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公元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但汉族的经济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持,而且这里也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尤其是凉州,是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它对北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  相似文献   

2.
关于葛诸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陈寿首先提出来的。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他编辑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奏朝廷的表文里,评价说:诸葛亮“冶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后,他撰写《三国志》,在《蜀志·诸葛亮传》末的评语中,盛赞诸葛亮施政执法的同时,又一次指出:诸葛亮“可  相似文献   

3.
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陈寿首先提出来的。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他编辑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奏朝廷的表文里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后,他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评语中,又一次指出: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自陈寿指出诸葛亮“奇谋为短”后,一千七百多年来,非议者有,赞同者有,至今争议不休。  相似文献   

4.
评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为契丹国二世皇帝,史称辽太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述律后萧平所生的次子.他同胞兄弟三人,兄是耶律倍,弟为耶律李胡.本是庶子之位的耶律德光生于公元902年(唐天复二年).二十六岁时,得登帝位,执政二十年,后亡故于君位上.本文愿就耶律德光的千秋功罪加以评论,求教于方家. 1 公元926年1月,耶律阿保机亲率契丹大军,东征渤海国,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攻下渤海都城(今吉林省扶余县).渤海末帝“请罪马前”,自此宣告了渤海国的灭亡,渤海国原有领地也尽为  相似文献   

5.
在石赵政权中出仕的汉族士人,因其阶级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种是曾在西晋有一定地位的贵族士人,被称为“旧族”;一种是起自乡里社会的寒素士人,被称为“晋人”。汉族士人是构成石赵政权文学发展的主体。然而寒人作为石赵政权中深受倚靠的对象,出仕待遇高于旧族,在文学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较高。寒人在石赵政权中的兴起与旧族的衰落,反映了十六国前期文学发展秩序的一些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穆天子传》与所记古代地名和部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穆天子传》的发見编校和成书时代(一)西晋汲冢出书的年代今本《穆天子传》六卷,是西晋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古冢里发見的。关于发見的时間,在唐修《晋書》里?媪巳植煌恼f法: 《律曆志》(上)說的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束皙传》說的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武帝紀》又說的是咸宁五年(公元二七  相似文献   

7.
盘橐城     
《中文信息》2008,(5):54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多来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间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维吾尔语为“艾斯克沙尔”(破城子),“盘橐城”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史书中即有记载。初为疏勒国国王兜题驻跸之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在这座城里,  相似文献   

8.
葛洪,字稚川,晋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先祖于西汉时为强宗大族,累世出高官。葛洪生于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十三岁时丧父,家道已相当破落贫穷。从此他只能在耕稼之余,靠自己打柴来买纸笔抄书学习。其为人“不辨自矜饰”,“守常不随世变”,大智若愚,时人皆称之为“抱朴之士”,故洪以“抱朴子”自号。其所学,以儒、道两家为主,旁及诸子百家。因得从祖葛玄之弟子郑隐秘传,又得岳父鲍规内授,故能兼通炼丹及医药之方术。曾应故人广州刺史嵇含之请南下,任含之参军。含遇害后,返故乡,长期潜心学术著作。咸和五年(公元330年),葛洪年已半百,欲炼丹以求长生,闻交阯出丹,遂固辞不就朝廷所委之史职,求为句漏县(今属广西)令。至广州,为刺史邓岳(岳或作岱)所挽留,遂隐居罗浮山。在山中边  相似文献   

9.
福州建城始于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当时封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今福州)。二千多年来,福州城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西汉的冶城、西晋的子城、唐代的罗城、五代闽国的夹城、宋代的外城、以及明清时代的城池,度过了漫长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而且紧随历史的步伐前进,使城市不断扩大,经济日益繁荣,终于在1982年,被国  相似文献   

10.
张荣强 《社会科学》2023,(4):52-59+42
西晋之前出现了两种财政年度,一种是战国秦汉时期基于黄河流域粟作生产的“计断九月”,一种是孙吴创设的符合江南稻作生产的“岁终为断”。根据郴州苏仙桥晋简记载的桂阳郡赴京上计时间判断,西晋统一后采用了“岁终为断”的财政年度;十六国及东晋时期户籍的编造日期,也可佐证这一点。与唐代计帐一样,西晋计簿著录的包括田租、户调及徭役在内的数据是预算而非实征,中央财政机构汇总后就可以编制出下一年的财政调配计划;计簿登载预征田租额也可以追溯到汉代江南的做法。汉代江南地区基于稻作生产采用的田租预算方式和孙吴因此创设的“岁终为断”的财政年度,共同构成了西晋统一后全国财政预算体制的基础性来源,西晋财政年度“江南化”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动在中央政策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1.
王建,字光图(公元八四七年—九一八年),许州舞阳(今河南)人。出身低微,先世为饼师,年轻时曾以屠牛、盗驴和贩私盐为业。为避官府追捕,逃到武当山寺庙隐藏,和尚处宏见他“骨法甚贵”,劝他“从戎、别图功业”。公元八七○年后,他投到忠武军节度使处当兵。因他“机略拳勇,出于流辈”,“从讨王仙芝有功”,不久就被选拔为“列校”。韩符元年(八七四年),二十八岁的王建随从忠武军节度使进攻黄巢义军。广明元年(八八○年)二月,黄巢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奔四川,王建被整顿勤王队伍的  相似文献   

