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传统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建立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当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和他的学生陶行知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认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应建立在人生活的基础上,把学生看成具有人性的,可发展的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生活”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和体验,在大脑中去建构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学生的质量不对接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理论界和高等教育管理者分别提出了"职业"起点说、"技能训练"起点说和"工作过程逻辑"起点说,但都存在偏颇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会计信息化工作知识为起点"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及课程设置和岗位课程选择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道本 《科学咨询》2009,(12):55-55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数学知识当作完全客观的公式和定理来传授,把数学思维当作机械的技能来训练,从而逐渐远离生活实际而火去其本质上的价值与活力,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米永生 《科学咨询》2007,(12):27-29
传统教学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真理"性和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忽视了人在教学中的生存意义,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价值主体,本着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生成完整的生命,传统教学必须转换视角,走向"生存论"的教学,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命价值,使生命的意义在"生存论"教学中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的教育. 回复到人最原始的平等,在教育活动中高扬"人"的旗帜,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相对独立的人去看待,去尊重,去理解,或许会在同样的真心付出之后能够得到另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适当返璞归真,恢复数学的本来面目,回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发明创新的状态,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要不断地探寻数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本源;数学的逻辑本源;数学知识之间、数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产生了语文"不知道怎么讲"的困惑.他们把语文课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因而以"讲"为主,但逐渐又产生了-介疑问,每一课都是按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句子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一顺序依次讲一遍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篇文章都讲透,也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讲,因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不是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探讨语文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思维锻炼,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而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人思维活跃,流畅,能使人聪明.作文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细心观察事物,学会分析问题,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社会.但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失望.由于功利化的影响,作文教学失去情趣、忽视个性、远离生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自行自主去邀游于知识的海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学生只有自己在不断提出问题的同时,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看成是学习过程。本文从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回归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及授予提问方法等方面,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旨在改变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不太理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雷娟 《科学咨询》2008,(6):62-63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讲究严谨的逻辑,更需要探索和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精彩因为有了学生的“错误”,才能更加体现.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教师应用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和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把这种“错误”看成是学生学习中最宝贵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能够把每篇作文看成是一项神圣使命去完成的学生今天已经很少了."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们闲时也会发发这样的牢骚.现实情况是,照着样板作文的几种模式,很多高三学生只要应用"复制""粘贴"的初级技术,加上简单化信息处理,就可以推出他们的"大作"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尊重而不是伤害;是关爱而不是冷漠;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投身教育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慎重选择,我们既然已经和教育结婚,无论如何都面临着爱的问题.你把学生当做魔鬼,你就挣扎在地狱;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享受在天堂.既然已经和教育结婚,既然已经和班主任工作结婚,努力将当下的这件事做好,是最有意义的人生选择和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把全部的爱都无私地给予学生,尤其对后进生,更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找准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用爱进行教育,树立起后进生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而绝不仪仅只局限于试卷上的满分.以往的"百分制"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作为学生教育的重心和焦点,从而造成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7.
在践行我校"树健康人、快乐人、成功人"的"朝阳树人、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教育激情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情感伴随其一生,影响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把人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发动机,那么人的情感因素就是汽车的燃料,说明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过程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积极向上的教育激情,来自对教育的理想信念追求,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来自对人生价值的判断.积极向上的激情让人精神焕发,欢悦愉快,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的激情对学生激情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威严不能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要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并促进其充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现在,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的成长,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此外,教师还要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育艺术,开发校本课程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走进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20.
窦静  刘娜靖 《经营管理者》2013,(16):286-28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教学中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激励学生,宽容学生。因此我们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