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代绪宇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4):55-60
散文诗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共生文体,早期在各个国家的文学中平行发生,19世纪中期以后才相互影响。由于所处的国度不同,散文诗文体生成也各有特色,法国偏重于由诗向散文靠近,英国主要是由散文向诗靠近,美国散文诗创作既有诗人,也有散文作家。散文诗更多地源于诗、源于散文或者是诗与散文的融合,正是世界散文诗在文体形成过程中的代表形态。这也决定了不同国度的散文诗或偏重于诗,或偏重于散文,或者二者兼顾的文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坷  代绪宇 《云梦学刊》2004,25(2):60-62
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一致,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有关,还与艺术自身的革命运动相关,散文诗是文体革命的结果,具有特定的文体价值。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 ,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为活跃的一条战线 ,各种文学样式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破旧立新的伟大变革。诗坛掀起破除格律、增加诗体的文体革命 ,散文界也出现了变文言为白话的强烈要求。在思想大解放、审美大解放、文体大解放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了散文诗的译介和创作热潮。大量外国散文诗译介进中国 ,胡适尝试作带有散文诗性质的新诗 ,刘半农倡导散文诗 ,沈尹默、周作人等试作语体散文诗 ,鲁迅、郭沫若、徐玉诺、瞿秋白等纷纷响应 ,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散文诗诞生了。草创期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  相似文献   

5.
王珂 《学术探索》2002,(3):109-113
散文诗是一种奇特的文体 ,是一种难以归类的文体 ,散文诗从自发到自觉发展的创作实践反映出艺术本体论的历史嬗变 ,证明了它具备一门独立的自觉文体或独立的艺术的本体意识 ,具有纯形式价值、心理情感价值和哲理价值。散文诗作为情感艺术的一个种类 ,具有自己完整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体概念,类似于西方的文类概念,西方文体(style)概念,则类似中国古代风格概念.不存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也没有纯粹的"应用文体".以内容、风格、功用为标准界定和划分文体,是不科学的,只能以体式为标准.文体分类,"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更合理.现代文体分类四分法,与古代文体学原生态相差较大,造成流弊.文体在不断新生与淘汰过程中发展,文体演进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纯洁性与包容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它如同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前后古今不是沟、界,而是环环相连.  相似文献   

7.
罗宗强 《学术研究》2012,(4):121-128
文体研究的第一步是文体寻源,与之相联的第二步是辨体.每一种文体之出现,必有其出现之原因与条件,这也决定了其文体体式.文体寻源涉及礼乐制度、政治状况、社会风貌、文化环境,能从一个角度很好地说明我国古代诸种文体产生的民族文化特色.辨体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文体的生成与它的正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辨别各种文体的功用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文体研究有种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它与文学的关系,即在诸体中,或每一体之内,分出文学与非文学,这也是文体研究中最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象南国山间那潺潺的溪流,在岭南的千山万壑中淌出,汇成一道道江河,时而奔腾湍急,时而平缓清澈,有的如青罗带漫卷山野惹人情思,有的似碧练一泻千里滔滔东去壮人情怀,也有的千回百转扬清激浊引人遐想,数年前北部湾畔扬帆起程在散文诗创作上孜孜以求的一批广西作家,历经几度寒暑,以各具特色的创作,初步形成了一个阵容颇为可观的散文诗创作群体。在广西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创作以如此繁荣的景象出现在国人面前,尚不多见。从1978年春中国散文诗学会广西分会诞生至今的四年多,广西相继有柯蓝、郭风主编的《黎明散文诗丛书》,敏歧、田景丰主编的《中国99散文诗丛书》,黄神彪、粟原小获主编的《皇冠丛书》出版,而《中国散文诗》  相似文献   

