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振华 《社科纵横》2006,21(1):75-7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具有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激励的功能,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并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为此,国务院国资委于制定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规制管理层收购。本文对该《暂行规定》第三条进行了理论解析,以期对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融资收购(MBO)对于解决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问题,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退民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战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滞后,操作经验的不足,有关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和监督管理上的不到位等因素,并由此诱发出一系列法律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使其实施结果与制度创设初衷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3.
改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国有资产管理资本化,是构建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基础;由"分级管理"向"分级所有"的过渡,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是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实现"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最佳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4.
赵天石 《学术交流》2003,(9):106-109
管理层收购(MBO)在西方国家方兴未艾,但由于背景不同,管理层收购的适用性、制约性因素及风险亦有很大差别。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MBO已展现了其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存在融资瓶颈及一些非制度性的相关要素等,并面临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问题也很突出,如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认识不统一、资产评估不科学、竞争性和公益型国有资产没有分开、授权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考核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应当从市国资委和授权企业的定位和权利界区、市场化资产评估、授权企业法人治理、授权合同和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经营者激励等方面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已经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从管理体系建设入手,建立科学可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管理混乱、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国有资金缺乏约束机制、折旧提取不足等原因 ,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建议 :普遍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加大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 ,政府各部门协调运作 ,积极配合 ,依法对企业实施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各项基础监督工作 ,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从而进一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收购所在企业.由于它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大量出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为收购方式的一种,管理层收购的特点在于其特殊的资金来源和收购主体,是公司管理者通过负债方式进行的公司收购.管理层收购的特点使其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使特定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统一,降低该公司的代理成本;它给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自己角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企业国有资产信托及其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惠江  严城 《求是学刊》2006,33(2):89-95
采用信托经营方式能够化解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国有资产信托有着其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然而,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制度很不成熟,由此对其制度构建进行深入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评估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新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的许多措施都离不开资产评估。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1年和1992年先后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细则》,从立法上给资产评估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但从几年来的资产评估实践看,实践中人们各行其是,理论上人们莫衷一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评估的权威性和企业改革及证券市场的正常进行。本文试对几年来资产评估中较典型的问题做一探讨,以促进资产评估健康发展。一、资产评估的标准资产评估的标准取决于资产评估的目标。资产评估的目…  相似文献   

11.
魏建  刘玉娟 《浙江学刊》2007,(3):192-196
黄灯亮起使行人加快了通过路口的步伐,而不是停下脚步等待。这就是黄灯效应。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黄灯效应。在2005年国资委发布禁止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进行管理层收购的政策前,大批上市公司抢先实施了“曲线管理层收购”。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了黄灯效应产生的逻辑根据,并指出黄灯效应是社会制度转型必须付出的成本,但可以通过加快市场化步伐、完善制度环境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马怀德 《求是学刊》2002,29(5):26-28
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我认为是法律实施问题。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们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法规 ,立法成果有目共睹 ,但执法问题令人担忧。很多法律仍然停留在书本上 ,尚未转化为我们共同的生活准则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尤为突出。执法难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人治走向法治过程中产生的 ,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有些地方的极度贫困是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 ;中央和地方经济利益不一致也造成了法律实施不统一、执法不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显示政绩 ,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13.
任江 《社科纵横》2007,22(11):102-105
商事立法模式的探讨在中国由来己久,虽然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一直为中国众多法学学者所推崇,但随着中国对商事法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商法国际统一化趋势的日渐明显,商事法律独立性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而"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虽然为相当多的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纳,其自身的弊端却使其难容于中国现阶段私法体系。因此,作为第三种选择的"商法通则"模式,理应为我们所重视、采纳。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以资产的预期收益为基础进行融资的金融技术,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如何构建调整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也同样倍受关注.本文就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立法,尤其是允许资产自由转移、特殊目的机构设立运作的指导和监管、信息披露标准的调整等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配套环境建设,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基本框架和配套法律体系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李青  涂冰 《社科纵横》2006,21(3):38-39
中国新《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填补了在政府采购领域高层次立法的空白,将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和WTO《政府采购协定》相比较,我国《政府采购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我国入世的有关承诺。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我国曾承诺入世两年后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的谈判,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一方面总体上应当符合WTO《政府采购协定》的法律规则,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杰 《社科纵横》2006,21(3):62-6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普遍性问题,中国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可持续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立法上的冲突也愈加严重,我国现有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原则以及法律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彻底转变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立法指导思想;确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立法原则;修改、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体系,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溯了中国实践地方立法的历史 ,认为当代地方立法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是《地方组织法》(1979年 )、《宪法》(1982年 )和《立法法》(2 0 0 0年 ) ,其类型分为 :实施性立法、创制性立法、实施性兼创制性立法。作者以上海地方立法为例 ,总结了当前地方立法的经验及不足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执政的重要基础.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是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既要实现保值增值,又要防止资产流失.从企业的运行形态和竞争需要来看,显然东西方合壁的模式最适合企业.这样既可以在战略上牵制行政权,又可以在经营管理上制衡行政权.  相似文献   

19.
李敏华  张铁薇 《求是学刊》2013,40(4):99-106
没有预期的法律实施绩效,就没有法律的存在与未来。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令人忧虑的实施现状,至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着眼点仍是非实施视野下的立法本身。法律学术研究路向的迷失,终是无益于劳动法律制度实施的,即使众望所归的《劳动合同法》也未能幸免于此。以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实践为出发点,找寻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实施低效、无效的原因,对症下药,从劳动法律制度的创制、实施主体的品性、监督机制的完善、创制与实施法律的观念等方面入手,寻求树立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权威、提高其实施绩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管理层收购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应寻找更加有效的产权改革方式。放权让利显著地改变了国有企业经济性层面的产权问题,但未触动其行政性层面的问题,由此形成企业经营者的剩余控制权具有两重性。国企产权改革应加强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