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 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 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 多得。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 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 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 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 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隔代亲的现象十分普遍,即老人和孩子非常亲密,父母夹在中间,跟老人和孩子的关系相对显得疏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该浓浓的亲情变淡了呢?父母该怎么面对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4.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对“亲”字的注文曰:“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谓之亲。”父母对子女那种呵护有加的感情和行为,即为人们常说的亲情。但是,我们在这里将要叙说和谈论的,却是某些动物的亲情。因为某些动物既错综复杂又奇趣良多的亲子行为,对我们培养和教育子女,很有启发,值得借鉴。马哈鱼在非洲大陆四周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一种大马哈鱼。它的孩子出生以后,最先得到的食物却是自己生身母亲的肉体。它们的母亲在自己孩子吮吸和撕咬自己的血肉时,只是极其痛苦地在海水里翻腾,却从不作出丝毫的反抗。大马哈鱼为了…  相似文献   

5.
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之间,永远在进行一场拉锯战:父母们永远希望能更多地挤进子女的生活中来,子女们则总是希望有自己的私生活,能更多地远离父母亲。一位女读者,新婚期闹着要离婚,因为婆媳不和。不过,她家的婆媳矛盾有那么点特殊:别人家的媳妇是抱怨婆婆对自己不好,她则是抱怨婆婆对自己“太好”!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需要新教育和新父母。2021年,本刊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隔代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封建社会,这个现象被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家长制掩盖,但是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含饴弄孙",还是反映了中国隔代亲情的其乐融融。在当代社会,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的瓦解以及女性走上工作舞台,作为祖辈的老人参与养育的程度加深,"隔代亲"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时常听到有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对孩子的思想不了解,所以无法真正地去面对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与父母交流呢?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首先要立足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很多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把说教当成沟通,要求孩子绝对地听话、服从。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期待,就会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试想,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和缺乏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记者曾在德国一个小城的十字路口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  相似文献   

9.
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半次元……当下孩子们热衷的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多。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在小红书里发布美妆视频,担心她耽误学习又不知该怎么沟通;有的父母每次点开孩子的朋友圈,都只能看到一片空白,是不是自己被屏蔽了?想问又不敢;有的父母不停刷新孩子在半次元上的动态,生怕孩子陷入危险而不自知……父母要怎么突破和孩子的网络屏障?如何与孩子共享网络社交的亲密时刻?本期策划将和你一起寻找这些父母关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一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业困难户—"每次看他写作业能把我急死,磨磨蹭蹭不说,还写得歪歪扭扭、错误百出,说多少遍都不管用!"小哭包—"我家孩子特别爱哭,只要别人说他一句,能哭半个小时,我还不能哄,一哄哭得更厉害!"跟父母不亲—"我们家孩子只跟姥姥亲,跟我不亲,每次看到我跑得贼快,我才是他亲妈啊!"  相似文献   

11.
正春节即将来临,孩子们跟着父母走亲访友总能拿到不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喜人,但不少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压岁钱落入爸爸妈妈的口袋,家长的态度多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会保管,也有家长在试探着让孩子参与理财。孩子的红包谁说了算?声音一:孩子红包成为家用补贴小涵的爸爸朱先生说,孩子以前还小,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自己也要给别的孩子红包,就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又给了别的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对钱  相似文献   

12.
<正>玩具怎么玩,其实不用家长教。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多玩和探索的机会。玩具,本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也能帮助孩子完成自我成长。然而,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把玩具变成教具,把游戏变成上课?当孩子用积木搭一座房子时,我们非得在一旁告诉孩子,房子是什么样的;当孩子玩陀螺时,我们一定要手把手  相似文献   

13.
很多父母都觉得对性避而不谈是最轻松的方式,或者什么都不说的话,总比太早就去说更安全。但是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不会等到孩子用到数字、拼音、外语时才去教授这些基本知识,父母也不会等到孩子可以独自过马路时,才去让孩子了解红绿灯是怎么回事。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老师,和您一起实践有机教育。在绘本故事《安的种子》里,老和尚将古老而珍贵的莲花种子交给自己的三个徒弟本、静、安,让他们把它种出来。本想:"我一定要第一个种出来!"于是,他找来锄头,急急忙忙地把种子埋在雪地里,恨不得它能马上发芽。他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种子发芽,生气地从土里扒出种子,还摔断了锄头。  相似文献   

15.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疼爱有加,但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也要该忌口时就忌口。3个月内不要吃盐:3个月内的婴儿并非不需要盐,而是从母乳或牛奶中吸  相似文献   

16.
如果问:孩子最让父母抓狂的事情是什么?父母十有八九会回答:反抗!如果要对孩子的反抗做一个形象描述,那就是:与父母激烈争辩,与父母冷漠对峙,对父母不说实话,对父母敷衍了事。面对孩子的反抗,有的父母选择打骂。可打骂就像在亲子关系中挖坑;打骂的次数越多,坑就挖得越深,直至变成万丈深渊!俗话说“挖坑容易填坑难”,父母实施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都可能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18.
在养育孩子的这段过程中,父母是家庭的框架而孩子则是家庭的灵魂。一旦孩子长大成人离开了家,父母们大概都要经历段灵魂出壳的感觉。这时,人很愿意往回看,一直看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摇篮很多父母和我们一样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注意多方面地给孩子开发智力,灌输知识。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真正要素不是教书而是育人。我这个知识水平不算低的父亲,并没有花多大的功夫教女儿知识、督促她学习,而是下了很大功夫在关键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扶植她的自信心。在她困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保护她,而是给她以极大的信任,放手让她承受几乎达到自己极限的逆境考验.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建立起很难被摧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我常对女儿说的:自尊自信乃成才之本。  相似文献   

19.
赵程 《当代老年》2007,(1):37-38
林与梅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也是青梅竹马的娃娃朋友,两家的父母都是看着他俩长大的。他俩的结合,正合了父辈们的心愿。婚后,梅住进了林家。林家父母也着实没有将她当媳妇,而是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地待着,饭是老人们做,孩子是老人们带,甚至小两口的屋子都是老人们隔三岔五地进去打理。  相似文献   

20.
比我幸福     
有—个家庭很幸福,父母都是山村小学的教师,两个孩子很听话,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一家人虽然说不上富裕,但因为那种乐观的精神所以总是很快乐。黄昏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总是充满了笑声,男孩说他长大要去当科学家,女孩子说要读博士,然后去美国。而他们的父母更是充满了爱意地看着他们的孩子,那也是他们的希望啊。在那个小山村里,他们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