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略论董仲舒民本思想汪高鑫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体系中是否包含着民本思想的内蕴,学术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对此作过研究。一些涉及到这一领域的论著,也大都持否定态度。本文试对此作一论述。一、“天立王以为民”的重民思想董仲舒政治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正如张岱年先生所...  相似文献   

2.
论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兼评“广东无文化”说李权时如何看待广东文化和评价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历史上,就有“广东无文化”一说,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论丛》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评。历史延续到今天,这个问题还继续争论,有人...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这些争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对建国以来历次争论的反思、总结,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争论”与“不争论”的辩证思想。一、通过“争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争论、大讨论,这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和讨论。这场争论和讨论形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争论和讨论中,邓小平以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粉碎“四人邦”以后,我党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平均主义,也称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要求平分和平均享用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它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或者说“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仍有着相当的影响。前几年,对于它在农民战争中的历史功过,史学界曾发生过一些争论。现在,为了对平均主义思想有个更全面的认识,我想从更长一些的时期中和更大一些的范围内,对它作一些剖析和评介。  相似文献   

5.
思想英才不可能主宰历史常乐个人同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这个老话题不断有人要谈。1997年第3期《读书》上有两篇小文章就此话题“吵架”。田玉萍《也谈历史人物》一文引述并赞成钱行先生的意见。钱先生提出,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以文化传统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对“理”的诠释,不仅对“理”进行了分类,不仅对诸种意谓“理”之关系进行了梳理,而且对“理”的特性进行了审定.这些探讨的学术意义,不仅表现在对“理”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上,更表现在对“理”之认识主体数量的扩充和素质的提升上.但是,由于唯物论原则被绝对化使用,使得张岱年对“理”内涵的诠释显得贫乏化,对“理”特性的认定显得单一化,从而使“理”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因此,对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诠释,我们既要积极地引用新方法、新知识,同时要考虑所引用方法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7.
论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高鑫 《人文杂志》2002,(5):116-121
荀悦不但在历史编撰方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而且在历史编撰思想上也多有建树。他基于对历史撰述作用的深刻认识 ,而强调历史记载对于“立度宣教”和“崇立王业”的重要性 ,肯定历史撰述的根本目的在于鉴戒 ;他以“有便于用”和“省约易习”为历史撰述的取材原则 ,提出并系统阐发了“立典有五志”论 ;他重视秉笔直书 ,认真总结历史的得失成败。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是中国封建史学传之于后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历史本体论思想评析苏平富历史概念同“总体性”、“物化(异化)”概念一样,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卢卡奇早期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历史本体论思想,即不是以自然或物质为本体,而是以历史为本体的思想,是其早期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德治”思想从西周确立以来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考察中国“德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有助于我们在当今社会对“以德治国”的方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许抗生 《河北学刊》2005,25(1):194-198
"理"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经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理学思想。张岱年十分重视对"理"概念的研究,在早期即有专门研究"理"思想的文章,在后期的著作中也多次对"理"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揭示了"理"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为人们准确地把握"理"概念的多重含义、更好地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质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近百余年来,文化争论浪潮滚滚,一浪高过一浪。这是中国文化史中史无前例的,在世界文化史中亦所罕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次文化争论热潮中,有识之士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观。概言之,有“体用”派,包括“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全盘西化”派;有“国粹”派。“全盘西化”和“国粹”派失之偏颇,而“体用”派亦不能超脱“体”的束缚。历史已证明这三大派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文化观?可喜的是,1935年张岱年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文化观:“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遗产,同时采用西洋的有价值的精良的贡献,融合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对欧美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欧洲启蒙运动将中国文明视作“模范”,从“自然之光”“善意与道德的科学”和治国理政的“哲学基础”三个方面汲取营养。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学脉渊源中流淌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血液:空想社会主义吸取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构建的“正反合”受到《周易》和老子辩证法的影响,“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法国重农学派推崇儒家将道德和政治合二为一的仁政思想。第三,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对治西方现代文明困境的普遍性意义。从杜威到罗素,从雅思贝尔斯到海德格尔,从施韦泽到哈耶克,从罗曼·罗兰到汤因比,从玻尔到汤川秀树,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1993年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拱的唯实无神论思想。首先,通过批判天人感应论,阐发了“在天有实理,在人有实事”的唯实无神论。其次,通过批判灾异谴告说,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天人交胜论。再次,通过批判五德终始观,否定了“五行生胜”的历史循环论和“帝王受命而兴”的历史宿命论。最后,阐发了高拱将天下的“有道”与“无道”、社会的“治”与“乱”视为无神论和有神论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他被诗人们赋予了犹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被哲人们赋予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之人”或“坐圣门第二席”的崇高历史地位。在国际上,他以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哲学的烈士”的崇高人格形象,被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文章对李贽在哲学、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思想、文艺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造作了全面的阐发,以展示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并通过李贽思想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深远历史影响及国际影响的论述,凸显了李贽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于探索现代理性重建之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运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級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問題,向来就存在着激烈的爭論。最近刘节先生在他的《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中,对此又提出了一系列令人不能同意的論調,諸如:古代的思想家和古代的社会思想不带有阶級性;研究历史不要用阶級分析的方法,而应当采取“恰如其分地把事实說出来”的客观主义方法,等等。应該指出,刘节先生这些“理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資产阶級的历史学家历来就是反对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級斗爭观点和阶級  相似文献   

17.
五、“文化综合创新论”——一个新的文化发展模式 前文论述张岱年先生的哲学体系时,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思想,当作这个体系的总纲.如果从他的文化观来考虑,则这个总纲也就是一粒尚未萌芽的种子.张岱年的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就是从这粒种子萌生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包世臣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广京先生说: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想研究,“可发掘我国制度改革及思想进化之内在根源。此大题目乃研究儒家思想今日尚未发明之关节。”①包世臣正是这一“思想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人物。目前学界对包氏研究不及与其同时代的龚、魏,这不仅仅关系一个历史人物的显晦问题,亦系于一时思想的全面研究。爱作是篇,就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发表管见,质诸学界同仁。揭露弊端,抨击黑暗,是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特征之一,人们普遍认为,这也是龚自珍、魏源“开风气之先”的一个主要方面。检阅龚魏诗文及传记资料得知,龚自珍14岁(1805年)“始考古今官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多次提到“不争论”观点。我们学习邓小平这一思想,重温列宁的论述,就会发现,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正是列宁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对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在南巡重要谈话中,邓小平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不仅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20.
值得深入研究的心学潮流张岱年北宋中期,二程讲学洛阳,提出“天者理也”,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明道(程颢)又说“只心便是天”,于是将天与理与心统一起来,表现了主观唯心论的倾向。伊川(程颐)论儒佛的异同,断言“释氏本心,吾儒本天”,将天与心对立起来,不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