9.
从文体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文体浑和往往发生在存在两种以上文体及有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时。文体浑和不同于文体融合,前者往往是非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的,是文艺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少数文人刻意追求新变的产物。我国文学文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文体、两个以上的单纯文体浑和成为一种新文体(复合文体)到巨型文体的发展过程。其中,巨型文体往往是“黑洞”文体,它几乎可以囊括一切已有文体(包括非文学文体)。巨型文体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没有终结者巨型文体。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一开始就表现出文体上的自觉与成熟,注重散文文体建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散文观念的偏差与文体意识的失落,散文文体发展也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散文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散文文体体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演变轨迹不仅清晰可寻,而且体现出古今文学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性延展的整合性.但就目前研究情况而言,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和粗放.鉴于此,本文从古今文学的传承与演变,散文的模糊混用与清晰划一,散文的坚守与破体,以及散文的审美性与自由性等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散文在百年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文体观念、文体形态、文体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散文史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丽"是汉赋最典型的文体特征,是给赋体定性的重要因素.汉赋作家对汉赋之"丽"的坚守表明他们在对待文学语言上出现了非功利性的审美态度,昭示看两汉走向自觉的文体意识,标志着文学开始以语言形式来定义自身.汉赋作家对"丽"的刻意体认和追求,在创作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赋体的兴盛和汉赋美学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三个方面讨论与治学有关的问题,即思想、材料、文体,大致对应于桐城派所谓的义理、考据、词章.文章认为思维能力、认识能力作为"能力"更有基础性,"问题意识",系于理论视野与"理论能力".文献的钩稽与整理应力求取精用宏,陈寅恪所提倡的以"新材料"研求"新问题",黄侃所强调的"发明",是材料阐释与运用中应当追求的境界.本文还认为,对材料的感觉往往正系于文字感觉.衡度一项具体的研究成果,文体或许不具有重要性,而对于学者的养成,文字能力却可能有关键意义.在一个文学研究者,文字感觉与文字训练,决定了能否真正进入文学,以及在文学研究中所能抵达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胡大雷 《学术月刊》2012,(9):102-109
文体扩张,有时是越界去做其他文体应该做的事,造成了某些文体的非常态化形式,即文体由此学科向彼学科的移植性扩张;如文学文体进入哲学,形成玄言赋、玄言诗之类;又如文学文体进入史学,构成史述赞之类。文体扩张,或者是文体的某些特质向诸文体的扩张,如"宫体"的题材由诗蔓延到众文体之类;又如"经国文符"、"撰德驳奏"这类文体的用典向诗歌的扩张,而诗歌音律运用向其他文体的扩张。文体扩张,又有文体某部分扩张导致新文体产生,如对问中"臣闻"格式的扩张膨胀构成了"连珠体",又如诗歌本是叙事的某一环节,扩张就使自己独立出来。各文体扩张而互不相让并各有所得,这就成为文体互动,即文体间运用了其他文体的写作方法,如中古时期"以诗为赋"、"以赋为诗"以及骚、赋不分等情况。这些情况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文体扩张的原动力展示了"文"脱离实用性的愿望,展示了"以能文为本"的力量,体现了中古文风对"新变"的追求。但文体的过度扩张,也会有弊病,如诗"缘情"的膨胀而妨害诗歌文体的叙事、说理功能,而泯灭文体界限而产生奇异作品,或"体兼众制,文备多方"又使文体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论元人"一代之文学"观的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文学史观实现了从"质文代变"向"文体正变"的转变,元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从文体正变的古今时序把握中,推理出体性特质上的正变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代文学"的观念,对后世影响十发巨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四大奇书"的出现反映了章回小说文体从发生走向定型的全部过程.首先,"四大奇书"在文本上经历了从词话本到文人改定本的渐变,在创作上经历了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创"的转型,这个过程可视为章回小说文体产生过程的缩影;其次,"四大奇书"分属不同题材,以不同的叙说方式开创了章回小说四大类型的叙事模式,体现在题材内容的类型化与文体形态的定型化两个方面;复次,"四大奇书"确立了章回小说的评价体系,成为检验后世章回小说艺术水准的标杆,并造成续书与仿作层出不穷.此外,"四大奇书"提升了古代小说的文体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小说观念,在从"君子弗为"的"小道"上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说部"的过程中,"四大奇书"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泽龙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91-94,108
按照现代逻辑关于分类的基本规则、标准和方法,根据各种文体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首先,应当可将全部现代文体分为文学类文体和非文学类文体,即文学作品和狭义文章两大部类.文学作品又应当分为表现性文学和表演性文学两大门类,其中表现性文学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表演性文学包括剧本和曲本.狭义文章又应当分为新闻文体、传志文体、论说文体和应用文体四大门类,其中新闻文体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传志文体包括传记、方志、回忆录等,论说文体包括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应用文体最为繁多,包括法定机关公文、行业专用文书、通用事务文书三个文体种类,其中每个文体种类又都包括若干具体的文种.  相似文献   

17.
赵厚均 《兰州学刊》2007,(3):129-132
汉魏六朝是文体辨析观念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渊源,一方面,早期典籍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记录,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产生了模糊的文体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的确立,进一步加强了文体辨析的诉求,原本模糊的文体辨析意识逐渐明朗,出现了一系列文体辨析著作,基本奠定了文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 多年以来,散文诗一直受到指责:它总是被"童年故乡"一类题材所囿,"造成了散文诗的'软化',浅浅淡淡、轻轻柔柔","划地为牢,作茧自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易碎品'".有识者指出:"拓展题材领域、增多感情色彩、丰富艺术风格,这是当前散文诗变革的重要命题","除了优美清丽的抒情,还应有现实感以求传达出宏阔的生活的足音";"锲入心灵和社会,以它的大智之光烛照人生的路,启示通向希望和真理的目标,这是散文诗肩负的新的使命". 几年过去了,散文诗的状况起了一些变化.一些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诗人,开始把目光转  相似文献   

19.
<正>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辛勤耕耘者和积极倡导者。他的散文诗集有《夜行集》中的四辑和《散文诗十章》。散文集《繁辞集》和《听潮梦语》中许多小品也具有散文诗的特点。他的散文诗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较高成就,可以与现代散文诗大师鲁迅的《野草》相媲美。其情感的丰富,想象的奇特,思想的内蕴,形式的活泼都别具一格,富有艺术个性。王统照历来主张,“文学为人类情感之流底不可阻遏的表现,而为人类潜在的欲望的要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中国的文学本位立场,立足于新出土材料,构建早期文体的动态谱系,探求早期的文体观念、形态和规律,是追溯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途径。陈民镇所著《有"文体"之前——中国文体的生成和早期发展》一书所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