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环境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淑文 《学术交流》2006,(11):43-47
环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并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公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鉴于环境资源在代内及代际配置上的不公平以及我国存在的贫富、区域、城乡差距拉大的现状,应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国家产业补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资源、保障公众参与制度等途径,实现环境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概况,针对我国在中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分析了当前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形势。同时,介绍了国际海底区域各类活动对深海及海底生物、化学、物理及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的潜在承包商和研究机构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的环境问题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海底区域环境指南的制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主要国家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问题上的方针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对自然价值的认识,科学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目标冲突”问题,建立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建立区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保持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随景平 《生存》2020,(3):0035-0036
实用有效的写作资源是学生高效写作,写出好文章的血液,而为了打破区域、领域以及阶段之间的隔阂,为学生创建一个写作资源共建更加协调、写作资源共享更加快捷的有利平台,本文深入分析了写作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以期为形成起良好的资源共建共享途径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具体考察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提出了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作者结合浦东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在全面分析浦东环境资源的供需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过浦东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浦东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并对浦东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措施以及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织社会学视域,构建“组织—环境”分析框架,以典型个案为例,并将它们做类型化划分,进而探究不同区域地方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样态。研究发现,在特定情况下,以文化开发型参与为主的高校受到历史传统环境制约,生态建设型易被环境保护与开发政策牵引,而产业发展型则依赖于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拥有厚重的历史传统底蕴、良好的自然风光环境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分别是文化开发型、生态建设型与产业发展型适用推广的前提条件;三种类型的地方高校参与模式虽体现出了不同任务导向和组织优势条件下的差异化策略及其效果,但它们却一致遵循“通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共同富裕逻辑。  相似文献   

7.
付耀华  石兴安 《创新》2016,(5):105-113
滇西边境片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通过实证调查,精准识别滇西边境片区致贫的原因,并采用致贫率来分析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突出的现状,进一步从滇西片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区域位置的边缘性、经济政策拉动性不足方面分析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的形成机理。做好"绿色发展"精准扶贫规划,实施绿色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保护区,采取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措施,是破解滇西边境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的有效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强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生态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不足。该文立足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理念和改革方向,结合理科的学科特点、学科资源等优势,以生态教育建设为核心,从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师资队伍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推动“双创”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双创”教育生态建设做到可持续、循环、协同、开放,积极构建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系统整体退化,资源保障能力显著降低,国土开发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现状及特点,可以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吉林省虽地域面积不大,但在区域内自然条件影响下,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其优化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可以确定为建设中部经济带,发挥大城市功能扩散作用,"长-吉"区域整合一体化发展;重点开发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城市化水平;限制开发区承担着我国和吉林省生态系统修护和保护的重任,在此基础上主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处特殊地域环境条件下的石羊河流域.其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本文认为,石羊河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本质属性,在要求区域发展代际公平的同时,还内在地要求流域内"游际公平",游际发展的不公平是其可持续发展困境的本质.而人与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的不匹配、社会发展与资源的非协调是该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实施功能区划、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人口集聚与人口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流域管理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等则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11.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资本、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而且反映了“3R”、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来自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的演示运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包括三项基本功能,这就是水资源与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北京山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一种是农户生态园式的生态农业模式;另一种是产业化经营式的生态农业模式。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评价应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价。通过系统评价,择优选择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功能较强、系统效益良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朱士光 《唐都学刊》2006,22(4):44-47
针对西安市当前正开展的生态化建设工作,从西安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当前生态环境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之需要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进而分析了西安地区开展生态建设的条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巨勇 《学术交流》2004,(10):109-113
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较弱,原因在于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低下、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鉴于此,必须提高认识,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原则;制定总体规划,抓住重点,分区域推进;要尽量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资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北京市七个山区县作为分析的目标区域,应用目前国际通行的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的生态足迹,在扣除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所需的土地面积后,计算结果揭示了北京市七个山区县人均生态赤字情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目标区域的生态足迹需求超出了地区资源承载力,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并且生态赤字有扩大的趋势。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平 《创新》2008,2(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标志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开发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以渤海湾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为镜子,加强区域政府协作及立法,建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决策机制,开展区域战略环评,加强部门协作,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研究并举,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首都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经济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等国际知名"首都圈"发展战略,分析"首都经济圈"建设对于北京和周边区域及我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首都经济圈"范围界定的原则、具体范围、圈层划分及各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应以保障首都功能实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统领,抓住四大战略重点,即明确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保平 《求是学刊》2005,32(3):53-59
经济发展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经济发展成本的最小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围绕经济发展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理论基础,通过强化制度安排来减少经济发展的代价。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来自人类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而深层原因则在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因此,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统一性,必须强化制度安排,运用制度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来抑制经济主体可能发生的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机会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孙芬 《阅江学刊》2012,4(5):57-6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制度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制度设计的经验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我国应切实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化制度,完善促进生态和谐的法律,推动政府行为的生态化转向,促进全体公民的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荣  张萍 《唐都学刊》2005,21(2):76-79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使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以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