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的协调发展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核心内涵,作为指向个体生命成长的心理教育,同样不能忽视与道德教育的互动与结合。心理健康离不开精神世界的提升,心理机能的发展难以脱离道德健康的引领。心理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应当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结合及人的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张昱 《宿州学院学报》2013,(10):27-29,36
分别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心理成长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化过程.心理成长教育的缺失,使得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心理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的心理成长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家庭、学校等早期成长教育环境尤为重要.以独生子女教育为例,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的辩证关系,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成长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的内涵是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和整合。当前我国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空间向度上夸大个人价值而淡化集体价值;时间向度上重视当前功利满足而忽视长远价值追求;内容向度上强调物质价值、科技价值和知识价值而藐视精神价值、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促进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体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学习生活态度、就业观念、心理健康等现状展开调研,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观念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功利性强、恋爱道德教育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5.
符合教育道德是道德教育首要和核心的问题,从教育道德维度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是一个必须而又必然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精神及其优秀的道德教育理论合教育道德之精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而传统道德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压抑和狭隘功利主义取向的价值功能观不合教育道德之精神,应以扬弃。科学总结其经验得失对于建构符合教育道德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关于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对个体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要求,也是个体生命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针的公共取向体现的是社会的共性要求和价值导引,个体取向体现的则是个体的生命诉求和发展愿望,因此,应该将公共取向与个体取向有机统一,将外在规约与自主选择协调一致.人格品质是人的核心素质,素质教育应该将人格培育作为重点目标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突破口,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过程的生成价值,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知世界和完善自我过程中的作用,设定多维评价目标,综合运用评价方式,提升评价主体素质,从而有效达成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锡改 《中南论坛》2006,1(1):60-63,81
人格是“高品格”的素质,它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本特性,在心理素质中处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健全优化的人格是个体有效抵御和克服心理危机,确保沿着健康、进取方向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致力于人格培育应坚定不移地成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向与追求。本文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育的关系、青少年人格类型以及如何加强人格培育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总结和概括了诸多有价值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稳定、健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 ,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一致 ;价值取向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心理情绪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明显 ,诚信意识淡薄 ,道德理想与行为存在较大反差。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西安某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具有自尊心理与自卑心理并存、价值取向偏离加剧了心理冲突以及情绪反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建议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各要素的作用、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等方面采改善研究生心理状况和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参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之一。研究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评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中国的移植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健康标准是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当前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我国的移植与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局限性,即内容上的西方文化倾向、研究取向上的局限于个体、价值取向上的偏重生存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要使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并成为有效指导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宜着力克服上述研究中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团体箱庭疗法是由团体成员共同制作箱庭作品,促进自我整合及心理成长的一种心理疗法。团体箱庭疗法显著提高低自我和谐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个体在团体箱庭制作过程中利用团体关系提供的自我成长动力,将习得的新适应方式应用于现实环境,以获得自我发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中,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体可考虑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正确的人的价值取向,必须实现四个统一:以人的社会价值为基础,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人的精神价值为支柱,实现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以人的理想价值为主导,实现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以人的道德价值为前提,实现才智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严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错综复杂。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为从根本上解决职工道德"失范"问题,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新疆兵团必须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制定并完善一整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兵团制度体系。如果兵团社会体制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则职工在弘扬兵团精神时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将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中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以社会取向为主,个人取向有发展的趋势,且呈现一定的功利性。这是由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个体自身等因素所致。所以对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价值教育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抓起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将教育学视为使人们合乎伦理的一种艺术,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观.首先,"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是除去"自然的质朴性"的教育.黑格尔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伦理性教育,作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中介,教育超越个体自然本质,促使人从简单的自然欲望向着具有自由精神和普遍伦理精神的存在者发展为目标.其次,"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是实现自我解放的教育.黑格尔认为,教育是获得自我解放和自由的基础性环节,通过教育,人能够从消极无我或者恣意妄为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教育即是对人进行道德教化,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旨归,而一个合格公民即是获得自我解放和拥有自由的个体.最后,"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是立足于伦理共同体的教育.黑格尔认为,个体的道德实践只能从家庭、民族和国家等诸种共同体的现实伦理精神出发,教育只有立足于并依托于伦理共同体,才能培育健康的人性和优良的品性,才能展开其促进人的公共性普遍伦理精神成长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类的精神人格,在教育过程中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在价值取向引导中应处理好市场经济原则、法治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伦理思想史这一新视界出发,阐明了明清伦理思潮的历史动向和思维取向。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在进行道德价值思维时,其出发点已经与传统开始错位,显示出从群体到个体、从关系到主体的蜕变。这种蜕变反映了从“人的依赖性”到”人的独立性”发展的新的历史动向。明代中期以后,人们关于道德价值的思维取向也已开始脱离传统的轨道。一种反映“人的独立性”的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形成和发展。明清启蒙思潮本身具有复杂性.其内部存在着分歧与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德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价值是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事物或行为对于社会或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主体需要性是道德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规定。道德价值的特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功利与超功利、实践与精神、相对与绝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价值实现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