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记孙熙春     
冯其庸 《今日辽宁》2014,(10):90-91
我与孙熙春弟认识,一转眼已经十六七年了。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到沈阳,得识孙治安先生,他给我看一方印章,问我刻得怎么样,我说刻得不错.是学汉印的。他听了很高兴,就说是他儿子刻的,希望我以后多教导他。这以后,熙春就经常与我见面。但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见面,我看的却不是熙春的篆刻而是书法。他写了一批魏晋简牍风格的书法,很有书卷气,很有功力,也很洒脱。  相似文献   

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的诗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他既写格律诗,也写散文诗。尽管在他一生所写的六十余部诗集(包括他自己译成英文的诗集)中,大多数属于格律诗集,但在世界各国流传最广的却是英文散文诗集。正因为如此,研究泰戈尔散文诗的创作实绩和理论主张乃是颇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是个天才的革命家,假借基督教独一真神上帝创立拜上帝会,以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他颁布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个世界史上唯一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把天上的天国来在人间。最后竟“自惹而亡’。这个非凡的大革命家,中国史学家要研究他,传记文学家要写他的传,以至哲学家、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李勇进这个名字,相当于"名人",2005年横渡胶州湾到2007年崂山——奥帆基地游,他每年都在青岛海边"畅游"十几小时,按他的话来说,已经游遍了青岛的海。200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勇进游泳俱乐部,2008年他有了新的身份——奥运火炬手,所以和他的约会成了特别合时宜的体育知识普及会。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年轻,是约会栏目有史以来最年轻、最阳光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正面形象。作者吴敬梓先集中用四回(31——34回)写他,然后又在36、37、38、41、44、46回中不断出现,在全书中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研究杜少卿这个形象对于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作者的世界观以及讽刺文学中如何塑造正面人物都至关重要。吴敬梓在正面描写杜少卿的言行前,先通过人物评论,给读者一个提示。在杜少卿正式登场前,作者先后通过杜慎卿与韦四太爷来介绍杜少卿,杜慎卿对鲍廷玺说杜少卿是个“呆子”,“不上一万银子家私,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我这兄弟有个毛病,但凡说是见过他家老太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他又有个毛病,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慎卿与少卿为同族兄弟,因此慎卿对其  相似文献   

6.
柏格森美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其中最令人诧异的是:他既认为艺术是揭示现实的主要手段之一,又从未全面阐发他此类的美学思想;他的美学专著<笑>对艺术的作用做了详解,①也不过用了二十页的篇幅.或许正是因为柏格森在这一方面没有做过集中专门的研究,他的艺术观念至今还罕有人知;T.E.休姆是英国一位唯一有影响的柏格森美学研究者,写过<柏格森的艺术理论>(1924)这本大作,②对柏格森的思想却有些误解,这点容后细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谈及学术论文制假的几种类型及模式:父子型──—父代子(也有个别情况下子代父)写论文;夫妻型──—天代妻或妻替天写论文;师生型──—师为生或生替师(师有名气有关系,但没时间没精力研究,只在学生论文上署名发表即属生代师)写论文;上下型──—下级代领导(这在目前已是“流行性感冒”)写论文;抄袭型──—找一本不常见的刊物抄一篇投出去。高明一点的则改头换面,胆大一点的便原汤原汁;牟利型──—代写论文收“润笔”……服务于论文制假的是“文集”、“文库”、“文通’满天飞,学术刊物遍地开…  相似文献   

8.
(一)六十多年的争论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先后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列宁奖金、诺贝尔文学奖金等多种国内外的奖赏和荣誉称号。在当今世界文坛上,很少有人享有他那样大的荣誉,同时也很少有人遭到他那么多的非议。从1928年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发表以来,对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就开始了争论:有人说肖洛霍夫是“剽窃者”,《静静的顿河》根本不是他写的;有更多的人赞颂肖洛霍夫是“难得的天才”,是一位“非同凡响、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同时,对肖洛霍夫是哪一阶级的作家,对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从文学批评开始的。他是新文学创作最早的扶植者和评论者之一。他对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以及文学批评家应具备的条件,都有精辟见解。今天,我们亟须加强和改进文学批评,研究一下茅盾有关文学批评的主张,是有现实意义的。关于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茅盾有过一系列论述。一九五八年,当他把自己十年来写的文学评论结集为《鼓吹集》出版时,他回忆了自己三十九年前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时,就是为了“赶任务”。那时的任务是反对既有封建思想又有买办意识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以后常常写些小文章,都是为了赶任务。解放后,他更感到“在党的领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吹党的文艺方针和毛主席的文艺思想”,这是“最光荣的任务”,自己能“厕身于这个最光荣的任务的行列”,是“光荣的事儿”。联系文学战线的实际,对文学运动中有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我国清初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他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通志堂经解》,这是一部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二卷,包括宋元以来一百四十余种解...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1,(17):24-25
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在撰写有关《世界新闻报》窃听遭劫女孩的手机的报道时,曾对编辑说,这是他迄今为止写的最有力量的稿子。但是,他没想到,这篇报道出炉后引起的反响竟如此之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撼动了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12.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具有最高的善.大浪淘沙--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在艰苦的磨难中成长,这是吴东魁先生最喜爱写的两幅成语,也是他的生活写照.  相似文献   

