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文学家姚莹在《论诗绝句》中说:“铁马楼船风雪里,中原北望气如虹,平生壮志无人识,却向梅花觅放翁。”姚明叔这首诗,对那些独“向梅花觅放翁”的有清一代的诗人、词家,无疑是正确的。但却间接地否定了陆放翁咏梅诗的主要内容。并且,姚莹的这个观点影响甚大,似乎成了陆游咏梅诗的定论。从宋至清,评论放翁“一身报国有万死”“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者不乏其人,而却极少有人致力于他那“漠漠幽香伴月痕”,“短短疏篱缭白纱”。的咏梅诗的研究。因此,不仅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诗,真挚感人,是因他有着放达的情怀。在其诗作中多次写到头上簪花、醉倒丛林的情态,体现着放翁之放、之真。本文从放翁的五十余首四季爱花爱酒之句,分析其醉酒插花情结所蕴含的放达洒脱的情怀。同时,其饮酒插花所表达的真我情怀,又是与陶渊明、道家思想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任公《读陆放翁集》梁启超诗中所指当是《剑南诗稿》.其实不仅诗作,在陆游的所有著作中,无一不贯注其爱国思想.毛晋读《老学庵笔记》载“秦桧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一节,以  相似文献   

4.
栗原小获、伊丹才让、南永前三位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诗作的外部风格的共同点是对本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诗作整体热烈,激情豪迈。又由于诗人的生存环境,所受本民族文化影响的差异等原因,诗作呈现的语言风格十分别异。三位诗人诗作文本的文化超越性是诗作抒情主体所袁现的人类之爱,是抒情主体在诗中所表现的超越民族、超越个体的文化关怀和文化命运感。  相似文献   

5.
魏了翁的诗作渠阳诗现存百余首,最能体现魏了翁的创作特色,在晚宋理宗朝诗坛自成一体。首先,诗人命意曲折、用事宏奥、下字奇古,营造出渊深典重的文本世界。这与他的阅读经历、谪居心态、酬唱活动密切相关。其次,诗人克服了远迁带来的不安,在地域空间的呈现上,保持了闲适的风格,建构了足以栖身的精神家园。第三,面对生日、岁时、星象和灾异,诗人秉持敬畏,在生命的吟咏中流露出悲忧沉郁的基调。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复杂的艺术现象,是诗人对其所处时代的特殊的心灵体验和感应.如王世贞所言:“李长吉师心,故而作怪”.他呕心沥血,以情为诗,使他的诗歌明显地构成一个情感系统.这就给了我们一种暗示:能否从其积淀于诗作之中的潜在意识方面(即王世贞所说的“心”)找到一个导口,从而批郤导窾,揭开长吉诗“怪”的外衣?当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摸索出长吉诗的迷宫,蓦然回首时,果然发现:有一条情感的潜流始终支配并统摄着长吉诗的审美意识系统,构成了其全部诗作的主旋律.这就是他诗歌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浓郁深沉的悲剧意识.或许它在诗人创作时是一种无意识,然而却是真实的存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李贺的诗歌,就是以悲剧意识为其内核的感情艺术.其它一切外  相似文献   

7.
对穆旦1976年的诗,很多人评论其诗作中有深重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而对诗人1976年的诗作按其写作时间的先后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其诗中除了所谓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温情的暗流在涌动,而且这种温情越来越浓,这也反映了诗人在1976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那洋溢着爱国热情的万首诗篇在中国诗史上闪耀着绚烂的光辉,被人称为“南宋风骚”。 陆游是一位诗家宗匠,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师。可惜他的书作早已散佚,我们今天只能见到三希堂法帖中王某帖的跋语以及他所书写的几首诗了。但自宋至清却有不少人见过他的真迹。陆游的远孙溥洽在《放翁诗卷跋》中写道:“吾祖放翁老人,以诗文名于宋,虽不以书显,观其手泽,跌宕苍古,无一不合古人法”。陈鹄客居会稽游许氏园时,曾“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书于沈氏园”(《替旧续闻》)。黄漳“少时得放翁墨刻,有所谓《草书歌》者,见其字画奇妙”(《书陆放翁先生诗卷后》)。王士祯也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是 2 0世纪 30— 4 0年代蜚声文坛的杰出的天才诗人 ,他一生留下的诗作仅有 90多首 ,但他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幽怨之情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成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从其代表诗作《雨巷》 ,可以分析出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的体现 :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与诗人独特的感情个性相一致 ,他的诗在形式上独具匠心 :意象的选择受晚唐颓废诗派的影响、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运用的含蓄蕴藉、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朱熹的"诗"学通论,是基于其《诗》学、诗论和诗作整合为一的考察。朱熹于《诗》学上降次而不废黜《诗》,其路径是:在以《诗》为诗认知前提下,先废黜汉唐政教美刺的《诗经》学体系,再建立新的理学化《诗》学体系。在诗论诗作上,作为理学家也以"作文害道"的理念贬抑诗,但却贬而不废,有"诗人之言"的诗论和千三百首的诗作。在诗歌美学上是一个"平易"的主张:以里巷歌谣、朝廷宗庙乐歌解《诗》;诗论中反复申说"平易";诗作也贯彻着"平易"主张。降而不黜《诗》、贬而不废诗歌以及"平易"诗美主张,和朱熹对诗歌本质即真情实感的即时抒发而非搜索枯肠的苦"做",以及理学家、诗论家及诗人的集多重身份于一体有因果关系。朱熹的"诗"学思想是为人生的一派,于诗歌为艺术的特质上存在不足性。  相似文献   

