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洪武朝全力印造宝钞,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洪武十九年之后各项临时支钞迅猛增长,造成了明初的通货膨胀。朱元璋为应付庞大财政支出而滥支宝钞,其间种种行为反映了他轻视货币经济,对货币的认识还极为浅陋。  相似文献   

2.
明朝钞法述论王玉祥继宋、元之后,明朝亦印制、发行纸币。明朝发行的纸币为“大明宝钞”,有关“大明宝钞”的制度,当时人称为钞法。从商品经济角度讲,钞在明代的重要性不及白银与铜钱,但钞法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其意义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明朝钞法,不仅可以加...  相似文献   

3.
明代前期国家出于财政需求,大肆印钞,以致大明宝钞一路恶性贬值。永乐以降国家开始寻求挽救宝钞的措施,开展大规模的救钞运动。救钞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永乐、洪熙时期为第一阶段,宣德时期为第二阶段。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救钞运动主要是围绕着增税扩税课钞这一核心主旨展开的。以此救钞,利弊相随,在疏通钞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在宝钞退出流通后因救钞而增置的各色商税杂课并未随之取消,而是演变成明朝的固定课税名目,成为赋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增税扩税这一做法开明代财政领域中一种惯常做法的先例,具有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金融业早就滋生并发育于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货币文化沉积层。从货币来说,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出现珠玉、黄金、白银等货币,所谓“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银为下币”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到了唐代,出现了纸币雏形的“飞钱”;宋代时纸币正式开始在市面行使,如会子、交子等;到元明时流通“元钞”、“宝钞”,“钞”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从金融机构来看,随着封建社会中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盛唐之前已产生货库  相似文献   

5.
在明初冀东地区的移民队伍中 ,有一种类型比较特殊 ,这就是故元官属遗民。此类移民主要发生于洪武和永乐两朝。明政权在建立之初 ,退守漠北的故元残余势力时常南下骚扰 ,对明朝新生政权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 ,明政府一方面在北部边界屯驻大军 ,以随时抵抗蒙古势力的进攻 ;另一方面则实行“空边”政策 ,即将塞外边民大量迁入内地。这些被迁往内地的降民 ,大体分远近两种类型 :远者迁至江南、四川等地 ,如洪武元年 (136 8年 )八月将一批元故官迁往南京 ,洪武二年(136 9年 )迁幽燕之地的蒙古降民于南方 ,洪武三年 (1370年 )迁蒙古降民于四川 …  相似文献   

6.
读中华书局本《明史》,得校记三条,今录之以就正于读者。一、卷131《费聚传》(页3582):洪武“三年封平凉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按:“明年”,承上文的洪武“三年”,即为洪武“四年”,误。征云南,擒达里麻,不是发生存洪武四年,而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据卷2《太祖纪》、卷126《沐英传》、卷129《傅友德传》、卷132《蓝玉传》等记载: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命傅友  相似文献   

7.
洪武时期,内库财政收入特点有三:1.内库中制度性的常规田赋岁入不多,非常规、无定额的田赋改折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2.纸钞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其主要来源有田赋改折、商业税收及宝钞提举司岁造之数;3.商业税收收入对洪武时期内库财政而言意义巨大.内库财政支出特点亦有三:1.纸钞在其各项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2.各项公共开支在内库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3.赏赐是洪武时期内库极为重要的一项财政支出.内库收支的这些特点分别对洪武乃至其后的明代历史和财政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晋钞”在山西的始末郝丽萍“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行的纸币,曾经占领金融市场近30年,是当时山西流通的主要货币。“晋钞”对山西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军阀混战,阎锡山扩充军备,扩展个人实力,使经济匮乏,纸币滥发,“晋钞”又成了掠夺...  相似文献   

9.
宁夏设府,史载两次。一次是在明朝,一次是在清朝。明初将元所设宁夏路改为宁夏府,旋于洪武五年(1372年)废,洪武九年(1376年)置宁夏卫。对此史载无异。但清朝雍正年间又改卫为府,史载却不同。《宁夏府志》卷二“地理沿革”记载:“元灭夏置宁夏路,立总管府。明初设宁夏府。洪武五年废,九年改置宁夏卫。后又增前后中左右共五屯,隶陕西行都司。国朝初因其旧,顺治十五年,并前屯卫入宁夏卫,并中屯卫入右卫,隶宁夏道。雍正三年,改为府县,领州一县六。”《清世宗实录》卷二十五载:“雍正二年十月丁酉,陕甘总督年羹尧奏言:甘肃之河西  相似文献   

