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山市萤火虫社工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便开始到社区做机构宣传和活动招募工作。在宣传和招募过程中,很多居民都会问我们同一个问题:什么是社工?为了向居民们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一份介绍社工的宣传单。我把这份宣传单的内容也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这条微博迅速得到同行的多次转发,转发者则无一例外地评论:用生命影响生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4,(31):10-11
社会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作为助人的发起者和影响生命的源头,其自身实务能力的大小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内地的专业社工从学校教育到工作岗位,在实务训练上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一线社工普遍存在实务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升一线社工的实务能力是学校、服务机构及一线社工共同的渴求和愿望。本期便听一听各方的声音,以期在提升一线社工的实务能力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大四下半学期,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同学诧异的目光E一个人背上行囊,踏上了从郑州到东莞的列车。我一次次地问自己: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记得谁说过,做社工的人都是有些理想化的人,他们相信人心中的纯真和美好,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也相信人陛中的那份真善美,坚持践行“助人自助,为生命赢得尊严”,坚守“用生命影响生命,用行动影响行动”的社工信念。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4月开始,根据学校师生的需求,孟家学校驻校社工就开始尝试开展生命教育服务。到目前为止,一共开展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生命教育服务在2009年的4月~5月开展,可以说是驻校社工初次尝试生命教育服务。在此之前,社工只对生命教育有所了解,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也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师生提出这方面的需求,于是社工和班主任老师合作,针对三至九年级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岗上·岗下     
在岗上、岗下的这些故事里,一个原本内向、不自信的女孩在逐渐建立起她自己的社工信念,这份信念充实、丰富了她的生活.而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又是这份信念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保护鸡蛋     
“宝贝计划”是我们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课程,其中一项活动内容是“管理生命”。社工姐姐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给每个同学一个鸡蛋,让他们像呵护生命一样去呵护它,并且要与鸡蛋形影不离,看看第二天谁能够把鸡蛋完好无损地带回学校来。  相似文献   

7.
每当走进图书馆杂志报刊阅览室的时候,我总会拿起那本熟悉的杂志——《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和许多有着社工情怀的人一样,都怀着一份社工的热情,坚持社工的理念和精神,关注社工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那里,我们了解到社工发展的点点滴滴;在那里,凝结了许多社工志士的汗水和心血;在那里,  相似文献   

8.
当你遇到困境难以摆脱时,当自责、悔恨、内疚占据你的整个身心时,你是否想过让时间流转、生命重来?逝者如斯夫,我们无法改变已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重建生命。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重建生命的过程:从消极信念的瓦解到积极信念的建立,再将积极信念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这个过程始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即“爱的信念”——爱自己,接受自己,找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被委派到社区的社工经常被问到与居委会的关系问题,其实我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一一为居民提供服务和便利,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工作方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重心是为社区居民办理业务,为居民提供便利;而社区社工的工作重心在于带给居民更大的尊严,使居民得到成长,居民的感受对社工而言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在对案主提供帮助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一种理念,那就是“助人自助”,简单说就是帮助别人,然后在这样的帮助中使服务对象最终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获得更为基本的能力。这一理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们最终的服务目标紧密相连。我们为案主提供的服务并不是要案主从此可以依靠社工来解决问题,或是从社工这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要力图让案主在经过社工帮助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10-12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于1967年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的英国籍医师西西里-桑德斯曾说。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益精进,但癌症发病率依然持续增长,且治愈率极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病痛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身心煎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其生命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一人罹癌,整个家庭也会面临困境。有这样一种团队,它由医生、护士、社工和义工等跨专业力量组成,他们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全面照顾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情绪、社会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让晚期癌症患者有勇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它就是宁养服务团队,社工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震撼了大地,更震撼了每个人的心。身为社工的我们,又能怎样发挥我们的专业所长,即时做出一些有效的回应和支援呢?面对这种大灾难,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社工界是一种考验,因为我们还不曾经历过,我们的支援工作,除了借鉴国外以及港台等地的经验之外,更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3.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曾有社工在微博中写道:"一名社工可能会扮演或者被扮演的角色有:社工、摄影师、推销员、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老师……"这条微博在透露出社工工作综合性的同时,也表明了社工角色的灵活性.而在我眼中,社工,是生命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15.
生成的绝望     
做社工最怕碰到什么样的人?有社工说,最怕遇到绝望的人——伤心也好,生气也罢,都对生活还有期盼,唯绝望的人,对生命已无所求,是最难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一位同工出席一个检视社会工作发展的研讨会回来,跟我分享会议内容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还有点生气地说:会上一些“老师”提出,见到我们的社工只会带游戏,好像说我们的社工就只会陪人玩,未能做到更深层的社工介入,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我们组织社工先遣队到灾区现场去,发现当地确实非常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我主要有三个体会。 一是从社工的视角来讲,我们到底从何时介入。目前救灾工作由紧急救援阶段向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转变。我们去灾区时看到的都是一些临时的安置点,接下来会是一种简易的房屋,会存在几年的时间,第三阶段就是永久性的重建家园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工作三年,该是怎样的心态? 初看到深圳社协通知的社工评分,着实是……五味杂陈。做社工,专业告诉我们要接纳,既要接纳自己的喜悦,也要接纳自己的失望。每一位督导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样,每一位社工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做一个让每一位受督导社工满意的督导?我认为基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我做社工不过三年,但做义工的经历最早却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一路走来,做义工让我的生命充盈而灵动,感受到很多真正的乐趣,可有时候却又感到一种侵蚀心灵的痛苦。其中一次义工行动让我至今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20.
我当初由香港社会服务界“转战”内地.社工教育及服务时,被好些同行质疑:你们这些“空降部队”会水土不服,反而不及本土经验可以那么融合。除了同行,甚至连部分服务委托人都会有这样的忧虑。当时我想,大家为什么会这样担心呢?难道他们不明白,社工的基本信念就是在公平及平等的原则下尊重个别差异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