12.
<正> 自清末以来,迄今出土的西晋墓志(也叫“墓志碑”)有20多块。本文拟通过整理每块墓志,分析其共同的特征,从而考察西晋墓志的意义。西晋墓志的形状特征为碑形,可细分为(1)圭形。(2)圆首。(3)方首。与东汉的墓碑相比,西晋的墓志是置于墓室之内的,而墓碑则置于地面上。西晋的墓志一般高度为40~60厘米,最高的华芳的墓志为131厘米,与高度多为2米以上的汉碑相比,可称得上是小型的。从刻文方面看,北魏的墓志已定型化,具有题(题额、标题)和散文式的志(序)、韵文式的铭等一整套墓志铭的书写方式,而西晋的墓志却尚未  相似文献   

13.
庄芸 《殷都学刊》2013,34(3):77-80
《哀江南赋》是庾信“乡关之思”分量最重的作品.陈寅恪先生认为沈炯《归魂赋》直接影响了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并认为《哀江南赋》作于庾信暮年(公元578年).笔者重新考察了赋中“天道周星”这一重要信息,认为推算的基点应当为侯景反、梁台城乱起之年(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南北通好、周弘正使周之年为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归魂赋》很可能在此时被带入北周,且该年距“大盗移国”正好岁星一周.故此,考订《哀江南赋》作于公元560年,庾信入北6年,距侯景叛12年,而非暮年之作.  相似文献   

14.
魏孝文帝,生于公元467年,卒于公元499年,名拓跋宏,亦名元宏,是一位杰出改革家,为北魏的改革作出了贡献,对历史进程起了促进作用。“孝文帝改制”上距西晋灭亡150余年,下离隋统一南北90年左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件大事。改革成功,对拓跋族来说,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对中华民族来说,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它历来为治史者关注。“孝文帝改制”的成功,除了它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前人改革的基础等客观条件外,自然与元宏个人的素质,即他勇于改革的气魄、胆量和智谋有密切关系。对这些,人们似乎还缺少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些…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公元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国。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东丹国”,改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为“天福”,作东丹国都城: 927年,耶律阿保机之次子耶律德光继契丹王位称帝;次年,即928年,把东丹国都城从天福迁至东平(今辽阳)。是为南京(不久,又改称为东京)。此后,天福城在历史上不见文字记载,达六、七个世纪之久。清初,一些文人旅行到此,发现上京龙泉府遗址,记述:当地土著居民,称该地为“东京”。  相似文献   

16.
傅玄(公元二一七——二七八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泥阳)人。他在曹魏时曾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即当时管理屯田的官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晋王时,迁散骑常侍。西晋王朝建立以后,曾任御史中丞及司隶校尉等职。 傅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也是地主阶级中较有远识的经济思想家。“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傅玄自拟的这两句铭言,正是他面对坎坷不平的歧途,充满惆怅、疑虑、搏击、进取的矛盾心情的真实写照。傅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方历史悠久,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甘肃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献出了聪明才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学点甘肃地方历史,对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搞好甘肃两个文明建设,是需要的。甘肃省名的由来,古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而得名。甘州始名于北魏拓跋珪即代王位之登国元年,东晋孝武帝司马(目翟)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肃州始名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公元601年)。北宋仁宋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成功,封赵元昊为夏王,始置“甘肃军”。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清圣祖玄晔康熙  相似文献   

18.
<正> 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生于地位卑微、世业儒学之家。父亲熹,字彦雍(《晋书·左思传》:“父雍”,误。今据解放前出土的《左棻墓志》补正),初任地方小吏,后于西晋初年任殿中侍御史。左思母亲早亡,其妹左芬也以文才著名。  相似文献   

19.
永嘉年间,西晋覆亡,中国北方被历史上称之为“五胡”的少数民族占据,此后近三百年的时间,南北政区分隔。此时的中国文化,南方是以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的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北方文化则是以原少数民族文化为基体而发展的。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灭陈,中国南北统一,这是  相似文献   

20.
郭象(公元252——312年),字子玄,西晋元康时期玄学的主要代表。魏晋门阀势族经过多次的内部纷争和杀戮,展转进入西晋元康时期,虽说其政治,经济的统治暂趋稳定,而其腐朽性寄生性却暴露无遗。郭象作为当权的门阀势族的思想家,他的哲学的出发点就在于为这一极不合理的社会作唯一合法的论证。 郭象的哲学思想是通过诠释《庄子》来阐述的,他既作了《庄子注》,又写了《庄子序》。然而《庄子》一书的观点,是要超世俗、离世间的,是要否定儒家的礼法名教,恢复到无君无臣的“至德之世”的,这就同郭象哲学的出发点大相径庭。那么,郭象为什么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