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太平天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之死,不少论著及小册子说法不一,一说洪秀全服毒殉国。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一说洪秀全病逝。如一九七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豫明编著的《洪秀全》小册子说:“由于长期劳累,斗争紧张和忧愤,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天的坏下去。自五月中旬起,他就病了……,六月一日(1864年)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终于与世长辞了。”洪秀全之死,史实究竟如何?希编辑同志将此信转有关研宄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洪秀全之死的问题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2.
关于洪秀全初读《劝世良言》的时间,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的认为是一八三七年,如罗尔纲同志《太平天国史稿·天王》中说: “秀全在二十五岁那年(公元一八三七年,清道光十七年)二月,到广州去应秀才考试,遇见耶稣教传教士梁发在路上宣讲,并分发他所著的一种传道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否有过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即所谓“逼封”,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探讨、争论,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一件绝大的政治事故:天京事变。在这次变乱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杀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杨秀清“逼封万岁”引起的。“逼封”这一举动表明杨秀清企图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取洪秀全的天王地位而代之。洪秀全为保护自己而“密诏”当时督师江西的韦昌辉以“勤王”的名义回京杀  相似文献   

4.
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革命中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受到太平天国军民的普遍爱戴与尊崇。在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说:“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号角”。这种把“洪杨”并列的民歌,已收集了十五首之多。太平天国把丙辰七月二十七日东王杨秀清去世这一天,定为国家祭日——“东升节”,也说明太平天国君臣军民对他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思想指导者。他早期怎样从走功名仕进的道路转变为宣传上帝福音的使者,再进一步成为武装起义的领袖,我在1979年发表的《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一文已作过分析和论述。英国学者柯文南赞成我的看法,除将该文译为英文介绍於海外以外,又鼓励我继续研究,分析论述洪秀全中期后期思想。但由於其它许多事情的牵缠,这件事至今未能做成。本文涉及洪秀全在1853年建都南京后在社会理想、意识形态、政策、对外关系、宗教观念、内部矛盾等方面的态度、思想,但远不能符合朋友和自己的期望,只是一些零散的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功劳簿”究竟颁于何时?它的渊源关系又怎样?它的主旨是什么?有哪些详细条款?发挥了什么作用等等,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索。太平天国的奖惩思想始自洪秀全。为了鼓舞士气,夺取反包围的胜利,洪秀全诏令各军用最简单的方法,从下到上实行记功制。规定“每场杀妖后,各两司马立即记录自己首  相似文献   

7.
所谓洪杨矛盾,就是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洪杨矛盾,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钻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北王韦昌辉,利用了这一矛盾,于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天京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暴乱,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屠杀了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的优秀将士达两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这样,就使得“洪杨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罗孝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泓 《学术研究》2001,(11):90-95
对洪秀全与罗孝全的接触交往,已有学者作了全面研究.本文拟作进一步探讨,主要观点如下洪秀全在接触梁发的《劝世良言》之前对基督教已有一些了解;洪秀全病中异梦是浏览《劝世良言》的反映;洪秀全广州教堂求道的经历,对洪秀全的宗教观有重大影响;天京时期,洪秀全罗孝全宗教观的争论,是中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宗教观上的激烈碰撞,罗孝全的出走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对秦日纲集团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日纲,被太平天国封为燕王,辖下职官600余人,士卒数倍于官。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秦日纲奉洪秀全之命,与韦昌辉一起杀了杨秀清。石达开强烈要求洪秀全余韦昌辉,秦日纲又奉命杀了韦昌辉。后来,石达开要杀秦日纲,洪秀全未能保全秦日纲。于其族人,却并未受到株连。  相似文献   

10.
祯命养飞龙,试自思南国之 屏藩,谁称杰士。 中原争逐鹿,果能掌北门之 锁钥,方算英雄。 这一副联语最早出现在王大球同志写的《张乐行传略》一文中。据王文说,是捻军领袖张乐行归顺太平天国之后,天王洪秀全赠给张乐行的一副联语。后来流传开去,研究捻军史的同志很感兴趣,认  相似文献   

11.
一   1 85 6年 (咸丰六年 )上半年 ,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城的围困 ,在天京外围战场和西征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到 1 85 6年 6月 ,太平天国已拥有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 2 3个府州 ,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正当太平军转入反攻的大好形势下 ,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先是东王杨秀清逼迫天王洪秀全“加封万岁” ,直接威胁了洪秀全的地位 ,于是洪秀全密诏在江西瑞州前线的北王韦昌辉回京诛杨。素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接到天王的命令后 ,感到报复的时机来临 ,遂挑选精兵三千 ,星夜赶回天…  相似文献   

