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颖子 《职业》2013,(10):38-40
许多职场女性生完孩子后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不得不在产假结束后便给孩子断奶,这成了她们心中无言的痛。她们不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哺乳期妈妈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哺乳假”。据笔者了解,从国家机关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很少有人享受过“哺乳假”,也从没听说职工为争取“哺乳假”跟单位较真。  相似文献   

2.
她们是一群特殊的妈妈,有的在离婚后与孩子相依为命,有的丈夫去世后独自在外漂泊,有的没走进过结婚礼堂就早早生儿育女……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她们都是单亲妈妈,没有男人的肩膀可以依靠,只能带着作为昔日爱情结晶的孩子,独自面对不可预测的前途。与众不同的身份,注定她们要经历比普通母亲更多风雨的洗礼,承担更多人生的考验。尽管如此,在她们脸上,我们看不到沮丧或者迷茫,我们看到的,只有比五月的太阳更明亮更温暖的笑……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剩女”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她们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高学历、高工资、高要求。她们是白领丽人,是小资的典型代表。虽然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但就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而言,她们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这些镁光灯下的优秀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更没有镁光灯投射于她们、关注她们,但她们却真实地存在着。她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到底了解多少?她们最大的困惑在哪里?她们最渴望得到哪些帮助?近日,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妇女》杂志、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和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开展了“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11岁至17岁孩子的妈妈,共回收有效问卷1021份。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母亲对孩子的了解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尤其需要提高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6.
一位非常善于与青少年打交道而且也做得非常好的学校社工,跟我聊过这么一个情形:她服务的学校里,间或有孩子向她咨询恋爱甚至性爱的问题。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了性的萌动,有了这方面的憧憬幻想,不可能告诉老师或家长,小伙伴之间的讨论也只能是片段式的、玩笑式的。她们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可信赖的“前辈”、“权威人物”,来告诉她们性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如果尝试了又会怎样,难道就只会带来“怀孕”、“性病”的风险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在生理安全期(排卵期之外)或者戴安全套做爱,不就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吗?  相似文献   

7.
何子早已约好几个“同道中人”聚谈,她们都是深圳市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各自的孩子都正在普通学校上学。每周一聚成为她们的例常活动,大家在此会互相倾诉和探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何子邀请了我参加。  相似文献   

8.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9.
岳母     
岳母在连续生下三男一女之后.不幸突然降临到她头上,岳父得重症去世了,给她留下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笔难以偿还的重债。岳母背上背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身后跟着两个孩子,给亡夫坟上烧完“断七”纸,禁不住又大放悲声。暂不提债务,叫她一个弱女子怎么养活挨肩长大的四个孩子啊!她那娇小的身躯、瘦削的肩膀挑不起家庭这副重担.因此,岳母毅然改嫁了:  相似文献   

10.
说他是“富翁”,没错,他经营的水果超市每月都有逾万元的收入;说他是“负翁”,也没错,因为20年来,本该身家百万的他非但一分钱没攒下,还弄得妻离子散,原因就在于,他身后十几个与他非亲非故的“孩子”。年近花甲的郑安宏老汉,在辽宁鞍山市义务资助贫困学子,还收养了个智残孤儿。  相似文献   

11.
晚育的困惑     
如今,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了,她们多半是这一类人:年轻时讲求身段苗条,追求“自由生活不受拖累”,视孩子为二人世界中的第三者;好胜,唯恐不能给予孩子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为孩子长大后的世界是否还有青山绿水而忧心忡忡。这样一直犹豫下去,拖到近40岁时才生孩子的人多的是。  相似文献   

12.
某日,我对一位同事说:“凭我这懒散的个性,如果我有一个绝世容颜的话,也许我会去做情人。”同事一笑置之,我却立时痴痴地做起情人梦来,仿佛是恍然惊醒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在我的想象中,一个做了情人的女人应该是成熟的,而且应该是充满心计的,更应该是魅力无穷的,她们永远都是摇摇摆摆的飘过来,于是你的鼻子就充满了异常强烈的名牌香水味。情人的身体就是用香水和香粉做成的。她们永远都是扑进或者倒进男人的胸膛,她们受了委屈会歇斯底里的哭出百倍的夸张来,她们开心了会笑得金光灿烂如孩子一样。她们全部的时间都…  相似文献   

13.
陪读火爆,老人成为一道风景 现如今,陪读现象已蔚然成风,家长陪孩子做家庭作业,陪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然成了陪读家长的生活目标。学区周围自发地形成一个个“陪读小区”,“陪读小区”的出租房火了……某市陪读大军中流行着一种说法:三年前,在外国语学校附近买一套小户型,等孩子毕业时房价已飞涨过半。只要有心想把房子出手,便有下一拨儿陪读父母出高价买。  相似文献   

