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核辐射,妈妈一个人靠开小酒馆没日没夜地劳作,即使这样养活哥哥和我仍十分吃力。这样,八岁那年我被妈妈送到外婆家寄养,从广岛来到佐贺。佐贺经济不发达,但这里的人们大多朴实善良。外婆家很清贫,但她从不怨天尤人。当年外公去世时外婆才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2.
脑血栓痊愈后,60岁的婆婆便成了痴呆。起初她只是不认识我公公,坚决不允许与她相濡以沫了35个春秋的“陌生的男人”上她的床。后来婆婆干脆跟我们玩起了失踪,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她时,她却不肯回家,吵着要寻找自己的家,原来她只记得童年的家,我们连哄带骗才让她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向警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女性,她对革命事业和人生理想孜孜不倦,她的一生虽短暂却散发着可贵的时代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本文分析了她可贵精神的四个方面,并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师友影响等几方面来探求原因,希望通过对她的人生精神的探析对我们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左玲 《国际公关》2011,(6):69-69
我的一个同事失恋了,好了5年的男友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离她而去,这让她自我折磨了两个月,强迫自己分析男友的分手理由。我们一票人都对这个理由嗤之以鼻,后来也证明这理由只是同事安慰自己的天真想法。不过为了不熄灭她心底那唯一残喘的爱情火花,我们忍住了。我们无限理解地拼命点头,然后下班带她穿梭于各个声色犬马的场合,帮她寻找快乐和遗忘。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们的辅导员,也是本校的研究生学姐;她和我们年龄相近,很快打成一片,我们以“姐”称呼她。作为辅导员,她带来满满正能量,真诚、率直、开朗,时刻关心我们;做为学姐,她说自己没什么经验,却有很多教训可以让我们学习;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主心骨,她带出了一支出色的宣传队伍和一个日渐成熟的院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烘焙大战     
烘焙这事,流行日久。大概是十年前吧,从我身边最小资的Z开始,动不动就烤个小饼干、小蛋糕什么的给我们一帮朋友分食。我们哄抢的时候,她总是在旁边微笑着接受赞美,自己一点也不吃。有时候,我吃得太多,会不好意思,也分给她一块,她总是坚决地拒绝。问她为什么,她就狡黠地笑,说我自己知道那里头都放了什么。她当然不会给我们投毒,她的意思是她放了大量的奶油和糖,多到她都下不去手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高杨  丽达 《社区》2008,(11):31-32
在北京城一次民间艺术展上见到了“郎氏面塑”的传人、郎绍安之女、北京民间工艺大师郎志丽老人。她慈祥的神情和淡定的笑容诠释出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朴实情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在展览演示台的周围一些小孩子痴迷地看着这位奶奶现场表演捏面塑,而她则耐心地回答孩子们一个个问题。在了解我们想探究“郎氏面塑”的渊源时,她热情地邀请我们上她家去看看。  相似文献   

8.
记事起,我对她最深的记忆,是骂。早上起来一推开门,她的骂就开始了,骂爹,骂娘,骂我们姊妹几个,骂院里的猪狗鸡鸭,反正家里没有一样事是让她顺心的。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社区》2012,(27):60-60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同学小聚会,聚会上,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事业发展,只有一个同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阅读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她告诉我说她的手机里安装着一个唐诗宋词的软件,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读读,像现在她感觉自己插不上什么话,就独自坐到一边读起了唐诗宋词,此刻正读着一首李白的《蜀道难》呢。我也非常爱好唐诗宋词,就坐了下来和她聊起了。正聊着,几个同学摇摇晃晃地过来叫我们去喝酒,听到我们正在谈唐诗宋词,他们一个个都不屑地说:“切,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0.
胆小鬼     
每天,伊万都要去一个小酒馆干活。但每次回家,他都不会为了走捷径而穿过小镇的墓地。那样他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他从来没有走过,即使在阳光最明亮的大白天。一个冬夜,寒风呼啸,风夹着雪花不停地拍打着小酒馆。酒馆里的客人们又聊起了那个老话题。对“胆小鬼”伊万进行嘲弄,说他妈妈在怀他的时候一定是让一只金丝雀给吓着了。这时,酒馆老板向伊万发起了挑衅:“伊万,来一次挑战怎么样,今天晚上你穿过墓地走回去,我就给你5个卢布——5个金卢布!”  相似文献   

11.
单位新来了个管卫生的大嫂,她干活快。嗓门高,爱说爱笑。虽然一个月赚不了多少钱,但她却总是乐呵呵的,闲着没事时喜欢跟我们聊天。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北漂     
矢野浩二 《可乐》2011,(5):67-67
高中毕业后,我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酒馆里打工。那时,我没有理想,没有目标。酒馆很小,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最多能坐十个客人。一次,一位经常来喝酒的客人对我说:"浩二,  相似文献   

13.
冬敏是英东公司的老总,是我们那一届女生中事业做得最好的一个。前段时间,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想聚聚。很多年没见她,在我的印象中.她一定是个女强人的模样,穿着职业装,妆化得一丝不苟。反正跟我们普通的生活化的女人不一样。对于冬敏的召集.我是不感兴趣的.虽然我们大学在同一个宿舍.但彼此已融入到了不同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14.
钟哲平 《社区》2014,(20):22-22
春节,女儿说想出去旅游,理由有三:一是今年是马年,她12岁;二是下学期快升中学了,会很忙;三是她在微信上创办了《吃货日报》,要多出去吃喝玩乐,才能办好。很有道理,就这么办吧。于是我们出门了。年初一我们从广州出发飞上海,当天看了上海博物馆。上博的造型是个青铜器,女儿远远就说,快到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这个形状像我们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看过的那个锅。”  相似文献   

15.
王悦 《可乐》2010,(5):52-53
与狼为友 大女儿上学去了,农场里只剩下三岁的小女儿贝基一个人,她非常渴望有个伙伴。我们答应过她,过几天买只小狗做她的宠物。 这天,我正在洗盘子,门“砰”的一声开了,贝基满脸兴奋地冲进来。  相似文献   

16.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7.
老婆好玩,尤爱网上游戏,可以不吃不睡玩通宵,玩到投入时,她会大喊大叫,像一个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孩子。因为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她拒绝再养个小孩子找麻烦,所以我们结婚4年还是小孩过家家般地生活。对此我也不大在意,想她总有一天会愿意养个真娃娃来玩玩。  相似文献   

18.
偶然间的一个机会,去我们主管家里吃饭。她是个很严肃的人,素日里冷冰冰的面孔,偶然间的一个小错误都会被她刻意放大,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她没有好感。加上她素来清高,一般的宴会也不愿意参加,而私下里大家的活动,又懒得喊她。  相似文献   

19.
上幼儿园时,每天放学,我和她总是手牵手一起回家。一条马路上有三十多个小朋友列队行进,车辆和行人都谦让着我们。印象中她的手总是白皙的,干净的。原来她是有人接的,可不知为什么,不久就没人来接她了。也许因为是同路,我又比她稍大些,老师就指定我每天护送她回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很难把“时尚”和“老人”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而它却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奶奶今年七十有四,也算是高龄了吧;可已步入高龄的奶奶,心态却很年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小着呢。”爷爷去世6年了。刚“走”那会儿,我们做小辈的怕奶奶过于伤心,想把她接来同住,可没想到她却嫌这样不自在,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喜好,她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奶奶独身一人的日子也的确非常充实。早晨起来要进行锻炼,去公园舞剑、打拳,上午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国画;下午就更忙了,奶奶在干休所里组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