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在梅山路兴建宿舍时,推土机推出古墓葬一坐,市文物单位派人进行了清理。其概况如下: 该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北偏东40°,长5.2米、宽1.5米,因早期被盗,券顶塌陷。墓壁砌法为三横一丁,一米高处起券。铺地砖呈“人”字形。砖有长方形和楔形两种:长方形砖长36.5厘米、宽16.5厘米、厚6.5厘米;楔形砖长36.5厘米、宽17厘  相似文献   

2.
克山县出土的铜犁铧和铁车车官的地点,南距乌裕尔河北岸约2.5公里,北距齐北铁路干线约300米,东南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金代蒲裕路”故城遗址约4公里。该犁铧呈黄褐色,为双范对合一次铸造而成,呈等腰三角形。通长29.5厘米,宽27厘米,边厚0.6厘米,重2.6公斤。器身保存比较完整,表现基本无锈蚀,两侧边刃呈弧形,各边长为35厘米。前尖钝圆、向上略翘,正面銎部突起似一袋状浅窝,长11厘米,高6厘米,俯视呈半月形,表面漫圆无脊。尾部两翼略残,中间呈内弧状,两翼上方有一圭形横乳,长5厘米,宽7.5厘…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03,(3)
两栖动物有三种:有腿有尾的,有腿没尾的和没腿没尾的。有腿有尾的两栖动物是蝾螈和水螈,它们体长约12厘水,最大的达170厘米,长着4条腿,短身体和一条尾巴。  相似文献   

4.
1976年出土于宝鸡市竹园沟十三号墓,通长14.3厘米,刃宽7.8厘米,内长2.6厘米,内宽3.3厘米,重0.45公斤。钺身呈长方形,舌形刃较宽,刃磨损痕迹极清楚。銎的两端出齿作为两肩。长方形直内。钺刃后部饰有对称的两个兽头,本部饰蛇纹,  相似文献   

5.
正铜旄甲: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国墓地十三号墓出土。旄首通长13厘米,銎口径3.5×3.9厘米。鐏长4.9厘米,銎口径3.2厘米。由三部分结合而成,旄首、柲、鐏,木秘两端纳于旄首及蹲銎口径内。旄首作鸭头形,中空,鸭嘴微启,下喙顶端有圆缺孔,中有长条形穿孔。  相似文献   

6.
袁军 《小康生活》2001,(12):16-16
(1)播种。薄荷宜在“立冬”至“小雪”播种。选择既能抗旱又能排涝的土地挖平耙细做畦,畦面上先开一条深7—10厘米的小沟,行距28—33厘,然后把预先经过选择的种根切成10厘米长左右均匀撒入沟中,随即复土。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50-75千克。(2)中耕除草。首期气温较低,必须抓紧时机在封行前  相似文献   

7.
春秋郑器"与兵方壶”非常近似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龙耳虎足方壶,同李家楼墓的莲鹤方壶也多共同之处.原来可能有两件,另一件现尚隐藏未出."与兵方壶”有铭文76字,约作于郑成公、厘公之世,也可能再晚些,到郑简公的初年.  相似文献   

8.
1974年,宝鸡(弓魚)国墓地出土双耳双环簋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双耳簋甲为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双耳簋乙为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双耳簋甲: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3.1厘米,腹深11.6厘米,重4.05千克。双耳簋乙:通高15.6厘米,口径20.5厘米×21厘米,腹径24.3厘米,腹深11.9厘米,残重4.12千克。这两件双耳双环簋虽不出于同一墓葬,但是器形、纹饰、铭文完全相同,均为敛口,折沿较窄,厚方唇,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底平阔,底部有矮圈足,外附四小矮足,矮足上部呈小鼓包。腹上对称两侧各有两组牛首,牛首两尖角盘后,吻部高突,口衔双环,双环相扣,匠意  相似文献   

9.
(1)择地种植。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向阳、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半沙半泥的地块种植。重粘土、低洼地、瓦块地、桑园地、果园地、水淹地和荫蔽大的房前屋后鸡啄地不宜种植。(2)整地施肥。对选好的田士,翻挖40厘米深,整细搞平,以东西方向开好排水沟。按1.2米至1.3米的行距挖定植沟(定植沟上宽40厘米,沟底宽33厘米,沟深40厘米,)做到沟成直线,利于芦笋向阳通风。按亩施草木灰150公斤、磷钾肥120公斤,人畜粪水3000公斤于沟内,然后盖一层距离地面16厘  相似文献   

