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诗经>中有诸多哲妇形象,由此而衍生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观点可谓根深蒂固,但这种观点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重新审视<诗经>文本,我们会发现,<诗经>中并无"哲妇"."哲妇倾城"的理论,完全是后世男性本住文化的体现.从文化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对"哲妇倾城"的理论构建进行批驳,还历史以公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6,27(5):79-83
<诗经>被尊为"经",当代学人多认为是<诗>的不幸.其实,<诗经>之被尊为"经",凭借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影响社会,影响文学,对<诗经>的传播与影响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提高了它的诗学价值和地位;把"中国诗学"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民族传统,铸造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抒情诗歌成为我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宴饮诗及其宗教、政治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梅 《人文杂志》2001,(2):110-113
<诗经>宴饮内容的研究是近年来<诗经>分类研究深入的结果之一.本文认为,<诗经>宴饮诗分为祭祀宴饮诗与世俗宴饮诗两类,分别具有宗教与政治内容,为研究当时的宴饮生活提供了活标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代<文心雕龙>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揭示了该时期<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时代特色及其新进展.具体说明了现代文学界的革命呼声、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学的引进以及以进化论为核心的文学历史观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博楚简中以二十九支竹简构成的<诗论>,对于<诗经>研究的深入,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对于<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论说,可以从上古时三月成妇的礼制内容得到妥贴的解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笔者此前有关<关雎>乃三月成妇祭之歌的看法,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关雎>一诗与古代成妇礼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8.
符号人类学的研究给符号经济时代的传媒符号运作提供了理论启示,也为文学家开启了将文学原型提炼为文化资本的自觉机遇及相关技巧.回顾总结这一变化的线索,揭示最具人气的畅销作品<挪威的森林>和<达·芬奇密码>的文学增值术,对于创作与批评如何应对符号经济时代,自觉运用原型符号给文学作品提升文化附加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诗经·秦风·蒹葭>篇历来因其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游移性、朦胧性,而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古代经学家们多持"怀人"之说."五四"以来学者又提出"恋情"说.本文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解析<蒹葭>的主题,认为<蒹葭>是一首记梦诗,以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没有记梦诗的流行说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茅盾的<春蚕>、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和朱文的<我爱美元>为例,围绕其中"父与子"的描写,对文本自身结构及当时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进行症候式阅读,以期折射不同时代给文学本文所打下的意识形态烙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和<天真年代>两部小说的对比研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其对待传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及其形成原因、背景,从而引发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刘保昌 《江汉论坛》2005,6(12):122-126
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秦腔>,是继<废都>以后的一个新的高峰.它追求的新的文体表达方式是否成功?艺术成就上是否有新的提升?作出了哪些方面的重大突破,存在着哪些缺陷?泛文化写作对于文学而言是一种助力还是一种斫伤?意境的浑沌是否会造成写作主体的退隐?这些问题不仅关涉到贾平凹的个人创作,亦且是当下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贾平凹在<秦腔>中采用二元耦合的结构方式,这是由他近年来一直追求的浑沌表达所决定了的结果.从<浮躁>到<废都>再到<秦腔>,贾平凹完成了从凸显审美品格到审美缺席的转变,而<秦腔>中主体精神的迷失则直接影响了其小说所可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郑声淫"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兴华 《江淮论坛》2002,(1):105-108
有关"郑声淫"的传统解释,多不离<诗经·郑风>,或认为"郑声"则<郑风>,或认为"郑声"乃<郑风>之音乐.前者与"思无邪"及<诗>之为经相抵牾,后者乐淫而诗不淫的观点有违"诗乐一致"的原则.事实上,"郑声"是产生于<诗经>之后的一种"新声",与<郑风>无关.<郑风>与"郑声"虽然都不脱郑俗的影响,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前者虽难掩其浪漫与野性,但却自然、纯净,符合孔子时代的"无邪"标准;后者则以满足声色享受为目的而有涉于淫,故孔子称前者为"无邪",而斥后者以"淫".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否删改过<诗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肯定派与否定派各执一词,但似乎都找不到充足理由使人信服.本文将近年来双方所执的观点分别作了简要的梳理,认为肯定派依托<诗经>文本和先秦典籍,其理由更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5.
熊国华 《江汉论坛》2003,9(10):69-72
本文认为<离骚>是中国放逐诗学的奠基之作,屈原是"中国放逐诗学之父".<离骚>的题义是解读这首长诗的关键.<离骚>展现了一个放逐诗人崇高而痛苦的心灵历程,蕴含了五种放逐情结的基本类型,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彦斌 《阴山学刊》2005,18(2):41-44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台湾"大河小说"则是这一支流中的丰碑.其创作以钟肇政和李乔为代表.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的里程碑;李乔的<寒夜三部曲>是继<台湾人三部曲>后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丰碑.这三个三部曲在选材、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特质,共享"大河小说"之称.它们的出现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伟大民族的泣血诗章.  相似文献   

17.
<精神的围城>从女性视角评说了当代文坛作家、作品以及纷繁的文学现象.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坚定支持者与宣传者.1918至1919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文学革新申议>、<戏剧改良各面观>、<怎样做白话文>、<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等文章,提出了强调发展变化与新陈代谢的"进化的文学"观、以思想启蒙为主旨的"人化的文学"观与开放的而非锁国的"欧化的文学"观,系统地表述了他关于中国文学革新、发展的方向及一般进程的可能性选择的思想.所论与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异声同调,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中的先导性问题.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意象,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刘勰<神思>篇、<比兴>篇和<隐秀>篇为核心,全面探讨了刘勰言意之辩思想及其对古代修辞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徐日君 《理论界》2005,(5):194-195
名噪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创作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给文学爱好者带来阅读的惊奇和感官的冲击.本文立足于对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分析,着重从她的小说对女性灵魂的重新审视与女性命运的深入探寻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