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11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思想,即民富论与国富论。民富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认为以礼为基础的义高于利,礼义决定并派生利,主张民富而后才能国富论,民富是第一性的,反对政府过度聚敛。国富论以管商之学和轻重理论为代表,认为先利后义,以利导民,主张国富必须先于民富,国富是第一性的,并极力主张政府控制天下财富。禁榷制度在宋代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宋代榷盐制度为代表,从中可以管窥国富论与民富论在宋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平之治,故宋仁宗才是北宋崇尚黄老最有代表性的皇帝。而宋神宗言及他对汉之文景、唐之太宗、孔子均无间然,可见黄老与儒学在国家治理上同样具有相融之处,这也是北宋黄老与西汉黄老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宋代厚嫁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东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62-66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 ,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 ,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又不可避免地促成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厚嫁风气 ,给当时社会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诸如杀婴尤其是女婴、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及对儒家礼仪制度的极大冲击等等 相似文献
4.
骆锦恋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96-99
宋代闽地理学家人数众多,他们大多参与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功用、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立场。他们的理学诗和其他地域的理学诗一样,以议论为主,重视表达义理,但是又因为福建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吟咏性情等方面显示出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杨作山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38-42
北宋初期,为应付对辽、金、夏战争的需要,在北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招募牙人,监督商人。熙宁以后,王安石推行变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市易司,召雇牙吏,监理商务。牙人集侩、吏、商职能于一身,出入蕃部,招徕商人,参与公私交易,坐收渔利,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7.
在继承唐代刑事复审制度的基础上,宋代刑事复审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制度建构更趋合理、缜密,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设计过于繁琐以及复审中人治色彩的进一步强化,宋代刑事复审制度也具有一定弊端. 相似文献
8.
赵天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9-151
谏官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配置,其中宋代谏官制度最为发达。梳理了古代谏官制度的流变,分析了宋代谏官制度的内容及其发达的原因,阐明了谏官制度对当今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文章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的内涵与名称渐趋稳定,文章创作成果丰硕,论"文"之作在目录学上也开始获得独立地位.宋代崇儒右文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深入开展以及文章评点的日益风行都有力促进了文话这一重要文章批评体裁的兴起,而时文的发展尤为个中重要契机.宋代文话奠定了这一著作体裁的体制基础,在诸多理论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它的肇兴标志着中国文章学的成立. 相似文献
10.
聂济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6):47-54
南宋时期士人关于《盐铁论》的接受维度、层面,比北宋时更为广泛、深入。这既得益于南宋版刻业的发达,更得益于南宋学术风尚的推动。南宋官学在“法祖宗”的政治要求下,一方面要破除王安石新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欲树立新的学术范型。在破与立中,以道问学为意趣的考据学日渐盛行;以尊德性为旨归的理学亦渐居统摄地位。在新学术风尚的影响下,《盐铁论》被南宋士人广泛关注,成为理学家高扬儒家道义的经典参照和学者考据典制渊源的重要史料。不仅如此,南宋理学家以道为本的辞章认识,也推动了对《盐铁论》文学价值的深刻认知。这是此前所没有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12.
李晓婧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
在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司法制度是一个薄弱环节.宋代的司法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的发展,近年来关于宋代司法制度的研究,虽发表了一些有见解的文章,作了某些专题探讨,但却未成体系,难窥全貌.本文通过<宋史·刑法志>中对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的阐述,论述宋代的司法制度,反映出宋代的司法特色,给我们当今的法治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复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33-37
唐宋之际 ,中国土地制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此前以国家“授田”为主要形式 ,此后国家“不立田制”。前者田地为“王土” ,后者田地为私有。宋朝新田制“不抑兼并”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田主佃户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这是古代专制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是认识宋代社会的基础 ,宋代社会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周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6):662-666
杜甫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历史事件的诗歌,在唐代称作“诗史”。宋人接受“诗史”说并加以深化,主要从诗歌的历史属性与政治属性两方面进行了阐释,且付诸文学批评与创作,使“诗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大。这种深化与拓展,应该归功于我国古代“断章取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无达诂”等阐释学方法。宋代“诗史”说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明代诗人提出了“诗非史”的观点,清代学者从考据的角度提出了“诗史互证”等观点。这些观点的不同,在于他们对“诗史”说的文学属性、历史属性及政治属性的阐释的侧重点不同,从而造成了对“诗史”说的不同阐释。 相似文献
15.
赵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89-96
文章从宋律(<宋刑统>)对唐律(<唐律疏议>)内容紧密承袭的事实出发,通盘论述赎刑制度自宋代以来的演变,揭示了赎刑作为一种官僚的法律特权在宋代所呈现出的日渐下移的趋势,同时就夷俗与汉法在宋代边疆地区的冲突,给赎刑制度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6.
熊江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
宋代文论始终贯穿着理学的精神因子,这不仅体现在宋代文论所具有的理学内蕴上,而且更体现在宋代理学嬗变对文论的衍射与推促上,从而形成二者间变迁轨迹的对应关系,这有助于理解宋代文论的理学化内质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7.
刘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134-139
宋朝官吏采取侵吞、盗窃、骗取、勒索、非法经商和受贿等多种手法进行贪赃活动,严重危及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妨碍了行政效能,毒害了社会风气,使封建政令走样变形,破坏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宋朝官吏的贪赃,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封建官僚政治的缺陷、封建统治者的包庇纵容以及封建剥削制度所致。 相似文献
18.
徐燕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5-20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德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宋代诗歌句法理论极为丰富。宋人所说“句法”含义宽泛 ,至少可析为 11种 ,但中心意思是指诗歌语言的组织方法。宋人谈句法相当普遍 ,但基本上围绕杜甫诗来讨论 ,可说是杜诗句法学。宋代句法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 ,它标志传统政治诗学向语言诗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宋代司法官员的证据观念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司法官员在审理案件中重视证据的收集和辨别 ,采用多种方式 ,以不畏压力、细心认真而著称 ,对“杀人无证佐”提出了新的见解 ,这些都促进了宋代证据制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 ,受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思想的影响 ,他们往往会在证据确凿、案情明了的前提下 ,从情出发 ,作出既合人情又不严重违反法意的判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