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岛武郎是鲁迅推崇的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和文论对鲁迅产生过影响。本文针对有岛和鲁迅笔下反封建、争自我的女性形象,以及人物悲剧的个性原因与社会原因,从“渊源学”和主题学的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人道诗派     
进入大正时代,自然主义灰暗的人生观和“牧羊神会”惟美享乐的颓废主义遭到白桦派的强烈反对。白桦派高举人道主义大旗,提倡理想主义文学,此派诗人有武者小路、有岛武郎、千家元麻吕(1888~1948)。武者小路发表了《无车诗集》,有岛武郎大量选译了惠特曼《草叶集》。白桦派代表诗人千家元麻吕出身贵族却目光下视,他发表了诗集《我看见了》(1918)、《虹》(1919)、《夏草》(1926)、《千家元麻吕诗集》(1925)、《苍海诗集》(1936)等。千家的诗从白桦派人道主义角度,以朴素的爱来歌颂庶民的日常生活,诗行中热情洋溢,诗语平明,是诗人千家的特色。高…  相似文献   

3.
有岛武郎的《宣言》,是受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的著名书信体小说。本文从作家精神结构与作品的关系来阐述《宣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文学意义,及其对日本大正时代书信体小说诞生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岛武郎 (1878~ 192 3)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社会弱者的人道同情。有岛的文学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 ,深得鲁迅的激赏 ,评价有岛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作家中一个觉醒者。1有岛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样一位与中国现代文学深有关联的日本作家及作品进行探索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讲 ,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就有岛的处女作《除锈工》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试做论述。一  有岛的带有明治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的小说《除锈…  相似文献   

5.
论有岛武郎的《生活与文学》刘立善刘鹤岩有岛武郎(下称有岛)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觉醒了的资产阶级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坛产生过强烈而广泛的积极影响。①。基于有岛深邃的文学思想和恒久的艺术特色,目前,日本学者对有岛文学之研究,正朝纵深开掘。最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对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一个女人》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进行了影响比较探究,从中得出结论,托尔斯泰看重神本主义和神灵中心思想,有岛看重人本主义和现世中心思想,有岛的人至上主义和人本主义,不能与神本主义发生共鸣,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叶子拒绝回归基督教,也不想通过基督教来获得人生救赎。由此证明,西欧的神很难在日本扎根落户。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9日,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过积极影响的日本白桦派主将、人道主义作家有岛武郎殂落90周年。他的文学生涯富有传奇色彩。有岛武郎结束美国留学生涯后,回国途中顺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欧洲艺术考察。第一站是意大利。意大利之行给有岛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后来,他写出了精彩游记《旅行的心》,详细抒发了自己对意大利艺术的感佩。藉此,有岛对西方美术中生生不息的灵魂,有了生动而鲜烈的实质性感悟,并将其溶融于自己的艺术精神之中,大大充实了有岛气质中纯真而儒雅的艺术信息含量。他将西方油画的艺术手法活用到文学创作领域,构成了白桦派作家中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符夏鹭 《学术交流》2007,(3):153-155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一个女人》是根据女主人公早月叶子的原型、日本诗人国木田独步的前妻佐佐诚信子的遭遇构思而成的。有岛通过叶子这一形象,反映出一代日本女性的喜怒哀乐,并对那些遭受不幸的女性,寄予了无限同情及深切的关注。同时,对酿成女性悲剧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鞭挞。有岛无论在题材构思上,还是在创作过程中,均受到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和启发,并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有岛似乎更加强调了主人公叶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而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在近代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美术对有岛武郎的影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一个很受中国"五·四"新文学先驱者鲁迅和周作人推崇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岛武郎。有岛的学问宏博,横跨文理两个领域。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作为文学家的有岛,则不难发现,他对西方美术的爱好...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人》是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 ,即在文坛引起轰动 ,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崛起的一座人众仰望的奇峰”。  这是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作者的目光始终对准主人公叶子的内心世界 ,对其心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剖析 ,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成为小说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一个女人》的心理描写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心理描写大师托尔斯泰的影响。有岛是在 190 3年开始接触托翁作品的 ,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宏达恣肆的创作天才深表叹赏。 190 7年 ,有岛读完《安娜·卡…  相似文献   

