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权利的法定化是指从法律制度层面,对权利的内涵、外延、实现程序、灭失过程、救济途径、创新路径等进行具体的规定和描述,使权利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为了更好实现对权利的保护,权利法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从权利法定化的条件、内容、原则、思路等方面对权利法定化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纪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6-8
本文在主客二元法律结构和由该结构所维护的法律秩序之下,从法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在法学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法学上应采用“动物福利”而非“动物权利”。最后本文对法学上的“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学、动物伦理学上的“动物权利”之间的学科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汤姆·雷根作为动物权利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曾经用大量充满激情的语言呼吁动物权利,但由于对动物权利理论的来源、存在基础、保护范围的界定等方面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在实践层面其所主张的"空笼理论"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但不容否认,动物权利理论作为一种现实的理论表现形态,仍不失为人类伦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朱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7-38
长久以来,被害人都处在被刑法所忽视的地位,由此带来的弊端是易忽略被害人的责任,而让犯罪人承担犯罪的全部责任。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被害人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被害人责任法定化意义重大,我国应参考外国立法例,将被害人责任列入刑法。 相似文献
5.
朱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3):100-110
学界普遍接受的是动物福利论,即我们对动物负有一种不完全的义务,它建立在仁慈、爱等美好的情感之上,因此,这种义务并不回应权利。为了融贯地解释现代民法关于动物地位的修正,就必须探寻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动物权利论,重视权利在辩护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对此,康德哲学既是一种固化的力量,也承担了解放的任务。人格人与物的二分法是现代民法的基础,辩护动物权利就要建构出一种独立的第三种规范性地位。人与动物在原初的意义上都享有一种生存于所处之境的权利。动物权利同样具有某种超越功利的性质,尽管这种权利还有很多的限度。对动物权利来说,最重要的功能是它的生产性,即能创造出新的义务。动物权利进入法律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张桂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76
欧美国家动物保护立法实践源远流长,他们为动物的立法详细而周到,为动物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现代法学研究中,对动物权利争议的焦点在于动物能否成为权利主体。把动物作为权利主体的观点,是对传统法学研究范式的挑战;而且,世界范围内的动物保护立法实践,已经证明了动物享有权利的可能性。从学理上讲,对动物权利的保护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尹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5):125-129
"看家狗长期栓在铁链上"引发了作者的法学思考.文中阐述了动物能否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动物事实上享有权利(至少是伦理上的权利),动物至少享有不受虐待权、群体生命权等权利,权利冲突应得到综合平衡的双赢解决,违法犯罪救济应更具科学性和积极性.中国应顺应自然规律和国际潮流,出台全面的动物保护法,促进动物的法律保护,填补动物保护法律真空. 相似文献
9.
陈晓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56-161
作为动物权利理论的奠基人,彼得·辛格将功利主义中的平等原则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领域扩展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道德关系领域,提出了人与动物权利平等的动物权利问题。辛格认为人与动物同样具有感受痛苦和快乐的能力,因而在道德上应该将动物与人平等对待。对此,动物权利的反对者们认为辛格的动物权利理论缺乏充足的论证,且具有道德任意性。支持者们则认为辛格的论证还不够彻底,并不能确保人与动物平等权利。诚然,辛格的动物权利理论确实存在一些道德直觉主义问题,但是该理论从功利主义角度论证人与动物权利平等的方式依然可以服务于当代动物保护政策,同时也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的跨物种道德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扬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1):25-28
本文从福利与权利的历史性解析入手,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社民主义的福利与权利观进行分析,并提出:福利作为个体的一种社会经济权利,一方面不能将该种权利绝对化;另一方面又不能推卸国家在福利方面的责任。因此就应该在市民社会组织比较发达的国家推行社会组织承担主要福利责任的模式,而在政社不分的社会中,则应该采用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宁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
动物福利立法在中国举步维艰,其中一种反对观点认为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实施动物福利法会与中国的人权保障发生冲突,即提高动物福利会影响人的福利。针对这种观点,笔者在中国西部某生猪生产大省就猪的福利与养猪农民充分生活水准权的冲突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较高标准的动物福利措施潜在地会对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但以反残酷为基础的较低标准的动物福利仍然有为农民所接受的可能。基于这一调查,本文提出"低限动物福利",作为中国当前制定动物福利法的立法策略,即以反残酷为底线,以较低标准的动物福利为补充的动物福利法,并建议政府对实施动物福利给予适当补贴,或者采取降低税收等其他有效方式弥补农民的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2.
动物福利立法的贸易价值取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纪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5-38,45
动物福利保护标准用作贸易标准具有形式上的合法可能性,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该类立法对于促进本国的动物国际贸易或者加强本国动物产业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动物福利立法不健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生产大国,我国每年遭受的国际贸易损失始终位于全球第一。因此,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动物福利立法,是非常必要的。全面加强我国的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目前应遵循人与动物在法律地位上不能平等的原则和动物福利的分类处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动物福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法律制度来推动对动物福利的尊重和保障是为实现人与动物双生共赢、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亦是国际社会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之一。面对当前我国动物福利法的缺失,在借鉴西方动物福利立法的具体实践和关照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动物福利法律具体制度设计的前提,是应先明确动物福利法“和谐”与“宽容”的立法价值取向,“利用与消费正义”和“保护与管理相结合”的立法原则。并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引下,有利于人与动物的协调发展的人立法目的与模式的选择之基础上,具体区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伴侣动物和娱乐动物五类动物的各自必需的、主要的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上的志愿服务不等同于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北京市进行志愿服务立法是必要的,立法要保护志愿者权利,规定志愿者义务,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和社会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立法要规定经费保障和强制保险。同时,立法要注意法律视角与政策视角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现状与展望: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
以动物福利为导向的现代动物保护立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制度发展史。与之相比,我国现行动物保护法,尚非真正意义上的以保护动物个体利益为目的的法律。其立法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在立法宗旨上,动物只是纯粹的资源,忽视了动物个体的利益;立法分散、法律规定少;受保护的动物范围有限;法律缺乏执行力。动物福利立法的缺失,带来诸多不良社会后果,鉴于此,中国需要健全动物保护法,将动物福利理念贯穿到现有法律中,其具体立法原则应当坚持:第一,残酷非法化;第二,基本福利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动物不能成为人类道德的主体,动物成为人类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存在诸多障碍。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对动物加强立法保护非常必要。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足。针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如下努力:第一,明确动物保护立法的原则;第二,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部门法中有关动物保护的规定;第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基本法》及其他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17.
霍振扬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56-58
公民图书馆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及其设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文章列举了这一权利在宪法、行政法、地方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的立法表现,指出其在当前立法中存在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立法内容简单、立法技术粗糙等几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图书馆权利保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及立法缺陷,指出我国应尽快出台《证人权益保护法》,并以专门法的形式详细规定证人应当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各项权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中的"灰色区域"--对平行进口合法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从平行进口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各国的立法比较及我国的立法对策等方面对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