10.
清代“开国儒宗”顾炎武以“校雠”为“读书”,以“钞书”为学问正途,就是为了复“古人之学”,而“复古”的目的,正是为了尽“匹夫之责”以“保天下”.作为“匹夫”的哲人既“保天下”也“保国”是出于守法,但作为“匹夫”的哲人不将“保天下”和“保国”混为一谈.如果说,以钞“先秦古书”为主的顾炎武之“钞书”可谓之“竖钞”,则我国自严复以降的欧西古典翻译就可谓之“横钞”,且如今“横钞”仍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科举制度,在洪武年间定制后.在永乐、洪熙、宣德及其后来的历史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其中对明代政治史及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则是创造性地增设翰林院庶吉士制度.考庶吉士之选,始自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但洪武年间的庶吉土,带有实习性质,尚不专属翰林院管理.当时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署等近侍衙门任职的新进士俱称为“庶吉士”;而新进士之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任职者则仍称之为“进士”,亦称“观政进士”.庶吉士之专隶翰林院培养,实始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明成祖朱棣命学士解缙选才资英敏者29人就学文渊阁.由阁臣考课.“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寺)给朝暮膳,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部选匠第宅居之.且时至馆召试.五日(?)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三年期满考试,成绩合格者留用.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成绩不合格者出为科道、知县等官.从此,明代庶吉士遂专隶翰林院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呼和浩特文管所维修东郊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时,在塔的第二层积土中发现了一张面额“壹拾文”的元代纸币“中统元宝交钞”.这张纸币质地为棉麻桑皮钞造专用纸;长16.3厘米,宽9.2厘米;正面由攀枝花纹作边框,行文三栏.上段第一栏书写钞名“中统元宝交钞”;中段第二栏书写金额“壹拾文”,金额下面有十枚铜钱图案,两旁书写字料和字号,字料和字号的上面各有上行九叠篆汉字“中统元宝””诸路通行”;下段第三栏书写“行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宣课,差发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伪造者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对北元政策管窥雪岩洪武三年(1370)5月,明将李文忠率部攻克应昌,俘获了元惠宗嫡孙买的里八刺等人,6年,买的里刺等人被送至明朝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利用这个契机对北元君臣、故元势力展开招降活动,形成了洪武朝前期对北元政策的一个焦点。洪武元年,元惠...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的明代残档,包括明辽东都司、山东备倭都司和明兵部等三部份档案,共一千零八十卷。其中又以辽东都司的档案为最多,约占全部明档的五分之四。年代从洪武到崇祯,其中以嘉靖、万历两朝较多。这部份档案是努尔哈赤进占辽阳后收集起来的,后搬移到了沈阳,被当成废物而利用。有些被裁剪成马鞍形做了信牌袋的衬里,有些则被裱糊在屏风上。解放后,在沈阳故宫清理出这些档案,根据其来源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信牌档”和“屏风档”。又因其残缺破损严重,也习惯地称之为“明代残档”或“明辽东残档”。  相似文献   

15.
明初朱元璋出於财政需要,滥发宝钞,引起通货膨胀。宣德正统年间为遏制宝钞贬值,又以增税办法大力回笼宝钞。但无济于事。景泰成化之交,宝钞已被完全排斥出商品交易市场。但宝钞仍被国家用来支付部分的财政开支,使官民受害,也导致宝钞倒卖行为的产生,干扰了正常社会经济活动。总之,发行大明宝钞,是朱元璋治国第一弊政,影响所及,约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6.
黑城原为西夏所建,至元代从一座军事塞堡演进为商业城市。在这里宋元瓷器碎片遍布全城,可见当年的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是非常繁盛的,而多次发现元代纸币则是繁盛商业的直接反映。在额济纳见到了多种元钞,其中一张至元通行宝钞壹贯是国内仅此一张的文物,因而为我国文物宝库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论明代洪熙宣德时期的蒙古政策杨艳秋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大将徐达的军队攻陷大都,元顺帝宵遁,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结束。但北元仍然保存了强大的力量,“整复故都”,不忘中兴,对明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太祖朱元璋屡次派将征伐,对北元势力加以摧抑,...  相似文献   

18.
朝鲜朝(1392—1910)引进和翻译中国韵书,积极推行以《洪武正韵》为汉语官话“正音”标准的中文教育。朝鲜朝从官方层面将《洪武正韵》列入蒙童学习书目及科举考试科目,翻译《洪武正韵》,刊行《洪武正韵译训》,构建汉语官话“正音”韵书编撰的标准范式。《洪武正韵》曾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正音”教学产生过深刻影响,推动了朝鲜本土化汉语“正音”韵书的刊行,是汉语国际教育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元代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琼、儋、崖、万四州以其地版图入贡①”,海南岛正式纳入元王朝的版图之中,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相继归附,“海南诸郡县皆降于大明”。其间,元王朝对海南岛进行了长达90年的统治,关于这90年的统治,明朝人的评价是不高的,称其“九十三年(实应为90年)之治,无足观者。”基本上给予了全盘否定。这种带有对前朝偏见的评价显然  相似文献   

20.
亚马留是第一个为澳葡当局建立新税收体制的总督。1846年他发布第22号总督训令,核准《澳门公钞估议抽收章程》,规定了澳门公钞的征收原则和税收计划编制的工作方针。澳葡当局财政运作中使用的货币Pataca是墨西哥元(或西班牙元),而非“澳门元”或“澳门币”。早期澳葡财政运作中广泛使用中国“两”,以此来统计财政收支数据。1847年第46号总督训令和修订的《澳门公钞估议章程》将议事公局排除在公钞估议活动之外,由此设立了一个独立于议事公局而从属于澳门总督的政府部门——公钞会公所。亚马留政府尝试对澳门华人征税,并部分达到了目的,但尚未建议起一套专门针对华人的征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