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希恩 《民族研究》2003,(3):103-104
华辛芝同志新作《斯大林与民族问题》于 2 0 0 2年 1 2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读后感触良多 ,如概括为一句话 ,那就是可贺、可信、可读。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无论如何是绕不开斯大林的。毕竟是斯大林第一次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了系统化的归纳和发展 ,直接领导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工作的实践 ,并在相当范围内指导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人们提倡重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检省中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和实践无疑是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国内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虽然有了一…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是指跨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利益问题、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外部势力的介入等原因会引发跨界民族问题,并产生国内和国际影响。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危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危害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削弱国家凝聚力、加剧民族矛盾与冲突、损害所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相关国家周边外交关系带来深远影响,易于引发相关地区关系紧张与冲突并成为引发重大国际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仍然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花永兰的《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论纲》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世纪末兴起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成因、特点、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民族主义问题做了论述。关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目前人们讨论较多。徐则平的《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特殊功效-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争论说开去》认为,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不应作为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应是构成民族的基本条件。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的民族问题 ,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之所以超越一国范围而出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是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干预的加强、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不当等诸多国际和国内因素所造成的 ;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这一理论判断在应用到中国的历史时发生了难题,这也是中国史学上汉民族形成问题之所以产生争论的原因.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对斯大林民族形成条件理论作出修正.笔者在比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和中西历史的基本特征之后认为,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构成了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适用性质问题我在《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再认识》(《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自己的基本看法和解见,现就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科学性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是政治斗争的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汉民族形成问题论战,持续三载后,以悬案挂起.牙含章、叶江分别从“民族的译名统一”和“厘清‘nation’和‘ethnic group’的内涵与外延”角度力图终结悬案,但仍未解决论辩双方的根本分歧.本文认为在斯大林民族定义范式下,围绕着汉民族形成以及是否为资产阶级民族进行的这场论战,问题的关键在于忽视了国内各民族形成的特定历史环境.需站在历史角度,管窥问题所在并拾掇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轫于20世纪末的网络民族主义在国内政治领域风起云涌,喧嚣一时.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多种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实质,网络民族主义应是新时期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与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密切相关.民族精神是支撑网络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导向,防止网络舆论滑向极端民族主义的深渊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理论界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同志认为,这一划分是“斯大林根据列宁的‘现代民族’的理论,根据十月革命以后俄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划分,“‘现代民族’这一理论才发展到一个比较完整的高度。”又有的同志认为,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