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学术界公认的书体为五大类: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其中楷书又被称为真书或正书。自古以来,楷书、真书和正书的概念在书法史上被频繁提及,三者所指向的具体书法作品和词义内涵存在着某种差异,但在引证时通常又被画上等号。实际上,三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不同,指向的具体内涵也有所不同,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  相似文献   

2.
陈染 《社区》2012,(8):61-61
我们中国人难有隐私权.也不提倡个人空间,这已众所周知。所谓隐私权或个人空间,是针对那些熟人、密友、家人或亲戚而言的。真正的陌生人,倒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是你的熟人、家人或亲戚,你内心的隐秘、你的时间、你的空间,就必须得对大家四敞大开.  相似文献   

3.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语源学比较法,通过藏文字与汉韻书记载的中古音的比较研究,揭示汉藏语言中曾经存在或现在仍然存在的语言事实,探索汉藏语词语音义对应相合的同源关系,进而寻求炎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表达之间的问题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如果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忽视或不注意弥补语言与表达之间存在的明显的或潜在的差距,那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是缓慢的,乃至停滞不前。只有积极地将这些差距协调一致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作为独特生命的存在,人以"二重性"关系存在于世,自然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生命是人成为"人"的关键,精神生命则是人成为"人"的核心。以利己性和利他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实体性和精神性为主的二重性关系铺就了生命之路。"二重性"关系状态影响生命状态,目前大学生的利己性和利他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实体性和精神性等主要的二重性关系处于失衡,表现为或偏重一方,或二者皆弃,导致生命状态趋于失衡,体现为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生命无法"各司其职"。现实呼唤大学生生命的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层面趋于和谐状态,大学生应在保持生命长度的基础上,实现生命宽度延伸,并努力拔高精神生命,使生命独具风采。  相似文献   

7.
"对于NP"具有强调凸显、指示范围和标明话题的语用功能,其不同的语用功能与"对于NP"的句法语义特征存在关联性;"对于NP"入句后可居句首、谓头或中心语前,充当状语或定语;居于谓头的"对于NP"与相关句法成分存在对待、受动、同指关系;居于句首的"对于NP"与相关句法成分存在着陈述、受动、限定等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に"和"と"在表示对象、变化结果、比较基准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表示对象时,一方面要考虑是单向进行还是双向进行,另一方面要考虑是在上下辈之间、上下级之间进行还是在同辈之间、同事之间进行。在表示变化结果时,必须考虑是实质性的变化还是一时的或假设性的变化,是强调变化的全过程还是强调变化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是主观的变化结果还是客观的变化结果。在表示比较基准时,既要考虑是着重于表示以一方为基准的比较还是着重于表示对等关系的比较,是表示类似、合适、相近,还是表示相同或相反。  相似文献   

10.
“二律背反”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指的是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互相矛盾的现象。在李煜现存18首诗中存在三对“二律背反”,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意境背反、明艳之象与寥落之意的意象背反、无意为帝与奈何为帝的命运背反。  相似文献   

11.
论“抽象式比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修辞学著作中比喻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过去那种把比喻规定为用具体、熟知、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描绘和说明抽象、生疏、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的说法有悖语言事实。文章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论证了“抽象式比喻”的存在,对此种比喻进行了分类,并从思维科学、语言模糊性和文学形象再创造性等三方面论述了它们存在的条件。文章还把“具体式比喻”和“抽象式比喻”的不同的修辞作用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抽象式比喻”重在其联想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不可能因为任何新的发展而做出任何扩展,它有的只是方法的改变。形而上学对于人来说具有一种逻辑上的永恒在场性:想不明白时,它就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着的“无”;以为想明白时,形而上学对于人(尤其是哲学家)来说就是一种显性的“存在”着的“无”。“存在”在笔者这里就意味着它的不可消解性,“无”则意味着即使它虽无法证实或证伪但却对人类生活有着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大作为。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方位成分+存在谓词+存在主体”的语言形式表示“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的意义.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词来表达“存在性”或“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这一语词根本不同于“存在者”、“存在物”,“存在”是一阶语言的谓词,用来断言一个一阶语言的主词是属于外延语词还是内涵语词.因此,“存在物存在”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语言的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回避使用“资本”这个概念,一般用资金或资产来变通。刘克文在《中国改革》1999年第4期著文,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资本与资产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资本是出资人对企业投资形成的出资人权益,亦称所有者权益。资产则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本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是以所有者权益的形式存在,资产与资本的关系可以借助会计恒等式来说明,即资产=资本(所有者权益)+负债。资产是具体的,主要以原材料、产品、厂房设备等实物形态稳定…  相似文献   

15.
沙平 《社区》2003,(11)
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化。就说乞丐吧:那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拄根棍子,拿个破碗,或伸手可怜兮兮地向人行乞,或铺展“苦史”于地,向人叩头以求施舍的“传统乞丐”,虽然在生活中亦依然存在,但另一种颇有现代气派的“新生乞丐”不知何日始,也悄然在城市中出现了…… 一日,有户单门独院的富裕人家张灯结彩大办喜事,客人纷纷登门贺喜,好不热闹、风光。主人在院中大摆筵席,  相似文献   

16.
<正>汉语"是"集"本在"、"存在"、"在者"三义于一身:本在语义体现为"准则""常道",存在语义体现为系词的"断真",在者语义体现为近指代词"这""此"。汉语的存在观念是从时间观念发展出来的:"是"是由"时"分化而来的,甲骨文的"时"是后起的"是"的源头。目前,我国哲学界所面临的一个困惑是:怎样用汉语来对译这个概念?是译作"是"、还是"有"或"在"?这是因为西语to be具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与其说康德“悖论”的产生源自理性自身纯粹形式的表现困境或有限理性存在者在认知过程里的超验企及,不如说源自纯粹的先验语言形式在自然语言中的不可言说或自然语言对于超验对象的经验呈现,其结果自然地带来语言命题及其语言存在问题在先验性与经验性方面的混同;理性“悖论”既是理性存在的必然发生,又是语言经验过程的“失真”表现,自然语言的“尺度”不在自然的进程,而在理性存在的先验语言形式之内;辨明“悖论”的原因和形成就是辨明理性与知性、自然语言与先验语言形式的分野,确立清晰的具备不同特征的语言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蒲小青  黄健生 《社区》2002,(23):31-32
从当前和各地实际工作情况看,优抚对象的待遇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优抚对象享受的待遇不合理、不公平、低水平和实际困难难以解决。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做好优抚工作的一大障碍。一、同类优抚对象之间享受待遇的不合理。从理论上说同类优抚对象应该享受相同待遇,即使有区别也不应相差太多,然而以往制定的一些政策或是为解决特殊问题或是受时间局限,缺乏统一性、连续性,造成了同类优抚对象之间享受待遇的不合理。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类优抚对象享受待遇不同的不合理。比如部队移交地方的遗属,回来的时间不同待遇就不同,移…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力,与其共生的微生物也能自动分解污染物,并被根部吸收,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1.吊兰、金绿萝、无花观赏桦、芦荟等能吸收甲醛。 2.耳蕨、长春藤、铁树、菊花能分解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隐匿于壁纸中对肾脏有害的二甲苯。 3.红鹤花能吸收二甲苯、甲苯和存在于化纤、油漆  相似文献   

20.
]“东方式嫉妒”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描述我国国民性的概念。除了极个别文化 ,绝大多数文化都存在嫉妒 ,而且 ,嫉妒导致的结果也是相似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嫉妒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付或处理嫉妒的方式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而不是只有中国人善妒 ,或中国人的嫉妒才产生仇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