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7年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产生.辛亥革命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发展时期,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银行数量增加和资本额扩大.从银行家数看,1925年发展到141家,较1911年原有的12家增加10倍多.这一时期,1920年以前银行家数平均年增加率为13.6%,1920年以后,年增加率略有降低,但仍维持在8.9%.同时,增设了上海、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上海发展方向问题 把上海建成为工业基地、外贸基地和科技基地。这个提法,我看是符合上海的历史特点和经济特点的。 解放前,上海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根据1947年统计,全国有大小工厂14,078家,其中7,738家在上海,占54.9多。到1948年,工厂数已增至12,570家。由于工业集中上海,  相似文献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在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在垄断组织建立了统治地位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德国出现的最早,发展水平也最高。 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就出现了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形成的基础上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结果又多少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912年起,国内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在革命胜利的鼓舞下,纷纷组织实业团体,集资兴办实业;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但原有企业迅速扩大,而且又有不少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企业。曾经两任大总统的黎元洪即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部分民族工业进行了一次十分仓促的内迁。到上海沦陷时,共迁出民营工厂一百四十八家,机件物质一万二千四百余吨,随同内迁的工人二千一百多名。这些工厂绝大部分转辗迁移到了四川、广西等地,对抗战期间大后方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喜人。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相比,从就业人数看,1978年至1989年,全民所有制企业从7451万人增为1.02亿人,增加36.89%,城镇集体企业从2089万人增为3502万人,增加70.99%;从工业产值看,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6%下降到54.5%,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4%上升为35.6%;从企业个数看,据1989年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为10.2万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为39.6万个。这些数据表明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日本在华企业投资迅速扩大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日本在华企业投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起始点明治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左右。后来,明治政府积极引进海外产业技术,设立官营工场,在殖产兴业的政策下培植近代产业的发展。这样,以纤维、纺织为中心的轻工业及其他基础工业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特别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结  相似文献   

9.
潘晓伟 《北方论丛》2011,(5):110-113
十月革命前,对东部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东部合作社告别萌芽阶段,进入成长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合作社发展迅速,出现了联盟中心。二月革命后,东部的合作社放弃了"政治中立原则"、积极参加临时政府的工作。十月革命前,东部地区的合作社和社会革命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推动了东部合作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影响了合作社的政治原则。十月革命前,东部的合作社为东部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是国际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据《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记载,国际性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后逐步发展起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性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已有17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了新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增加到65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五十年代以后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疆工业经济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相同步,呈现持续、协调、稳定增长的态势。尽管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仍令人鼓舞。首先,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协调、稳定的增长,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从1992年到1996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4%,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79%。1997年1月至6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长20.18%,仍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1992年以来,工业经济经过数年平稳增长,总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大。1996年末工业增加值为50.56亿元,比1991…  相似文献   

12.
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调整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轻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1981年生产总值达349亿元,4年间平均增幅10.4%,超过以前29年平均增幅9.1%的速度,这使上海轻工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49.3%,上升为55.9%。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而上海轻工业总产值要占全国轻工的13.5%,其中纺织更占全国纺织的16.3%。近几年上海轻工业在调整中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农轻重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与黄炎培、陈叔通谈到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时,特别提到“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其中就有“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范旭东,湖南湘阴人,是旧中国一位为发展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爱国实业家和化学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过整整三十年的艰苦奋斗,范旭东为我国化学工业成功地连创了“四个第一”:第一个精盐厂、第一个制碱厂、第一个硫酸铵厂和第一个民办化学工业研究社,从而“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化学工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上海工业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应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轻纺工业,更应该竭尽全力,迅速发展。这是因为: 一、我国人口多,生产水平低,整个国民收入总数也很低。而重点发展轻纺工业,充分利用它投资省、收益大的优势,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政府与民初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政府与民初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常全喜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在清末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如此,固然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控制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袁世凯政府继南京临时政府之后,颁布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5 0年代后期 ,党中央做出加强沿海城市支援边疆建设的决策 ,195 6年至 196 9年 ,上海 2 6家企业南迁广西 ,支援工业建设 ,发展演变为目前广西的 2 0家企业。这是改革开放前广西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最大的行动 ,解决了广西工业的急需 ,填补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空白 ,为加速广西工业化进程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支边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 ,登上生产和效益的一个个新台阶 ,老厂又焕发了青春活力。上海支边企业在广西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广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邢恩源 《理论界》2015,(2):126-131
3年大跃进期间,上海的工业"跃进"及"技术革命"搞得轰轰烈烈,声震全国。相比之下,上海的农业发展状况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与工业相比上海的农业"跃进"毫不逊色。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不仅极力推动大跃进的发起,而且在上海农村大力实施,上海的农业"跃进"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由于背离了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恶果。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上海农业损失也十分惨重。但在运动失败后,柯庆施仍极力维护"三面红旗",维护"左"的路线,不愿认错。  相似文献   

18.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继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之后,掀起的又一次全国性反帝大高潮。五卅运动期间,美、英两国为把中国事态的发展纳入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决渠道,分别进行了殚精竭虑的外交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势力急剧下降,其对华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从原先  相似文献   

19.
上海,位居长江流域的龙头,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前上海就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亦是整个远东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建国后,上海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并具有强劲的科技开发能力、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对周围地区巨大的幅射带动作用。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不仅使上海市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步迈,也使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长江上游,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在考虑和制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上海这个局部,而必须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从上海能对全国作出最大贡献这个前提出发。 解放前,在极为特殊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面,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上海曾经发展成为我国、同时也是远东最大的商埠和金融中心。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