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任何想象都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的话,形象思维不但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而且与情感、意趣、联想以至推理有关。想象(包括其高度活跃的形态——形象思维)的特性,我们可以从它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意向、情感、意趣、联想、抽象思维等的关系看出。艺术想象既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亦即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因为它是在思维中感受;艺术想象之所以是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就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和感受兼而有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 ,不仅是现、当代业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而且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上也独有深邃识见。傅雷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突出艺术的主体性。如果说 ,傅雷对于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强调 ,是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作用与主体性联系起来考察的话 ,那么 ,对于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和审美心理的分析 ,则是贯穿于对作家、艺术家的独特心理的观察与体验 ,体现于对创作主体的审美要求之中的。他认为 ,审美主体需要独具艺术感受与领悟的禀赋和能力 ;能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感情与认识的统一 ,并在更高的境界中做到“感情深入”和“心灵化” ;尤其需要不断强化艺术审美的创新意识。同时 ,艺术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理想规范与达到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和规则 ,亦应与创作主体的整体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艺术感受是以作家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直观而又富于理性的认识活动。作家的艺术感受过程一般都经历生理感党、艺术知觉、审美表象三个心理阶段,它是强大的主观性与现实的客观性碰撞而发生的心灵火花。  相似文献   

5.
小说与散文的区别不在于能否虚构。如果说小说是对角色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叙述 ,那么散文则是表现作家主体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小说与散文虽界限分明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互渗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体验不足或缺乏主体体验会制约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影响学习策略教学的进一步推展。主体体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对策略的构成、意义及应用的内省与体悟 ,它既是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阶段 ,也是伴随、渗透在其他环节中的关键因素。主体体验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具有内隐性、情境性、个性化等特点。强化主体体验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 :主体差异与策略选择 ;积极体验与合理反馈 ;提倡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主体价值立场处理方面存在四种偏失,即:重人格姿态,轻精神厚度;重心灵体验,轻理性反思精神;过分推崇策略意识;忽视艺术特殊规范。这是因为,特定时代环境中抉择严峻而频繁,作家难以从容地参悟所面临问题的全部内涵;意识形态的强大吸附作用,导致了知识分子文化独立意识的贫弱;文化资源不够深厚,局限了价值立场的文化支撑力;审美传统不够成熟及对审美参照物批判审视精神的欠缺,使作家们总是重蹈覆辙;存在自恋情结,缺乏自审意识则是其主观心理原因。种种因素导致作家人格结构的缺陷,从而形成了使主体立场选择发生偏差的负面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作家主体意识论·漆贤泉·作家的主体意识,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刘勰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对“物情文”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建立了一个以作家的才、学、识、德为中心的主体意识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当时儒学衰弱...  相似文献   

9.
迟钝的感觉是指作家因某种孤立地感知及人为地阻断理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导致其对社会生活感知肤浅、平庸、迟钝乃至麻木的一种艺术感觉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过程中,严重地削弱着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觉能力,从而使创作陷入一种困惑和苦闷之中。造成作家艺术感觉迟钝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仅从作家艺术感知过程中的失误和作家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在作家的艺术感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切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导致艺术感觉迟钝现象的产生。相互联系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10.
论李贺诗的主体精神王佃启文学的主体性包括作家的主体性和作品的主体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品的主体精神,是作家主体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投射;而作家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作家在创作中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性。或许是由于某种社会或政治的条框束缚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