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突出特征和精神实质,是2 0世纪人类实践的显著特征和根本经验。只有牢牢把握实践的创造性本质,并将它转化为我们一切实践活动的最高原则和基本追求,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3.
4.
5.
科学(认识自然)、技术(改造自然)是实践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技术作为实践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构成要素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共产党突出的创新实践成果作出全面概括。文章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对培育新时代所需的创新精神都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被十六大写入党章,根因在于它深远的理论创新和强烈的实践创新,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里程碑。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定位”和理论思维成熟度的内外标志上,实践创新则集中体现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坚持”的根本要求和“四个必须”的基本要求上。两者体现了认知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11.
创新实践按照涉及领域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创新实践、技术创新实践和制度创新实践。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关系密切。知识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源泉,为技术创新实践和制度创新实践提供思想材料;技术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基础,为知识创新实践和制度创新实践提供物质手段;制度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环境,为知识创新实践和技术创新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它们相互连通,相互交织,共同承载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不但贯彻了实践的自由品质,而且还找到了实践的最基本的现实形式--经济活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实践内涵的分析表明,它既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实践"概念,也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源于"经济人"假设的"经济"概念,它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从属于文化的范畴.经济实践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以物质的形式体现人的价值和目的.因此,经济实践中包含着文化实践的要求,文化实践实现着经济生活向人类的自由价值取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倪志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41-4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令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吴海燕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2,4(1):16-20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首先表现在敢于独立思考 ,不怕闯“禁区” ,勇于进行理论创新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创新。其次表现在实践创新 ,敢闯、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也不敢走的新路 ,即大胆试验 ;敢闯、敢冒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再次表现在方法创新 ,提出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新方法 ,即补充主体、两手同抓、争论与不争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实践本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问题和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对之,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主客观统一”说和“感性物质活动”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科学的解决。实践的唯物辩证的本性,决定了实践不仅是主观指导下的客观物质活动,而且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辩证地统一的感性物质活动。这一实践本质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