13.
正就牛痘而言,应该将广州作为参照城市,因为这一种痘技术在19世纪初最早传入广州,也是在那里被人们率先广为接受的。1933年鲁迅写了一篇文章,生动记述他第一次接种牛痘的经历,当时他两三岁,是在老家绍兴。鲁迅的回忆也告诉了我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趣的种痘细节:种痘局很普遍,但只是设在大的市镇上,并有季节性;在人们可以选择传统人痘的情况下,牛痘还远未普及。鲁迅对本土传统的敏感具有代表性,但这里他却漏掉了中国牛痘接种的一个中心环节。在称赞上海"可能是中国最文明的地方",因为  相似文献   

14.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郭老又写了不少小说。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 (一) 反映北伐战争的小说。如《一只手》、《骑士》、《宾阳门外》、《双簧》等。它们都取材于北伐战争,是描写现实,反映时代变革最迅速,最直接的作品。虽然它们也还带有“自叙传”色彩,但革命斗争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主要的。这是他小说创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的江南情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晶 《浙江学刊》2000,(1):108-112
“以文写武,以南写北”是金庸小说的特征。侠客多凡出没荒原大漠,金庸笔底英雄却常浮现于草长莺飞的江南春光,其武侠世界的乱世迷情中透出一份特殊的诗情画意、文士情怀。这种“翻把他乡当故乡”的幻化手法是作者爱故乡自然而然的表现,也是喜爱古典文化的他的个性使然。其中以浸淫古典诗情画意的江南风物为最美,江南女子为最可爱,江南诗一般的生活氛围为最宜人;诗词歌赋是家学渊源、诗礼传家、对诗词文化极度敏锐熟谙的江南才子最熟悉、最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手段。这些是出身江南望族、具备高度文化素养的作者在从事写作时选择的一个最初的切入点,也是很自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自有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已经过去80多个年头了.该奖1986年才第一次授予非洲的一位作家,这就是尼日利亚作家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1934—),他是当之无愧的.索因卡是当代黑非洲最有才华的剧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导演、教授,早在60年代就已斐声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都证明,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心理状态,对他的整个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要是比较开朗、比较稳定,他从事工作就比较顺利,身体一般也较健康;反之,则工作起来往往效率低,而且容易患病。美国哈佛大学魏兰特博士曾对两百多人进行了四十多年的健康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情绪焦躁的人,患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的人数比情绪开朗者要高得多。我国最古的医学典籍《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三国演义》写周瑜是被气死的,《东周列国志》写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父爱     
很多人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今生就变成了他的女儿,成为他最甜蜜的负担。因此,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微妙而重要,他直接影响到女儿的心灵成长--母亲是女儿的良师益友,父亲让女儿认识真正的男性,以及权威、权力、能力、愤怒、劳动、人际关系、金钱、冒险、坚持到底以及自尊。适逢六一儿童节和父亲节,我们请三位父亲给他最爱的女儿写一封信,请本刊的三位编辑写一写她与父亲间的故事,让我们从信中感受爱与被爱、父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精神上的依恋与影响,让我们重寻儿时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的孩子他爸了解他在女儿生命中每一天的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那被日伪反动当局严密禁锢的黑沉沉的东北文坛上,曾经有一颗耀眼的明星.用他那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广大爱国读者的心。这颗闪光的明星就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开拓者、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 剑啸多才多艺,才华过人。他是个画家,能画素描、国画、油画、水粉,还会木刻;他又是个作家和诗人,能写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论文;他是个戏剧家,能写剧本,当导演和演员;他还懂得音乐,能作曲和演奏。但作为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最值得称颂的是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勇猛的战斗。他短暂奋战的一生,正象他为…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的思想、品格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淡漠。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愈益为人们所怀念。他的思想从来不被某种理论所束缚,并且从不拒绝先进的思想。独到,创新,适应世界潮流,时刻不忘人民,是他思想和品格的特点。在辛亥革命之后,他写了大量著作,作了许多讲演,有很多思想至今还闪烁发光,启人思考。本文将所学心得。以散论的形式,奉献给读者,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一,“我劝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 志做大官”,更不要想做皇帝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革命凡四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