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与麻将     
清初学者、诗人吴伟业认为明朝是灭亡于“马吊牌”,此论未免有些舍本途末,但也可见马吊在明朝朝野流行之广和危害之深。马吊是麻将牌的前身,它原是一种纸牌,于清代中叶以后逐渐演变成为麻将。麻将比马吊更加复杂精妙,花样也更为繁多,因而吸引力更大。维新派领袖人物梁启超一度耽于麻将牌,据说他主编报纸时的许多社论、时评,都是他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过:“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作为一位博览群书的大学者,竟把麻将与读书相提并论,可见他之迷于麻将之深,同时又深知府将之害。后来他坚…  相似文献   

2.
麻将,古称“马吊”,也有“麻雀”和“雀牌”之称,溯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地地道道的“国粹”。  相似文献   

3.
当当 《老人天地》2008,(2):26-26
麻将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已的博弈游艺,中国人总是爱以"搓八圈"或是"桌上游泳"、"码长城"来称呼它,它好也罢,不好也罢,逢年过节总是离不开它。麻将的由来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108个好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麻将是中国人自创的休闲游戏,不知其源,但似乎是清朝晚期才流行的游戏。它不仅深受市井百姓青睐,就连那些名声在外的大师们,也乐此不疲。国学大师梁启超是麻将的超级爱好者,并有一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  相似文献   

5.
仲元 《老人天地》2008,(9):36-37
一天,我把生虫的小米撒进小院子里,结果引来许多麻雀光顾。它们上下翻飞,"叽叽"欢叫着抢食甚是欢快。灰不溜秋的小麻雀,虽然没有百灵、画眉那样漂亮的身材和委婉动听的歌喉,却也有它的拿手好戏,儿时给我带来过无穷的快乐。那是六七十年前的事情了。夏天午休时间,正是我们这些小淘气们上房爬树掏小麻雀的快乐时光。玩麻雀得从小养起。  相似文献   

6.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认真总结麻将运动的发展史,深入分析麻将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其本身滋生的弊端.认为采取扬弃的方法对其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改造,弃恶扬善,除旧立新,鼓励竞技麻将、引导休闲麻将、反对赌博麻将,使麻将运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才是麻将运动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先讲个故事吧:父亲和儿子坐在大树下,儿子翻看着手中的报纸.父亲指着大树上面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回答:是麻雀.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不耐烦地回答:是麻雀. 又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扔:你有病呀,跟你说过了那是麻雀,是麻雀.  相似文献   

8.
名人与麻将     
在中国,最普及、最为人喜爱的游戏恐怕应该是打麻将了。麻将被名人胡适尊称为“国戏”,麻将被百姓戏称为“杨贵妃的骨头——玩不厌的”。因此,古往今来,我国有不少名人与麻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华实 《老年世界》2009,(11):4-4
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另一副为塑料质地。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对麻将作过评价。在延安期间,他曾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不要看轻了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哩。”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一位85岁的老人服过量安眠药自杀,原因是隔壁的麻将馆通宵达旦的麻将声扰得他日无安宁,夜不能寐。这之前,老人和家人曾与麻将馆老板交涉,希望能有所节制,不料老板却蛮横亮出刀来,以杀人烧屋相威胁。老人虽然最终被医生救活了,受到的精神创伤却难以治愈。麻将声声真恼人@吴之如  相似文献   

11.
妻等于600只麻雀,一年中仅二月说话最少,因为二月只有28天,“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岁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一行为称之为“打扫麻雀的厕所”。后来,我觉得不把妻的耳朵也变成“麻雀的厕所”,简直亏得不可估量。于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弘扬"国粹"这些"麻将"灯箱位于赵县通往赵州镇的一条小公路旁,有"东风"、"西风","一万"至"九万"、以及"一简"到"八简"等十余处,其后便是一排联体二层小楼,灯箱所处位置,是小楼房子前的停车位。据这排联体小楼的开发商介绍,这些"麻将"灯箱并不是为照明所用,而是为住户设置的独特门牌号。  相似文献   

13.
麻将摸到死?翁妙周白雨村有个余某,年过古稀,整天整夜守着麻将作乐。去年「月的一天晚上,他口喊碰九索,身倒麻将桌,一命呜呼。人固有一死,但死在麻将桌下,实不光彩。类似事例,我耳闻目见的就有m个。唉,世人怎当不戒!麻将摸到死?@翁妙周...  相似文献   

14.
一到苏丹,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男人女人的双颊上有着一道道的凹痕,这就是面纹,苏丹人称之为“舒罗赫”。面纹在苏丹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面纹至少可以追溯到马腊维时代(公元前750年至公元350年)。苏丹博物馆展出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文物中,就有两具划有半月形面纹的沙石雕像。古代苏丹,部落与部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械斗和战争连绵不断。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面纹就是一种永久性的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中西合璧是艺术创作的光明之路 中两方艺术的融合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界兴起的画风,影响颇深。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西方画家来到中国,如郎士宁先生应邀在清朝宫廷作画。他既有深厚的西方写实绘画功底,又潜心研究中国绘画的技巧。于是采取了,中国的绘画样式、材料和工具,利用西画的造型手法。他画的马造型生动,结构准确。  相似文献   

16.
天下大观     
2013法国麻将锦标赛落幕"中国队"获第四名2013法国麻将锦标赛日前在法国图卢兹落下帷幕,在来自九个国家的108名选手参加的激烈角逐中,我高校联队最终仅获第四名,西安队获得第七名,法国的队伍包揽比赛的前三名。在上届麻将世锦赛上被誉为"虎狼之旅"的高校联队唯一的安慰,是在这次法国之行中取得了单盘最高分,以及有两位选手进入个人前十。可见,"洋麻将"们的水平并不低。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男选手是中国高校联队20岁的在校生,年龄最小的女选手是法国的1 4岁的初二学生,年龄最大的是年过80的法国老将。由此看来,国外的竞技麻将经过几年的发展,从参与人数、范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6,(7):20-21
为了一辈子不累 主持人:今天我们现场有一只频繁飞来飞去的麻雀--党军.一同参与剖析这只"麻雀"的嘉宾是蔡一青女士和智然先生.  相似文献   

18.
胡适说过,Cricket是英国的“国戏”,Baseball是美国的“国戏”,因此之故,中国的“国戏”自然不应是京戏,中国虽没有什么“球”不“球”的,但中国有麻将。于是麻将成了中国的“国戏”。  相似文献   

19.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贝尔国际培训中心每月举办一次麻将培训班,让外国人有机会体验这一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娱乐游戏。  相似文献   

20.
一.我不学,你非让我学 老妈是个麻将迷,头几年,对麻将更是分外的迷恋。一次,老爸下班时家里仍是锅空炉冷,老人家的火气顿时烧到了房顶。老妈自知理亏,一进家门,就冲着老爸嘿嘿地傻笑,老爷,您回来了?饿了吧?先喝点茶水垫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