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要求,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老年法》中己经有“老有所学”要求,为什么还要提“老有所教”。我认为“老有所学”主要是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而“老有所教”着重从社会发展和政府主导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导和的施教于老  相似文献   

2.
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个“得”字是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贪得无厌”的“得”。  贪婪是世上一切罪恶之源。有的人年轻时努力工作,生活上也艰苦朴素,可到了老年特别是退休前,却不能保持大节,滥用职权,贪财、贪色、贪享受,结果走上犯罪道路,后悔莫及。  也有一些老年人,虽然没有贪污、受贿的便利条件,但是物欲强烈,也表现出贪婪的本性。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一个独特的典型。他家财无数,却舍不得吃和用,对妻子儿女也…  相似文献   

3.
闲暇消费是休闲时间的消费。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之为自由时间,是从事高层次活动的时间。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段时间,提高闲暇消费的文化含量,是一种价值方式和生活品位的选择。这种选择,不论对于老年人安度晚年,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本刊组织了专题访谈,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终身学习 积极进取 龙萼华 (74岁,湘潭钢铁厂离休干部 ):   读书是人一生的事。古人说:“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老年人读书学习,可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4.
吕斌 《当代老年》2014,(10):49-49
我国古人对“三”这个数字十分喜爱: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日、月、星合称为“三光”,而在养生方面亦是如此,古人养生三字诀,好学易记,我们可以潜心体会。  相似文献   

5.
询问一个30多人的育红班儿童长大干什么,竟无一入志在农业的。想来忧心,农业竟如此不诱人!可事实就是如此,“农”的传人正在减少。据调查,时下妇女和老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人称农业“3860部队”;村级干部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又回是“老取伏流”;青年党员廖廖无几,都言“后继乏人”。“农”的传人哪去了?应届出了校门即走出家门打工经商去;而少数从农者仅是权宜之计,心中之志依然是跳出“农门”;这不足为论,然而,’非农业户口管理混乱等因素却不可小识,许多人极尽积蓄、走马城镇,而事实上就业之困、从商之难,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大美无言     
捧读宋词,常常陶醉于其中的无言之境。“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这是柳永的无言之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的无言之境。这些句子一读起来,就让人鼻子酸了,心也酸了。尤其是前者,其情境实在凄美:京城之外设帐饯行,一场急骤的秋雨刚刚停了下来,如血的残阳映照着长亭,一对恋人在寒蝉凄切的呜叫声里,默默无言两眼泪,即将分别而去。送行的兰舟停放在一边,无情的老艄公在一遍遍催促启程。可怜此时一别,不知何年能够再相见,胸中纵有万语千言,此时都已无  相似文献   

7.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句朴实语言稍许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老”的关注。老年、;老龄、养老,这些语词已经成为这个“老龄化时代”经常见诸报端的关键词汇——老冉冉之将至,老龄社会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老牛仔莫斯因为一场意外的“发现”而被卷入追杀之中。老警长老贝尔在保护莫斯的同时,也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对这些“old men”来讲,这里缺少那曾有的公平、正义和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老年的爱憎     
大约三十年前,我在张家口一家澡堂洗澡,翻翻留言簿,发现有叶圣陶给一个姓王的老搓背工题的几句话,说老王服务得很周到,并说:“与之交谈,亦甚通达。…‘通达”用在一个老搓背工的身上,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比一般的表扬信有意思得多。从这句话里亦可想见叶老之为人。因此至今不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青岛市依托市老年服务中心成立的老年志愿服务团,由退休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以及优秀退休职工组成,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改变了个别人把老年人视为累赘、包袱的陈旧观念,谱写出了一曲曲“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的部分家庭存在着厌老宠小的现象,即年轻夫妇将其独生子女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对“小皇帝”,“小公主”正如有人所说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不知道该如何护爱了。然而,对其父母或爷爷奶奶则与之相反,轻则轻而视之,不关心其痛痒;重则嗔目斥之,视长辈亲人为佣人,下人,多余之人,动辄训斥。  相似文献   

12.
“吃老广告”摸准老年人心理 安享晚年是老人和子女的共同愿望.可是人老了,病痛总是难免。老年人求医问药的迫切心态.恰好被一些不法商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老人生产药品.为老人做广告.千方百计为老人提供“方便”:一些老人难免为之心动,想试一试;不仅买药,医疗仪器也买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
公文专用之笔称“彤笔”;欣然题词或提笔撰文称“命笔”;文章开始称“起笔”;自己写的文字称“亲笔”;初学字画称“学笔”;练习性的写作称“练笔”;有感而发称“随笔”;写作中断称“辍笔”:替人作书或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称“代笔”;集体讨论,  相似文献   

15.
笑汀 《老年人》2008,(12):35-36
1984年初春,一代名记者、作家严怪愚在长沙病逝,一时吊唁如潮:“无冕而王,文章不朽;立身有道,风范长存。”“怪得高明,倚马可待;愚不可及,直道而行。”“怪笔惊人,直揭人生真谛;愚公处世,饱经世道沧桑。”这些挽联,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严怪愚的人品、才华和社会影响力,可谓知言。但最凝炼而富于概括性的一联则公推易祖洛先生的佳构:“笔挟风霜名记者;胸无城府老书生。”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4,(11)
寓管理于教育湖南财经学院退休人员党支部有党员85人。党支部针对党员人数多、层次高、党龄长、资格老的特点,采取“两个坚持、两个维护、四个关心、一个目的”方法,搞好思想教育。即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  相似文献   

17.
游向东 《老年人》2008,(12):56-56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因为多见于中老年人,所以又有“老慢支”之称,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病。冬季气候干燥而寒冷,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病情复发,轻则咳嗽咳痰,重则发生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男士给女士送礼,司空见惯,而女士给男士送礼,倒是近年来的新时尚,但给什么人送什么礼,却是需要注意的。送礼之道既不能以女人之腹度男人之心,又不能搞“金钱至上”、“名牌意识”,唯有“看人下菜碟””。如对“工作狂”,可送名笔、手表、公文包;要是你讨厌他不刮胡子,可送电动剃刀;如果你不想见他,就送上旅行袋;对“美食象’,自然是送上燕窝、巧克力……可如果你不满于他的肥胖,不妨兼送减肥茶;对“文化人”,讲究送歌剧、音乐会的门票,电影则要挑古典名片文艺片,当然送书也是理想的选择;对“自我中心者”,要送定制的西…  相似文献   

19.
白蟪 《金色年华》2013,(4):31-31
近期,在网络上以“国民床单”为首的“国民系列”老物件走红了,那些表面印制有牡丹花卉和大红喜字的老床单、老脸盆,在网络上一下子引发了万千国人的怀旧狂欢。其实,这股“国民”怀旧之风,在视旧如宝的收藏圈里早就已经刮了好些年了,而那些记忆中的老国货们也在一大批收藏者的寻觅与呵护下,拂去岁月的尘埃,重现昔日的荣光。那么,老国货受关注、受推崇、受追捧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20.
老而适当     
贾乙 《老年世界》2007,(4):31-31
“老当益壮”,就精神而言自然不错;然而生理上的衰老却是无法阻挡的。所以我始终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当提倡“老而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