12.
洪秀全和洪仁在领导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所提出的法律思想 ,其内容相当丰富而颇具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转型的进程。一洪秀全早期在《原道救世歌》等著作中 ,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镇压人民的罪恶 ,“造为妖魔条律 ,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无所措其手足”(《太平天国印书·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要求制定出代表农民阶级意志的体现“至公”精神的法律取代“妖法” ,并以此为工具 ,“除妖安良” ,“斩邪留正”(《太平天国起义记》) ,以镇压封建统治者 ,保护人民群众。定都天京以后…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的失误及洪氏集团的腐败与太平天国的败亡张思恩陕西教育学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多有探讨,本文拟就洪秀全的失误及洪氏集团的腐败与太平天国败亡的关系,再作一些研究。在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密诏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给天国事业造成难...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俗称“洪杨革命”。它的两位主要革命领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从宗教方面来说,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缔造者,享有仅次于天父皇上帝与天兄耶苏的最高宗教地位,是“真主”。但是,由于杨秀清具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殊身份,他不仅是“禾乃师赎病主”,而且是“圣神风(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圣灵(皇上帝的降托者)”。因而,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举国上下共同信仰的一位“真神”。正如《天条书》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最近由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省文史馆、省博物馆、市博物馆和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等单位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者发起,成立了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研究会今年的活动,主要是积极筹备将于明年举办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讨论  相似文献   

16.
邓锡华 《船山学刊》2002,(2):128-131
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普遍性。太平天国也不例外,宗教迷信对这些封建农民起义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民起义的整个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以这样说,是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也是它毁灭了太平天国。一、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在1843年以前约十五年间七次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洪仁玕明确提到洪秀全去广州应府、院考试的就有四次,而在每次去广州以前,他又须先在花县应考。他的这一基本的经历表明了这段时期的洪秀全深深地被科举制度所牢笼,想通过考试跻入统治…  相似文献   

17.
“太平玉玺”的真伪问题,近年有不少文章进行过争论。持伪造说的一个主要依据,是玺文把“天王洪日”排在“天兄基督”之左,违反了太平天国左长右次的森严礼制。但是,王庆成同志《“太平玉玺”的读法》一文(载《历史研究》1981年2期)为此提出了新释,认为这是“洪秀全按照基督教义和他自己独自的宗教理论安排的,是一种尚右和从右读的特例。”其根据是洪秀全辛酉十一年二月十九日的一道诏旨说:“可知有父方有兄,况哥坐爷之右手……士提反证哥立右,父大过子总无差。”笔者对此论据的理解刚好得出和王庆成同志相反的结论,特此提出商榷如下:(1)洪秀全此诏不过表明他认为基督与上帝并坐时,在上帝的右边,理由是“父大过子总无差”。这正是其一贯尚左的反映,根本不是“尚右特例”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金田起义在道光三十年庚戌,年份无可疑,但各种资料所记月日不同,还须考证。罗尔纲先生最初考证是十一月初十日(《太平天国史纲》,1937年初版)。简又文考证是十二月初十日(《大风》1940年73期)。一九四二年冬,简、罗两位同作金田之游,罗同意简说。以后,罗尔纲的《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1943年),简又文的《太平军广西首义史》(1944年),罗尔纲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日期的考证》(1951年,后改名为《金田起义考》),都作十二月初十日,论据大致相同。一九七九年,茅家琦先生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质疑》一文中,认为,金田起义应定在十月。俞政、姜涛发表题为《金田起义  相似文献   

19.
郭存孝同志的“太平天国望王黃文安后裔口碑考”一文(《学术月刊》1960年第9期),提供了一些真实的口碑資料,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对这些史料的考釋,我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請郭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一、黄文安到南京后总理鑄钱,并不“带兵”。口碑說,黄文安“跟随天王洪秀全来到南京,当了叫佐将的官”。郭文考釋道:“黄文安进南京后,当于不久做了带兵的‘佐将’。”这种臆测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黃文安于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20.
一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号益谦,1882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学经史,曾五试秀才,不第。太平天国革命前夕,曾与族兄洪秀全共谋革命。金田起义时,因病未能参加。以后几度试图投身革命,均未能如愿。直到1859年,才到达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革命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