11.
有岛武郎被鲁迅界定为资产阶级作家中的一个觉醒者。有岛的一生为"爱"而奋斗,其儿童文学作品,是大正时代"童心主义"的显著代表。作品或歌颂仁爱思想,或赞美见义勇为不求物质回报的高尚精神对儿童的积极影响。主旋律表现儿童心理危机被解除后的光明,作品特色属于"太阳神话类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0日,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托尔斯泰损落 100周年.托尔斯泰的文学观与人道主义思想,对日本白桦派枭将有岛武郎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但有岛对托尔斯泰并非盲目崇拜,在宗教观上,托尔斯泰与有岛显著不同,托尔斯泰是否定艺术走向宗教,有岛却是抛弃宗教走向艺术.有岛将自家农场辽阔土地无偿送给农民,体现的并非托尔斯泰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是贯彻了有岛特色的"爱是恣意夺取"这一特殊内涵的个人主义理念.本文针对文学与农民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面临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为了巩固独立国家的地位,以便与西方抗衡,日本必须尽快汲取西方文化。于是,西方文化有如滚滚大潮涌入日本,荡涤着迄今封闭的各个领域,文学也概莫能外。值此近代文学初现黎明的曦微中,日本文坛迎来了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惠特曼(1819—1892)。闻名遐迩的诗集《草叶集》堪称是惠特曼的同义语。《草叶集》从呱呱坠地到饱满稔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1855—1892),其间先后刊行九版,儿经作者丰实润泽。《草叶集》以其反对奴役压迫,锐意追求自由民主,褒赞个性扩张,崇尚大自然等全新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巨著,同时也是第一部卓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分析了司马迁的《信陵君列传》与郭沫若的《虎符》,考察了二者的异同,寻求其原因;研究了两位作家的艺术个性,探索郭沫若对古典文学如何继承、借鉴与革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1919—1920年,郭沫若译介《浮士德》《三叶集》的通信与《女神》创作爆发的内在关联说明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并不晚于惠特曼。郭沫若此时主要接受的是青年歌德形象,吸纳的泛神论起初表现为倚重个人主情的写诗策略,创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剧曲诗歌为中心,郭沫若早期诗作显见《浮士德》混沌晦暗的宇宙和孤舟浮游的图景,塑造开辟天地、歌颂光明主题的同时反照了挣扎彷徨的内心场域,成为现代新诗史上独特的审美维度。对歌德理智一面的深入认知后,郭沫若将新斯宾诺莎主义的知识体系融入儒道传统思想,创造性地以歌德的行动主义观阐释个人、集体与宇宙的同一思想,实现了宇宙诗学向社会实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文化视阈审视"湖畔"诗人群,可以察见,这个诗人群的生成,实缘于当时浙江本土蓬勃开展的新文化活动的背景,其诗作表达的个性解放时代主题及更拓展的社会内涵,折射出中国新文学开创期浙江作家对新文学的关注点及其独特建树,也映现出地域文化因素对新诗创作的渗透.对此作出探究,当有助于对这个诗人群体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白桦派主将有岛武郎,结束美国留学生涯后,归国途中进行了欧洲艺术考察,在瑞士沙夫豪森市,有岛邂逅瑞士人道主义者才女逖尔妲·赫克(Tilda Heck),一见钟情,结下永久恋情,成为有岛文学生涯中一段清雅佳话。本文根据有岛情书,探究有岛的感情世界,追溯有岛早期以反战为宗旨的人道主义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出现的很多重要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陶晶孙、谢六逸等,都曾经留学日本,可以说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有留学生经历的背景的作家。由于较长期地留学日本,所以日本文化与文学自然而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样,不论是作为“弱国子民”的留学生还是作为回国后声名卓著的作家学者,他们对日本的文化、文学亦会抱有相应的、虽然存在个性差异但却在总体上显示出时代性和群体性特征的态度,也即五四时期留日作家群总体的日本文化、文学观和接受态度。  相似文献   

20.
艰苦探索的结晶──评介于雷著《日本文学翻译例话》山东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金中我案头放着一本书。每当我在翻译中遇到疑难、百思不得其解时,便反复翻阅它,从中得到启发,汲取力量。它便是我的良师益友──著名翻译家、作家、诗人于雷先生所著的《日本文学翻译例话》。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