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 ,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 ,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 ,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 ,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 ,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 ,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 ,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2.
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不仅包括时间上的纵向置换,也包括空间上的横向置换。就空间向度而言,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都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文学原型在日本文学中的置换变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反映了日本深层文化不同于中国之处。  相似文献   

3.
月亮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始心象。这种原始心象的形成,与古中国的文明形态及原始思维密切相关。"月殿嫦娥"和"月出皎兮"原型模式,是月亮原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月亮原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铁秀 《北方论丛》2001,1(5):49-53
“阔”是鲁迅小说及杂文中经常使用,出现频率很高的属于鲁迅的“个人话语”,是被赋予独特而深刻的文化隐喻和价值象征内涵的语码符号,是对他“眼中所见”的从来如此”的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与“中国的人生”的历史文化“原型”的发见与概括。而“阔”正是建构阿Q性格系统的灵敏之眼,它主宰和决定着阿Q“革命”的原因及其性质,其典型意义在于呈现传统文化历史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三小民族的口承文学中承载着这些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尤其是有关婚俗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唱艺术、民歌等艺术形式,更凝聚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民族意识。比较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婚俗的特点及沿革,对探讨人类两性关系的风俗和人的生命的传延的俚俗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的童年时代,都以文化历史积淀的途径,形成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个性。这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者以内化的形式沉淀于集体无意识之中,构成自己的文化心理结构:或者以物化的形态对象化于客观外界,形成本民族初期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说,在各个民族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地沉淀于集体无意识阈限之下的文化因素及其物化于外界的文化体系,始终是该民族个性的核心。所以马克思在谈到人类童年时代的发展状况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深刻地指出:“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①我们从这种观点出发,把古代希腊民族看作是“正常的儿童”,那末,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应该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这一类的”“早熟的儿童”。中华民族童年时代这种早熟的天性,与自己的社会文化相联系,早在以华夏集团为其主干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意象背后之文化积淀的三个解读层面的追问,上溯《诗经》源头,下至《桃花扇》一剧,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咏桃名篇进行以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之阿妮玛原型为新的文化视角的解读,从而发现阿妮玛在其统一分裂中所形成的两大模式:回家与艳遇,揭示出阿妮玛正是占有并利用了个人来使作品魅力无穷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启蒙思想在其小说和杂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在更具文学经典性的启蒙主义小说中,指向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国民性批判体现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反思.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引起广泛关注的国民性批判,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国民叙事”具有深刻影响.作为当代启蒙文学中反思国民精神的叙事,国民叙事的相关思考与鲁迅小说有颇多相通处.这种历史循环既说明民族精神改变是个漫长过程,也证明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00年以来,荣格在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社会批评家的漫长生涯中逐渐建立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因而闻名遐迩于哲学界、心理学界、人类学界、历史学界、美学界、艺术界、文化学界、宗教学界。事实上,荣格及其集体无意识学说不仅成了后来许多作家的先导,而且“心理学领域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领域中的许多新趋势、新潮流,都应该追溯到荣格,因为正是荣格首先为这些思潮规定了方向”①,诸如原型文艺批评、比较文化研究、民族心理研究和神话热等等。无疑,集体无意识学说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人们的态度和评价领域,荣格的形象与上述情形正好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戏剧的原型探讨研究实际上是比较文学范畴中的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研究。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显示不同文学、不同文化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比较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普遍意义。本文以少数民族寺院傩戏为对象着重从“原初戏剧”的表现形态上去分析戏剧的原型特点、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孙悟空:跨文化原型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军利 《东岳论丛》2006,27(3):140-142
根据容格(Carl Jung)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理论,从共时性角度看,孙悟空同夸父、耶稣(JesusChfist)、赫拉克勒斯(Herakles)等跨文化神话形象一样,都是遍布世界的“英雄-太阳原型”的化身,都不约而同地呈现了“出生-追求-历险(受难)-永生”的原型模式,反映了人类自古就有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建功立业(英雄崇拜)和死而复生(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2.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 ,具有自身的内驱力 ,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 ,或称无意识自我 ,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 ,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 ;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 ,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法轮功及诸多邪教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13.
纪游文学对于世界文学而言,具有一种文学原型的意义:通过神游对神话境界作想象性的抵达,反映着伴随神话原型崛起的原始思维类型,代表着人类文学原始生态的某种本质方面。在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价值构成中,纪游书写同样具有这样的原型意义,由此形成的厚重传统,使得汉语新文学较早地脱离外国文学的影响与覆盖,在外国文学的强势笼罩之下取得了自身的独立。精彩的纪游文学意味着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的蓦然回首,甚至是带有某种冒险意味的人生经验;痛苦的感伤的行旅往往更能使得纪游文学焕发出一般文学表现所难以企及的光泽。  相似文献   

14.
原型批评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批评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据荣格说,每个人都是种族的一员,因而每个人的心理机制中都有一种种族集体的共同心理经验,这种共同的心理经验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并且可以象遗传基因一样代代相传。“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形式就是“原始意象”,即“原型”,荣格说:“原始意象即原型——无论是神怪,是人,还是一个过程——都总是在历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形象,在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地方,也会见到这种形象。因此,它基本上是神话的形象。我们再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类意象赋予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李金松 《江汉论坛》2006,(1):126-128
《儒林外史》中许多文学人物是有原型可考的。作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女八股迷鲁小姐,尽管以前不曾有人考证出她的人物原型,但她同样是有原型可考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人能时艺”条中的“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鲁小姐的塑造,只不过是将历史上“能时艺”的“妇人”转化成了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与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谦 《中州学刊》2001,(3):108-11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17.
华夏神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精神胎记和灵感触媒,是中国幻想类电影“想象力消费”的原型母题和创意基因。中国幻想类电影不同程度地烙上了华夏神话色彩。一方面借助华夏神话中的人象、物象原型符号,以熟悉的传播仪式唤起华夏儿女诸如农耕意识、恋土情结、侠义精神、天人合一观念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又深耕“通变”之理,响应时代精神号召,带领大众进入“想象力消费”的文化艺术场域,让华夏神话的文化元素获得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蝇王》中的人物原型、自然景物原型和原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论弗洛伊德对神话原型批评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乃至于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认为,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①一般认为,神话原型批评的成熟与发展与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的核心集体无意识理论息息相关。莱格一度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来杀出弗洛伊德的营垒,修正着泛性论的偏颇,自立S‘二户开创了分析心理学学派,但其理论基石却是以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进而言之,莱格为神话原型批评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体系导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反过来说,精神分析理…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17-122
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强调文学叙事是社会象征性行为,文学阐释的任务在于揭示被意识形态遮蔽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欲望,这为理解福克纳小说《坟墓的闯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福克纳通过这部小说表明,南方种族暴力的根源是种植园主阶级向穷白人灌输带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现代南方社会经济竞争中催生出恐惧和敌意,让种族主义思想愈加蔓延,因此他希望通过提升个人道德和构建价值共同体来克服这种无意识,解决南方种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