10.
湖北当阳钟,1973年5月出土于湖北当阳县季家湖楚城遗址,现藏荆州博物馆。其形似甬钟,有钟乳36枚。钟通高38厘米,甬长10.5厘米,甬径4—4.8厘米,舞长18.7厘米,舞宽14.5厘米,铣长27.5厘米,两铣间距20.7厘米,鼓径17厘米,壁厚0.9厘米,重11公斤,制作极其精细。钟图形可详见《文物》1974年第6期。斯钟铜质,微绿,有光泽。钟铭共十二字,成四竖行。钲部四字成一行,为: 秦王卑命  相似文献   

11.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簋同出八件,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簋甲通高36.1厘米,口径22.7厘米,重11.383千克。簋矮体宽腹,下有方座。颈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氆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虎纹戈甲:通长23.8厘米,内长5.5厘米,内宽3.5厘米,重254克。  相似文献   

13.
王修 《社区》2008,(7):55-55
八角茴香 正品:果实多由8个骨朵果组成,放射性排列于中轴上。骨朵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啄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芳香,味辛、甜。  相似文献   

14.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隋故骑都尉司马君墓志铭并序,重庆市图书馆有拓本,其文分刻两石(或为正面、背面),正书。第一面十三行,行十三字,高、广廿六厘米;第二面十四行,行十四字,高廿八厘米,广廿七米厘。 司马兴在隋官骑都尉,卒于唐贞观廿年,年四十五,距隋亡已廿八年。又廿四年后,其妻张氏卒于总章三年,即咸亨元年。夫妇合葬于河阳县,即今河南省孟县。  相似文献   

16.
平山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大鼎铭文长四百六十九字,方壶铭文四百五十字,《好(次虫)壶》也有一百八十二字,是研究我国古史、古汉语和文字发展的珍贵史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朱德熙、裘锡圭两教授发表了《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以后又得见在吉林召开的古文字学年会印发的张政烺、赵诚、孙稚雏诸先生有关论文,对铭文若干难字难句的通读多有突破,创获良多.今就诸家尚未确释的王名和个别有关文字的考释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铸造的永曆乙未年铜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明时铸造的铜炮。此炮原放置在陕西省临潼县城的楼上,1953年由临潼县人民政府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炮系青铜所铸,身长210厘米,后膛大而前膛小,尾有球冠。炮身上有五处小箍,后膛有引火小孔。炮身有双耳,双鋬。鋬前的炮筒上,有细花嘉禾纹两道。炮口直径21厘米,弹膛口径11厘米,口沿壁厚5厘米。口沿边唇有弦纹三道。双鋬均高12厘米,长18厘米。弹膛中部已为砂石所锈堵。炮身后部有阳文款识三行,共三十二字:  相似文献   

18.
应公尊     
传世品“应公尊”(封三图一),通高16.4厘米,口径,横12厘米,纵10厘米。椭园形,口作喇叭状,圈足,腹部饰饕餮纹,口颈、足部皆素面(封三图二)。腹内底部有铭文:“应公作宝尊彝”二行六字(封三图三),字迹清晰可辨。整个器物呈赤黑色,由于传世年深日久,表面浮有一层油迹光泽。锈斑不多。口部、腹部和足部各有一处破损,腹部焊接较好,只是部分花纹有些模糊不清;口部和足部的修补技艺较差,痕迹明显,去其伪造锈斑,已露出黄铜。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93年在仪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孔子释经》书五册,产生疑问,去掉外包装后,发现是定名为《圣经》的五册书,细阅之后,才知是周太谷弟子记录周太谷言语编成的书,分别是二、三、五、六、九册。全书应是十册、缺一、四、七、八、十册。每册长33.4厘米,宽22.8厘米,厚0.7厘米,120页,纸质为竹宣。字体工整,小指手书,十分接近馆阁体,字宽1厘米,高0.6-0.8厘米。每册扉页上铃有“心定神安”白文印,长2厘米,宽1.3厘米;“子严”印阳文,椭圆形,长2.2厘米,宽1.l厘米。“心定神安”为闲印,“子严”印是收藏者字名,收藏者李起庄,字子严,父亲是李星南,李星南为李光炘之四弟是李光坚之子。李起庄生有八个子女,现在世的有三女李道存医生,退休后在常州居住。六女李玉立在南京闲居。七女李玉芝位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小儿子李道心退休在济南闲后,现有孙辈李德昭、李德珍、李德文等均居住在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生活、工作。李起庒诗文、书法造诣均深,仪征市解放初期所建会堂“人民大  相似文献   

20.
《溪州铜柱及其铭文考辨》出版本刊讯由我院彭武文副教授编著的《溪州铜柱及其铭文考辨》一书于1994年4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溪州铜柱及其铭文是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面世的。后世学者多有记载和研究,但舛误较多。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溪州铜柱及其铭文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