14.
石菊 《老人天地》2014,(1):28-29
在我赴美探亲的日子里,有件事令我至今不忘。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女儿对我说:“妈妈,今天你帮着照看孩子行不?我们想出去一下。”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放心好了。”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女儿和女婿驱车走了,房间里留下我和两个外孙女,我正在想:做点什么呢?“姥姥,我们做什么呀?”大外孙女马上问到。“看电视吧。”小外孙女提议。我知道两个孩子都很喜欢画画,常常自由自在地涂鸦,有时在画板上,有时还在自家的停车道上。“我们画画吧,像在幼儿园一样。”我像老师一样指挥着她们,“我们可以办个画展,让爸爸妈妈回来参观,你们看好不好?”两个孩子立马雀跃起来:“好,太好啦!”我们的画室只能设在厨房,其他的房间均铺着地毯。我将画画的调色盘、毛笔、彩笔、五颜六色的颜料全部拿了出来。而这些颜料真让我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有的是装在锥形塑料瓶里,有的是巨大牙膏式的,也有精巧的小盒……我首先让孩子们坐好,我将调色盘分给她们,把不同颜色挤在调色盘内,然后在她们每人面前摆上可以涮笔的水杯,再分给每人一些白纸。“开始画吧,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画的最好。”此刻房间真的安静下来了,两个孩子乖乖地坐在桌前,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创作起来。这是极为难得的时刻,我暗自庆幸自己教育有方。大孙女5岁,在幼儿园里经常进行画画和着色练习,所以能够独立画出较为完整的图画,比如画面上有太阳、彩虹以及小动物,而老---4,,才3岁,纯属漫无目的地进行创作,将不同的颜色叠加在一起,一层一层地在画纸上涂呀,抹呀。看着孩子们作画,我也借此机会涂鸦一下。记得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一次,生了一场大病,久病不愈,后来父亲为我找到一位老中医,喝了三服汤药,竟然明显地好了起来。病愈后,父亲让我画了一个硕大的彩色寿桃,送给老中医,老人非常高兴。为此父亲确认我在绘画上有天赋,还为我找到了一位画画老师,教我学艺。但没想到“文革”来了,父亲被关进牛棚,我们的噩梦开始了。“姥姥,我的颜色没有啦!”老二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天哪!老二画得太快了,一张纸一张纸涂画着奇怪的图案和颜色,几乎是把调色盘上的颜色转移到了白纸上。“我帮你。”我说着,又将不同颜料浓浓地挤到调色盘里。孩子们仍在天马行空地胡乱地画着,  相似文献   

15.
别打孩子     
父母大多不经过深思熟虑,一时冲动打孩子,结果造成孩子的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懦弱有的孩子由于害怕挨打,只要是父母的“命令”,不管是对是错,都乖乖地服从。这样“唯命是从”往往会形成孩子懦弱的性格。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比较压抑、沉默,觉得别人看不起他,平时很少与小朋友交往,显得孤独。说谎经常挨打的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为了逃避“皮肉之苦”,往往会编造谎话来掩盖事实。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之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孩子被打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  相似文献   

16.
她们是女人,烈日炎炎,面朝工地背朝天;她们是妻子,甘愿随丈夫天南海北谋生计;她们是母亲,却无法天天守在孩子的身边;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靠自己的双手,在城市的建筑工地上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相似文献   

17.
今年前5个月,京城各大医院产科的剖腹产率都超过了50%,个别医院甚至高达80%,有的还为此发动全家“走后门”。她们中主要是对分娩没有信心、有恐惧感,或认为剖腹产安全,也有的产妇要选择“良辰吉日”分娩。 但是,剖腹产毕竟是一种手术,切开子宫会使其收缩受到影响,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是正常分娩的7倍,切口感染率是正常分娩的10倍。剖腹产对胎儿的影响更大,由于宝宝未经产道挤压,不能排出胎肺液,其发生新生儿窒息或肺炎的几率要大得多。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剖腹产的孩子在入学后更容易发生注意力障碍、脾气暴躁、动…  相似文献   

18.
2019年7月15日,有这样一条视频曾一度占据了抖音热搜的第一名,阅读量超过了5000万。画面中,四位奶奶级的模特,顶着时髦的银白色头发,妆容精致、体态优雅、面露自信,迈着“猫步”款款走来,她们就是“银发闺蜜团”。退休前她们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工程师,退休后她们活出自我,展现不一样的风采。有网友留言:“看到你们这么优雅地老去,我也不怕老了。”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人具有强烈的与人结合的愿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以色列犹太人在四十岁之前至少结过一次婚。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以色列人着迷孩子。对所有以色列人来说,生命是脆弱的,这片土地上永远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里娜的丈夫在承认他渴望孩子时流露出他的脆弱:“我可能在战争或恐怖事件中死去。我想留下个孩子,身后有我的一点儿血脉。”  相似文献   

20.
张伟 《金色年华》2009,(10):12-12
孩子们“造反”了。这像一个寓言。 这群孩子有男有女,来自全国各地,许多在12岁上下,有的只有8岁。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会用宠爱口吻,将这个年纪的孩子称作乖乖女、捣蛋鬼或者鼻涕虫,并确信他们天真无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