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迁入民族"。朝鲜族的历史是从迁入民族过渡到少数民族的过程,其文化本身也是从朝鲜半岛的文化过渡到中国朝鲜族文化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以及它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泰民族是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形成的族群。傣泰先民固有的百越文化因素与华夏文化因素、印度文化因素、东南亚文化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整合,形成了傣泰多元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今天的傣泰民族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群体,而非种族或血缘上的族体。我们研究傣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应着重于文化因素,而不是血缘因素和与之相关的民族源流迁徙。  相似文献   

3.
云南香格里拉县哈巴村"藏四"族群在2000年前后经历了对回族身份和文化(主要是伊斯兰教复兴)的"回归",同时引发了相应的社会文化变迁.由于该族群迁徙到当地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文化早已发生诸多的变迁,因此试图用伊斯兰教来规范族群社会和生活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相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使得当地宗教工作几经停顿.如今该族群的宗教回归激情日趋淡化,他们最终明白,藏-回的认同已融入血液之中,难以割舍任何一方.因此,族群认同除应整合多元民族文化和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应注重培养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藏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吝之一,也是藏民族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具有维系藏民族凝聚力、弘扬藏民族文化、促进边疆的和谐稳定等功能。本文对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分类,并对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对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移民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古代,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自身的迁徙和流动,文化通过人的迁移这一中介从一个地区扩散、传播到另一地区。因此,人口迁移对各区域、各民族、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就是随着人口迁移和流动从发源地带中原不断向四周迁徙、扩展的。汉文化圈扩大的每一环,几乎都与移民分不开。另一方面,文化价值观念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行为也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为例,择要论述后一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洛西村独特文化是在长期的纳藏文化交流和茶马古道中频繁的民族迁徙所带来的强行的文化变迁,也是藏彝走廊中各族群之间文化融合的直接产物,洛西村的过去和未来都始终演绎着潜在的特殊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是一种由伦理范畴和认识范畴所组织的文化价值体系 ,其伦理范畴较之认识范畴更为重要 ,因为佛教本身的重心在于道德层面 ,在于出世的伦理范畴。其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它的理想境界、信仰方式和宗教修持等方面。作为藏族文化发展主流的文化思想 ,藏传佛教伦理道德观在藏族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已成为藏族传统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结构要素 ,为藏民族提供了一整套的生活、行为准则和伦理生活范式 ,对藏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即价值观念产生着普遍的永恒的影响。它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友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人…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渗入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深层积淀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并不断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着潜在的、自发的和稳定持久的影响,又与现代社会特征相结合,产生出巨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经济结构及其人类文化面临着转型重构的重大时期,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的现代化。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塑造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优质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滇藏茶马古道咽喉位置,境内居住着藏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文化涵化中,藏传佛教逐渐渗透并融合进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藏族文化丛。藏族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共存产生了融洽的民族关系,不断促进察瓦龙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和、重组与再生的壮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文化是一种不断与外来文化融和、重组与再生的文化。这一文化特色与壮族源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壮族群体遗传中的文化相互易位有密切关系。人的交融是文化交融的前提 ,由于壮族不再是原生的民族 ,因而壮族文化的融和、重组与再生成为历史的必然。岭南壮族学汉语、习汉文、尚汉俗成为一种风尚。对于一个族源源头独立 ,长期栖居岭南而地域相对封闭的民族而言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3.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只是力图揭示中国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以从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傈僳族是一个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较大的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傈僳族没有高度完善的本民族文字体系,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以世代口耳相传为主,它的"以小为美"、"以弱为美"心理的形成相当程度地制约了女性在文化、教育、择业、生存等方面的发展,缺乏一种自我的与主流文化对话的平台。但是在实际婚恋生活中傈僳族女性却以一种或隐或显的话语霸权站在幕后、前台拓展了女性在本民族中的生存空间,获得了应有的女性意识和自我表达模式,共同构筑了傈僳族群体的婚恋伦理价值观,彰显了她们强烈的自我言说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生息繁衍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藏族传统文化。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本文拟从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禁忌文化、生活习俗、民族信仰、法律条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利于保护藏民族生存环境的因素,以期对藏民族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内因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民族在他们形成、发展或者走向哀亡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扩展或者更换自己的活动领域,进行或大或小的迁徙流动。这种民族的迁徙流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它随着民族关系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几度形成高潮,每一次民族大迁徙的高潮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民族的大融合。正是在这种各民族的不断迁徙流动中,中华民族成长壮大起来,民族间构成了大分散、小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流动,不论何种  相似文献   

17.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生存和生活实践,并伴随着民族的不断迁徙和移动,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中得以发展。其项目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和健身娱乐、教育、文化和促进心理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等功能。我们应当最大程度地开发其功能作用,使之为当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万华 《东岳论丛》2011,32(7):15-19
开放的民风、迁徙的人生与儒家传统的丰厚积淀相融汇,成为鲁籍作家创作最宝贵、丰富的资源。在这种创作资源的开掘中,境外鲁籍作家提供了"现代性的中国化"的丰富经验,从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拓展出转化"他者"文化资源的空间,以自己的文学感受力、创造力和自觉自主的选择意识使"中国性"处于不断开放、流动的状态,深化丰富了"乡愁美学"等文学形态,而他们的"越界"写作是传统在迁徙中变化的结果,尤其使战后出生的境外鲁籍作家的情感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都前所未有地爆发,呈现出齐鲁文化史上又一个奇观。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代,传统文化不仅对人口的职业选择与流动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影响到中国人口总的发展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人口职业和流动关系的历史考察,来探讨中国人口的发展特征。 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口关系概论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论,我们认为,它对人口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体现出来:1、渗透于民间社会的风俗、礼节;2、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人口观念;3、历代政府所制订的人口政策;4、各个宗族所制订的宗规、族训,其中有许多对人口行为的限制性措施;5、封建道德、伦理说教,主要是历代思想家所阐释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