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晶晶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24-126
马林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正式代表,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年之中,他三次来华。第一次来华,在他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召开。“一大”后马林就开始关注孙中山及国民党。马林考察各方面情况,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第二次来华,马林提议召开西湖会议。西湖会议确定了国共两党有“党外合作”转向“党内合作”的方针,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合作的具体事宜,党又召开了“三大”。马林以“三大”代表的身份第三次来华。“三大”最终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具体方针及政策。 相似文献
2.
王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31-136
1927-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取向,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一时期,国民党坚持以封建文化和法西斯思想建国的文化取向,因其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而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3.
茅家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40-43
192 0年 6月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实现《提纲初稿》中规定的政策 ,共产国际加强对中国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马林起了积极的作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是马林以爪哇伊斯兰教联盟运动的经验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刘西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
龚育之同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是我党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党史专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均有精深的研究 ,著有《龚育之文存》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龚育之同志作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目前担任着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学术领导职务。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前夕 ,本刊主编刘西琳教授对龚育之同志进行了专访 ,就广大读者关心的有关建党 80周年和党史的一些问题作了请教 相似文献
5.
王振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20-123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瞻远瞩、通晓政治和精通业务的干部队伍,针对当时边区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和边区政府决定对边区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学习,制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为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实践证明,抗战时期中共干部在职教育制度建设卓有成效,不仅为当时的抗日民主政权培养了大批合格干部,而且也为后来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开展造就了英才,并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0-103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文艺领域进行了一场意识形态大决战,双方在文艺政策、文艺组织、文艺战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精神较量。中共善于捕捉政治时机,把握大的方向和原则,在文艺政策、文艺组织、文艺战术等方面主动出击;国民党在文艺政策、文艺组织、文艺战术等各个方面被动应对,疲于应付。执政的国民党败得一塌糊涂,在野的共产党取得全面胜利。共产党的取胜之道在于其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政策先进、组织严密、战术灵活,且其成员工作尽心竭力。国民党的失败则有多种因素:意识形态当改未改,精神维稳缺乏根基;国府公职人员不学无术,人浮于事,共产学说有禁不止;政客、文阀、学阀把持官方文坛,难以产生具有说服力的思想,难以和左翼理论界抗衡。 相似文献
7.
国共战争小说是当代战争小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国共战争小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新时期以来 ,国共战争小说开始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这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即对宏大历史的重构 ,战争生活本色与原色的再现 ,对历史的永恒与超越的自觉追寻 ,以及向战后对峙的转移。现状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8.
陆卫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41-44
通过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思想的比较,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持久抗战的战略基点、核心内容、战略战术原则、战略阶段的划分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从而反映出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也导致了两个不同的抗战战场局面。 相似文献
9.
马一夫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95-98
随着20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不归之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学不断向西方学习、西方文艺思潮逐渐中国化,不断改造中国传统文学、使之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文学不断融合、生成新的文学的过程.创造性,是中国文学现代化最主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Wu Zhong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谭平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拥护和执行党的“三大”路线,支持和贯彻孙中山革命三大政策:建立国民党各地各级党部机构,健全和发展国民党的各级组织,镇压广州商团事变,平定杨、刘军阀叛乱:促进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罗素敏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4):48-51
以成立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为标志的中国电影文化运动 ,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运动从兴起到抗战全面爆发 ,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和直接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战 ,使左翼电影深入社会各阶层 ,大大传播了中共的意识主张 ,发扬了进步电影艺术 ,显示了夺取新的文化阵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傅以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00-105
社会心态是人类群体、民族、团体及个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在意识行为上的反映和表现,其表现形式较政治、经济难以把握,也容易为人们忽视。实际上,社会心态对历史进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战后中国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执掌中央政权的国民党在四年之间山崩瓦解,由共产党取而代之。在这历史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心态在这一历史运动过程中亦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与深远影响的年代。本文依据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为指导,系统考察在这一年,国、共两党最高层基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所分别制订的军事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的过程、结果,总结了各方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14.
张瑞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3):96-99
多年来,我们对苏共20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偏颇.一方面在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把它归结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和平过渡"理论.另一方面着重强调此次会议是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事实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主要是肯定与借鉴,而并非从一开始就持反对与否定的态度.苏共二十大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其影响主要是积极和正面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资源、执政体制资源、合法性资源、组织资源以及历史资源是党执政的优势资源。但党的执政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执政资源在不断富集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整合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才能常在常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着这一特殊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他在给中共以和谈希望的同时,又将希望之火无情的扑灭,使蒋介石坚定了专制独裁的信心,恶化了中共与美国的关系,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内战的爆发,最终使美国对华战略企图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锡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131-136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全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18-22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觉醒,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事变发生后不久,便使国共两党由原来的对立、停战走向携手合作,酝酿已久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抗战开始到武汉保卫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合作抗日,关系比较密切。两党虽在政见上有所不同,而且矛盾很大,但终究没有破坏统一战线,各自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同谱写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光辉篇章。认真研究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特别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国共关系出现的特殊局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向天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20-124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与文化哲学思想,经由辜鸿铭、张歆海、吴宓、梅光迪、郁达夫、郭沫若、朱光潜、闻一多、梁实秋等众多接受个体,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三个阶段;影响的方式则有直接与间接的区别。考察马修.阿诺德在中国既被大规模接受、又被激烈抵抗的独特文化遭际,可以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