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突”分裂恐怖势力对我国的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对民族分裂势力确立了“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情况复杂,“东突”分裂势力与中亚恐怖主义相互勾结,仅凭我一国之力难以根绝,必须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正是可供我国联合中亚国家打击分裂恐怖势力的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2.
“东突”恐怖势力一直是威胁新疆及周边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之一,构建“社会安全阀”机制是保障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恐怖分裂势力、民族问题、经济问题是当前新疆及周边国家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疏导认同和政策保障机制以及牢固的经济和制度保障机制是“社会安全阀”机制构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东突"产生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终结后,一股源起于欧亚大陆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洪峰也蔓延到中国境内.近年来,随着中国延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在中国西部新疆存在着一些"东突"恐怖分子.他们的恐怖活动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组成部分.他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恐怖活动,对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文章从追溯"突厥"的历史入手,分析了"东突"产生的思想理论根源--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及其"双泛"对"东突"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针对"东突"恐怖活动所应采取的种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突”的恐怖主义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在中国境内外的“东突”势力具有明显的恐怖主义特征。但是 ,“东突”长期以来一直在打“国际牌” ,以期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在“9 11”事件后更是编造谎言 ,妄图逃避国际反恐怖打击。少数国家出于自身政治目的 ,始终不承认“东突”势力是恐怖主义组织。受其影响 ,国际学术界对“东突”的恐怖主义实质也认识不清。因此 ,有必要从学术角度对“东突”势力所犯罪行进行归纳总结 ,对其恐怖主义的实质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20日,在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于上海召开期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双边会晤中一致认为,“车臣恐怖势力”和“东突恐怖势力”都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一部分,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一言正视听。至此,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东突”恐怖势力被撕破了画皮。 何谓“东突”恐怖势力 所谓“东突”是指企图在中国新疆建立“东土耳其斯坦”政权的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6.
“东突”恐怖势力的特点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兴起,境外的"东突"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逐渐加强了对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活动,他们日趋猖獗的分裂破坏行径,已经对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现实危害,并对我国领土和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挑战。文章通过对"东突"的由来以及"东突"恐怖势力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出我国对"东突"应采取的对策:包括立足国内和寻求国际合作两个方面的对策,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我们更加强调国际合作来共同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一切形式的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7.
潜伏在我国新疆地区和中亚国家的"东突"恐怖势力已成为新疆地区稳定和中亚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疆及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政治平衡机制中的"东突"问题,分析了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对地缘政治格局资源配置的阻碍,阐述了其对地缘政治格局平衡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9.
随着9·11事件以后国际反恐大势的形成,通过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成为中国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战略措施。文章总结了中国采取的三项国际合作战略措施。首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确立了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推进了与中亚国家的反恐合作。其次,通过与邻国的军事演习协调彼此立场,促进互信与合作。此外,中国还在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发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反恐合作。最后认为国际反恐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东突”恐怖势力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国际活动空间被大幅挤压,“东突”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过程中,被称为"三股势力"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势力相互勾结,恐怖犯罪事件频发,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我国在面对"东突"民族分裂主义犯罪时应从各个方面对其加以调整,特别是在国内法调整上要尽快建立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反民族分裂犯罪、反恐怖犯罪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东突"恐怖主义势力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因此,遏制"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必须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国际反恐大势为构建反"东突"国际统一战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灵活运用外交手段,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协商与合作,不断扩大反"东突"国际统一战线。充分利用联合国反恐机制平台,争取国际反恐力量,致力于强化"上合组织"的反恐政策、机制及效率建设,建立区域反"东突"统一战线,彻底铲除我国的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按照主体可分为个人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国家能够实现恐怖主义而不管其是不是在运用暴力 ;国家应该承担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 ;精心策划的恐怖活动经常是在政府权力机构之下实施的 ;恐怖主义不仅仅是个人自身行为的结果 ;国家或政府恐怖主义的危险性不仅在于其亲自实行恐怖主义 ,还在于他们对其他恐怖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即一种寻求代理人的行为 ;为保护无辜人们免受恐怖主义之害 ,国际社会尚有很多艰难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3.
"疆独"恐怖主义分子犯罪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及个体因素密不可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新疆经济面貌落后等问题,成为犯罪分子鼓吹独立的借口;在政治、历史成因方面,近代以来新疆一直是分裂主义者活动频繁的地区,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泛滥以及一些西方大国的支持为他们制造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在文化因素上,犯罪分子以宗教的名义误导信徒实施犯罪;伊斯兰民族性格中的坚定、不屈、刚强、团结被分裂组织所利用,成为民族分裂活动不竭的源泉,其所产生的狂热激情赋予了民族分裂主义强烈的顽固性与偏执性;同时,不良需求、个人道德品质等因素也触发了一些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的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德国的恐怖主义威胁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左恐怖组织“红军旅”便在德国发动了多起恐怖袭击。无论是面对过去的国内极左恐怖主义威胁,还是“9·11”事件后的国际伊斯兰教恐怖主义威胁,德国始终坚持在法治国框架内运用法律手段惩治恐怖分子,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纵观德国在两次反恐运动中的相关立法及其安全战略的演进,可以透视其反恐策略背后深厚的宪政根基。  相似文献   

15.
恐怖犯罪自身的暴力性和攻击性决定其巨大的社会破坏性和危险性。因此,使用暴力恐怖犯罪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恐怖犯罪的本质和内容。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也没有在刑法典中专章或专节规定恐怖主义犯罪,而是将恐怖主义犯罪分散地规定在刑法的不同条文之中。这些规定为我们更为有效地惩治恐怖犯罪提供了明确而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直接起因于金融恐慌和东亚金融监管机制的脆弱。与拉美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危机后所经历的“U型渐进式复苏”截然不同,在东亚地区,外部动力、技术动力、实体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这4种动力构成了独特的“东亚活力”,推动东亚经济实现了独特的“V型反弹式复苏”,使东亚很快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极端主义是以歪曲的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表现或者实施的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主张和行为,包括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环保主义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反堕胎极端主义等,但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具有目的的政治性和反社会性、主张的异己否定性、手段的暴力型、本质的非宗教型的特征,它肇始于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坚定恐怖主义信念、发展暴恐组织成员、传授暴恐犯罪非法、勾结境外敌对势力等方式催生着恐怖主义。国家打击和遏制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以铲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简明地看,恐怖主义是为达一定目的而选择以恐怖行为为手段,其本质是以施行恐怖行为来制造部分人或全社会的恐怖,从而达到其个人、组织或国家的某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或情感的目的。战争具有恐怖性,但恐怖行为不一定是战争,以战争为恐怖手段胁迫敌对国家屈服可称为战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战争则是由恐怖主义者发动的主要以恐怖行为为手段的战争。恐怖主义犯罪是为了实现恶意目的,采取恐怖手段,制造恐怖效果,给不特定的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并造成普遍的恐怖感的犯罪。“9·11事件”等恐怖主义行为是典型的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