11.
黄药眠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具有诗歌天赋和诗人气质,经历了从夜莺到战士再到思想者,从具有单纯爱情的歌者到劳动大众的代言人,再到追求自由独立的个人的沉思者的诗路历程。他初入诗坛就光彩夺目,受到了创造社诗人王独清等人的高度重视。他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熟悉古今中外各种诗体和诗艺,特别是能将政治宣传与诗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新诗的诗体建设和诗艺成熟做出了贡献。他早年的诗歌创作活动对他以后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他在重思想轻艺术、重视大我情感轻视小我情感的极"左"时代,能够维护艺术的纯洁性,重视人和人性。他的诗歌创作影响了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学派的学术观念和治学方法。学界对诗人黄药眠的评价太低,今天承认黄药眠是优秀诗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高燮在南社中是较有诗学根柢者,对诗之本质与功能有较清醒的认识,对诗学承传与宏扬抱有热诚希望。其诗学思想主要有:诗能影响政治;诗人要有真性情,但要防“率”与“浅”;诗人要有学问,方能彰显文采;诗之外要有事;才与学相互促进;还须讲究法,法依赖才,才来自学;诗言难言之隐,难尽之情;诗语言力求雅驯;关于学诗途径,反对家数之说:以理性态度正确看待同光体。这些见解大多数是针对南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颇与缺失而发的,表现一位学人应有的正直品质与独立思考的勇气。高燮的诗内容广泛,感时诗哀愤沉著,山水诗清爽飞动,咏物诗寓意深沉,咏怀诗沉郁绵邈,题赠诗亲切真诚,缅怀悼念诗沉挚悲郁,莫不真情朴茂。既有渊雅格调,又有时代气息,合唐诗之雄放、宋诗之峭健为一体。峻洁而无尘滓气、蔬笋气,清雅爽净。  相似文献   

14.
苏联现代诗人勃洛克,人们喜欢称之为“象征主义诗人”,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于他的诗作《十二个》中出现的耶稣形象也众口一声:不正确,非革命,是勃洛克宗教救国思想的表现。其实,把勃洛克归入“受象征主义深刻影响的诗人”行列中去比较合适.《十二个》既然是受了象征主义影响,用了象征笔法。耶稣也是一个象征,它不等于宗教里的基督,而是“神圣的革命或革命的神圣”的意思,竟或说是革命领导者的象征。因而《十二个》是歌颂革命队伍的正确诗篇,不能说勃洛克“对革命本质的理解有不正确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珂 《南都学坛》2009,29(4):54-60
菲律宾华侨云鹤是著名的华文诗人,一生致力于新诗创作,他的诗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他是一位具有较好的语言智能、较自觉的诗体意识和较强烈的现代意识的优秀诗人。他的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使他创作出了《蓝尘》、《野生植物》等优秀诗作。他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诗人,重视诗体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语言智能有些减弱,影响了诗作的艺术性。考察云鹤的新诗创作,特别是从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三个关键词角度评析他的新诗创作,有助于思考新诗的出路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被后世人称颂为天下才子的屈原,写下了震古烁今,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宏伟壮丽诗篇——《离骚》。主要内容是表现诗人蒙冤被疏以后蕴藏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实现理想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离骚》中诗人提出美政的实质——"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屈原希望楚国弃旧图新,开创一个圣明时代。同时描绘了神游太空的宏大场面,展现了一个极奇富有神秘色彩的幻想的世界。《离骚》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伟大开拓和诗人在中国诗史上的伟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秘符》是"流散诗人"艾布.马迪的一部经典之作。诗中场景的不断转换、诗人对万物的不停质疑体现着诗人在阿拉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对自我身份探索、认同的过程。诗人身上文化的混杂性使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属性。作为一名流散者,他迫切地希望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而两种文化的差异注定使他的心灵漂泊在对归属的寻求中而不能落脚。于是,诗人的作品中便充满了这种寻求所带来的哲学思考,这也便是《秘符》之所以"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郑谷以《鹧鸪》诗得"郑鹧鸪"之美称,而后人对此诗却颇有微辞。现将此诗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从咏物诗发展的角度考察,认为此诗的部分诗句已符合禁体物的要求,体现了从体物向禁体物的过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不代题字的技巧和工整的律诗形式,这三方面是诗人能够凭此诗在当时的诗坛上获得声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布莱克所经验和理解的世界与人性本质的精深复杂思想集中体现在<老虎>一诗,对这首诗的细读分析可以揭示诗人创作中的二元对立运思过程及其对于圣经神学思想的艺术性阐释中所表现的反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20.
吴梅村《圆圆曲》,作于明清易代期间。历来论者,皆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讥刺吴三桂,虽然不误,却不免失之皮相。结合明清之际史实读《圆圆曲》,互相参证,诗人创作之幽怀孤抱乃得昭然:盖借圆圆之遭际,抒兴亡之悲恨,于当日民族之劫难作沉痛之反思,表层刺吴讽陈,深层刺清,于崇祯帝自杀弃国之不智,深致惋惜,矛责及李白成军之“荒宴”,故不能承担内安外攘之历史责任。诗人的立场是民族的立场,而非仅明朝遗民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