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两篇拟话本小说中,可具体感受到明代后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如蒋兴哥、朱八朝奉对土地、经商的有别于传统观念的价值取向;王三巧的悲欢离合所揭示的礼教对妇女禁锢的松动;及由金团头这类人物所反映的随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等等。而一味追逐功名利碌的金玉奴则又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2.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1,(Z1):121-124
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张然  曾庆贺 《理论界》2007,3(10):172-173
被称为20世纪第五大发现的徽州文书,其内容是以徽州籍平民家庭为主体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商业经营、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唯一性、民间性、真实性等特点,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徽州文书的考察,具体分析明代商品经济观念及析产分居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明代的徽商用“迭相为用”的功名观代替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功名观。在析产分居理论上,则用民间的“常理”代替传统儒学的“天理”。阄书和产业批受是明代徽州地区处理家庭财产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4.
治理经济环境的重点是抑制通货膨胀,而寻找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则必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生存环境,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此,学术理论界已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本文试图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冲突出发,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寻求治理经济环境,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要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货币政策 1.我国政府最近提出,努力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5%,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消息。通货膨胀对于任何一国经济增长以及国民都非常有害。但是,有关国家对于控制通胀率以及抑制通胀手段都不是十分地有效的。这个困难不仅在于通胀成因对于一国经济来讲十分复杂,而且对于其防范与抑制以及经济增长来说更是难乎其是。因此,一旦一国政府要实行有效措施来抑制通胀,其本身意义不亚于在该国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与通胀有十分密切关系的一国货币政策,以及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对外开放的结果 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经过先秦时期的开辟,汉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达到繁荣昌盛阶段。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工艺的提高,船的容量之大,质量之先进,指南针的应用和航海技术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历代正史和文学作品中传唱千古的人物形象之一。明代戏曲中关于曹操事迹的剧目,主要依据陈寿《三国志》、元话本《三国志平话》、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元代三国戏以及民间传说等文献加以改编,大致勾勒出曹操风云际会的一生。由于受元明时期文学作品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影响,明代戏曲中的曹操形象大多是作为西蜀政权和东吴政权的对立面出现的。通过对明代戏曲中许田射鹿、云长辞曹、义讨董卓、黄鹤楼论英雄、祢衡骂曹、文姬归汉等情节的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明代民间对曹操形象的广泛传播、不同接受和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改革十七年的历史轨迹看,通货膨胀始终象一个阴影笼罩在决策者和人民的头上。总的看来,1979—1984年间属于低膨胀阶段,1985—1987年属于中膨胀阶段,1988年的高膨胀以至“抢购风”,至今人们仍心有余悸。进而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的经济过热,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居高不下,1994年高达21.7%,1995年虽回落到15%以内,但回落势头较弱,物价涨幅还处于高位。可以这么说,目前我国经济好转的基础尚不稳固,1995年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行政限价、财政补贴压价或延缓出台价格改革措施而取得的,造成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依然存在,调控力度稍有放松,投资需求和物价上涨就可能有很大的反弹。因此,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晚明的浮世绘”的长篇巨著《醒世姻缘传》,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对中国小说作了全面评述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没有提到它.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以家庭生活和官场生活为中心 反映了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胡适称它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是“研究十世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必备之书,胡适的话不是过誉之辞,但仍未引来人们时此书的青睐.本文试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0.
雅俗之辨,其实就是文化与文化观念的差异,亦即士大夫所代表的精英文化(雅的层面)与大众所代表的通俗文化(俗的层面)的对峙。在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中,无不存在着一种雅俗之辨,即雅与俗的两分。然究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乃至行为实践,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两大趋势,无论是由雅趋俗,还是由俗返雅,尽管是时代风气的表征,但其最后的归趋则是经历了雅俗互动之后的雅俗兼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风俗与礼制、风俗的上行下效两个方面,探讨了明朝人风俗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明人为改善风俗所采取的诸多移风易俗的措施,进而指出明代社会风俗的特点及其影响。文章指出,自明代中期以后,民间百姓受到了商品社会的洗礼,民间风俗随之也开始受到了商业的冲击,导致原本朝廷用来规范人们行为或改善风俗的政策、措施,无不流于形式。与之相应,在风俗论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诸如在礼、俗关系上倡导礼因俗制或将礼简单化,以及肯定崇尚奢侈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2.
从西门庆看明代后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不仅是一部描写世态人情的文学巨著,它还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明代后期(主要是嘉靖、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和商人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有一定影响,并在汇率改革之后更加明显。但是与汇率波动相比,利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果间接表明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同步协调发展,利率改革进程已经滞后于汇率改革进程,这一改革的非对称状态会引致相关风险,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1983年11月,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在体制建设上已经基本完成。毫无疑问,体制的设立是乡政管理优化的开端,它为改变以党代政、以党代企、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现象提供了制度上的条件。但是,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和实例调查来看,怎样使新的体制有效地运转起来,有效地行使各自的职能,达到乡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笔下有着众多的觉醒女性,虽然这客观地表现了明代新思潮下的人性觉醒,但这些形象的塑造并不表示作家高举人性解放的大旗主张解放妇女。冯梦龙无意探讨中国女性的真正出路,而只是借"情"的理论教化苍生,以达到其"补天"的诉求。小说中女性的觉醒更多的是下层知识分子对封建等级制的反叛及其强烈政治参与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价格问题应注意价格扭曲和通货膨胀两个不同的概念 研究价格改革问题,应首先分清两个基本概念:一是价格相对结构,即各种商品、劳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结构不合理又称为价格扭曲,如我国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二是价格总和的绝对水平,即一个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与另一个时期的差距,一般以消费物价总水平衡量。价格总水平提高使通货贬值,通货过多又会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消费物价总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价格扭曲可以诱发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是,70年代中期世界油价和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在全球的蔓延,通货膨胀也可以导致价格扭曲。如,拉美一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使非贸易部门价格大大高于贸易部门价格。这两种情况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7.
叶辉 《人文杂志》2002,(6):95-97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选 ,它繁盛流行于明代。明人为《草堂诗余》所作的众多序跋及评点内容丰富 ,颇成体系 ,形成专门的《草堂诗余》批评 ,成为明代词学的一项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18.
常时节是西门庆的朋友,《金瓶梅词话》中的次要人物,也是明代后期小市民阶层的代表。在《词话》中,常时节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以一介贫民,却能维持、发展与西门庆的“贫贱之交”,从而得到西门庆的资助,解决住房与生计问题。他之所以靠西门庆的施舍而不是自己的劳动为生,既是因为明代后期普通劳动者收入微薄,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此外,通过常时节这个人物,也可以一窥明代后期小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并预测其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明代审判案例集《折狱新语》中几个典型的继承案件,结合当时的法律制度,对明代法官在该类案件上的实体法适用及审理逻辑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民事案件审理原则进行比较,探讨明代法官在继承审理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衡量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言语等多种能力的重要尺度。中学生写作始终伴随着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是指人的思维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这里仅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这个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即思维的个体发展。它也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中学生写作与思维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从控制论角度加以探讨。一、控制论的涵义控制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创始人是美国学者诺伯特·维纳。他将动物和人与机器的某些控制机能加以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