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强  姚勇 《西域研究》2007,3(4):29-35
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在清政府用兵新疆的过程中应用而生。由于有完善的台站的配合,清朝顺利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随着战争的结束,台站体系由单一的军事功能日渐转向多元化,对新疆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清代新疆台站设置的历史考察,试图弄清清代新疆台站系统设置路径的选择、管理及发展变革的历程,并揭示出其在开发新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民 ,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他们同我国东北其他民族一起 ,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边疆。本文根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等文献资料 ,考察、论述清代赫哲族对捍卫建设东北边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78-281
清朝前期的东北边疆户口管理主要实行编审制度,其重点通过"编审"了解"人头"而征赋税。清朝中后期由于"摊丁入地"政策的废除,加之后期东北放垦,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政局动荡不安,东北地方主要运行"保甲制度"管理户籍,以加强社会治安。清末,东北实行新政,设立"警政"来监控人口,使户口管理进一步正规化。整个户口管理体系的演变与有清一代东北的经济、政治、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面临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存亡危机。“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兴起了继晚清西北史地学之后的第二次边疆史地研究的高潮。顾颉刚正是该学术潮流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不仅是边疆史地研究人才的培养者和学科奠基人,还是边疆教育刊物的热情倡办者和普及者,更成为此时边疆史地研究群体中联结学人与学术团体、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学术与政治的结点。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后期传媒文化的性质不同,它在清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清代前中期,传媒文化发展到了中国古代传媒文化的顶峰和熟烂阶段,但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尚不显著。传媒文化在为清帝国政治大一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沦为思想和文化专制的工具。清末,传媒文化实现了向近代化的飞跃,其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亦迥异于前,创造了独立于官方的强大话语体系,进而形成传媒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相并峙的局面。传媒文化打破了单纯作为载体文化的功用和范畴,直接参与到清末新文化的创造工程中,促成了文化的大众化趋势,亦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时代舆论安全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信息时代舆论战的主战场,网络舆论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周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颜色革命”策略既定、境外三股势力分裂活动频繁,再加上内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比较复杂,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该地区成了我国舆论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舆论不安全会引发民族地区社会骚乱、扰乱民族地区稳定与团结,也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损害。  相似文献   

8.
肖瑶 《理论界》2010,(3):124-125
影响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有:历史渊源、现实矛盾、经济落后、非法越境、宗教渗透、法轮邪教和"黄赌毒"瘤;与之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以史为鉴、和谐相处、兴边富民、封边控边、遏制渗透、严厉打击和斩断毒源。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皇权高度膨胀,成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皇权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行政人事、尤其是处分官员方面反映更为突出,清代则更为明显。清朝统治者成功地制定了处分法规,创立了处分制度,赋予吏部、兵部处分大权,但是皇权在官员处分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渗透于处分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档案资料,诸如《吏部处分则例》、《上谕档》、《宫中档》、《惩贪档》、《会典》等,可以比较全面地研究清代皇权在官员处分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德仁 《西域研究》2007,28(4):127-134
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盛状况和原因的综合研究,并且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代表人物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研究的现状予以了重点回顾和评析,肯定了百年来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显著成绩,而且明确指出了以往研究中视角狭隘、缺乏整体关照、研究对象不均衡等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边疆民族文化的特色化发展和发展的特色化同样既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也面临着形色各异的挑战。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笔者认为,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传承与创新、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三个辩证关系,对边疆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李敏 《西域研究》2001,(3):29-34
本文在概述清代新疆屯田发展状况、组织形式等基础上,重点对屯田的重大历史作用作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记录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22-125,121
有清一代,统治者往往通过官方修史活动来辅助处理民族事务.为了教育日益腐化的满族官员和八旗子弟,提升满族在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中的地位,清廷设馆修纂了大量有关满族历史的书籍,宣扬满族的伟大与神圣,以开基定鼎之艰难教育八旗子孙保持进取之心.同时,清廷通过设馆修纂各种"方略",重订辽、金、元三史,修纂《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史学活动,反思历史,记载现实,宣扬"一视同仁"、"中外一家"的大一统民族观.这些修史活动不仅彰显了清廷的政治立场,而且在思想深处加强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赵葆惠 《齐鲁学刊》2001,(3):132-138
1760年,清政府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后,为开发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新疆建省前,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代表清政府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1885年新疆建省后,改革了军政体制,行省取代了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祖国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新疆的治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屯田置牧、发展贸易、开矿设厂、筑路兴学、培养人才、巡边守土。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制外敌入侵,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词之类的作品,其背后通常都隐藏着某种故事原委,习惯上即称为"本事".然而这种本事,有时候很可能它本身就是错误的,更多的则是旁人对它的理解错误,由此引发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这就有必要予以澄清,尽可能恢复历史的原貌.本文集中考察清代诗歌中的若干作品本事问题,并且这些作品往往还都是向来传播极其广泛的名篇.  相似文献   

16.
边俸制度创立于明朝中后期,以缩减考满年限的优抚方式,鼓励官员赴任边疆。清初,边俸制度被继承发展,但因疆域及边疆治理模式与理念发生变化,无法从职官角度满足边疆治理需求。因此,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始,清朝分别创设海疆缺、烟瘴缺、苗疆缺、沿边缺,并发展成为以拣选题补俸满优升为基础的边缺制度。之后,随着边疆治理深化及治理一体化的推进,边缺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不断发展,边俸逐渐融入边缺制度体系中,成为其俸满优升制度原则下的升转方式之一。从边俸到边缺的发展过程,是边疆治理深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18.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呈具高土地流转率与高贫困发生率重合特征,这与少数民族经营能力、人口结构、文化适应三重弱势相关。单纯依靠土地出租方式有可能产生社会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社会资源贫困,加深少数民族边缘化程度。从合作利益、治理结构、社会资源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实现少数民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刘文鹏 《学术界》2002,(3):197-201
本文从控制论的角度 ,结合清代中央集权政治的特点 ,揭示出补偿性控制是清代政治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中央之所以能有效地行使补偿性控制 ,是基于 :(一 )信息系统的改进 ;(二 )中枢控制信息机构军机处的产生 ;(三 )最高统治者皇帝治术的演进。并通过对补偿性政治控制的分析看清代专制皇权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