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6-1966年这一社会主义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期,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左”倾错误,给党的权力运行的实践、权力运行秩序本身的规范化构建带来了危害:在政党文化层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倾向,严重干扰了权力运行的正确方向;在政治社会化层面,日益呈现“革命”性和庸俗化倾向,封建观念未能消解;在组织权力运行体制层面,日益高度集权化,削弱了权力监督内生动力;在权力运行体制内部关系层面,法制建设衰退化,加剧了制度规范的总体缺失;在政治关系层面,党际关系、党与社会组织关系日益封闭,造成权力外部监督群的缺位;在政治行为层面,初步探索的制度型反腐路径逐渐摒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属于国际政治层面的范畴,实际上,软实力具有内向性,它首先强调的是国内层面的建设.作为软实力核心要素的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文化软实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农村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对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论断.在实践中体现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把权力关进政治纪律的笼子里;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权力关进组织规范的笼子里;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把权力关进廉洁自律的笼子里.立足新发展阶段,一以贯之地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充分发挥巡视反腐利剑的作用;不断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和各类监督的协调贯通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丰富了邓小平法制建设观,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高度具体地阐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实质内容,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理论空间.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实践主题的重大演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1)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在关键时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2)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4)将会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得到新拓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约瑟夫.奈对"软权力"的定义,将"软权力"的要素归纳为: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的投射性,倡导和建立国际制度安排的能力,以及对价值和体制的认同性三个层面。认为"门户开放"政策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表达了美国欲均沾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权益的意图,而且该政策诉求的外延与范围亦不乏美国在华倡建国际商贸开放制度的要素。"门户开放"原则的内涵更蕴涵着美国在帝国主义扩张初期传播其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投射性,列强在华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国际认同性,则是这项政策在当时能够顺利推出的国际环境。"门户开放"政策既没有军事实力作后盾,也没有诉诸武力去实施的意愿,其在华最初的有限作用,主要取决于该政策所蕴涵的各种"软权力"要素对列强的感召与吸引。  相似文献   

8.
硬权力是一种制度性支配权力,软权力则是一种非制度性柔性权力。软权力对硬权力能产生乘数效应,两者协同可构成真正强大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建党历史中,在各个不同时期进行了硬、软权力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一方面高度重视发展党的队伍、武装力量、政权组织、制度体系以及国家机器和党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机制等方面的硬权力建设;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榜样效用、领袖群体人格魅力吸引、真情为民服务、创造良好政绩等方面努力所形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认同力,充分发挥软权力作用。这种硬权力与软权力协同构成的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事业发展和人民拥护的重要保证,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问题不仅是单一行为体的逻辑,更是"土星环型"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的"内核"因素中,国家硬权力结构涉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军事关系,国家软权力结构涉及大陆与台湾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区域层面的"中环"因素中,区域硬权力结构涉及区域大国日本与两岸的互动关系,区域软权力结构涉及两岸在区域组织中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层面的"外环"因素中,全球硬权力结构体现为极的关系及其在两岸的战略,全球软权力结构包括全球意识形态与组织规范对两岸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两岸关系呈现出或武力统一偏向或和平统一偏向的态势,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中国统一进程。这对探索全球治理中的"两制"台湾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主题,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基础,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目的是为在新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代表"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着内在的联系,共同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世纪面临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在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以先进生产力为标志,以先进文化为旗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为自己思想境界的追求和政治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的社会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不完善的政治参与制度、社会分配和保障制度弱化了政党的软实力。而政党必须在做好硬实力建没的同时,注重自身软实力建设。上海市闵行区大走访活动增强了政党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政党的亲民性、包容性,树立了政党的良好形象,从而有效增强了政党软实力。可以从大走访中取经,从方式方法、成员结构、增加利益表达途径、制度层面等增强执政党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政党软权力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吸引和说服广大民众的能力。它对于政党成长以及政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政治"的不断扩展与延伸,执政党软权力的发展与维系受到了一些冲击。研究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协调与培植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关系;探索实施新媒体战略是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挑战,建构中国共产党的软权力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文化立国、以文化治党的现代政党,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的历史课题。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在思想意识层面,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文化价值诉求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切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落实到文化现实实践层面;在文化实践层面,必须妥善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将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实践的落脚点;在文化发展方向上,必须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心。这些规律性认识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热议的焦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政治软实力的启示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政治价值追求的产物。在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本质地体现为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政治目标和社会要求。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完善政治价值内涵,强化政治价值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皇权政治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威的核心内容并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朝统治,但是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超凡魅力型政治权威的本质。邓小平清醒的看到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弊端,认识到这是事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长期执政的问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重塑。首先,正确处理了领袖个人权威与政党权威的关系,带头实行了退休制度。其次,强调民主权威和法治权威,坚决要求把党和政府的权威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将党的执政活动切实纳入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建立了政治权威的法治基础。第三,加强中央权威,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个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必须依靠中央权威,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充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中国共产党在财富发展上先后经历了从强调“先富”逻辑—倡导“市场财富”——尝试践行“共富”的演进历程.本文认为,这些带有阶段性特色的财富观的演进历程,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内在矛盾发展:即从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并历史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国富特质的财富动力机制的开启——-从国富导向民富——开启贯通国富民富的历史甬道”这一财富发展进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把握现代社会财富发展进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品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人生追求被膨胀的欲望所左右,在诱惑面前失去理智,忘记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放松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迷失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方向,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拜倒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成为腐败堕落的典型。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公仆意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监督,防止权力集中化;健全法纪,从严惩处欲望膨胀行为等,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建设好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是参与各方对制度的思想基础达成共识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国多党合作制历经制度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个阶段,是制度创新成功的典范,其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在社会转型时期能否保持稳定的政治共识,是能否持续"各守其位,各负其责,求同存异,亲密合作"政治局面的关键。然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认识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并未有机结合,从而有必要在执政党的推动下,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思想基础,以继续创新我国多党合作制。这个共同思想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功能,在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使人民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和自由,以实现和谐社会的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