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较少民族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激发内源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内源动力结构各要素的互动中着力,通过政府、社会和农民三种主体共同作用,实现外源动力向内源动力的转换,加速内源动力的成长,促进民族乡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是国务院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怎样科学评价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已成为旅游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在初步构建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打分法,逐步确立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而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检验上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测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业内专家意见及笔者思考构建出效益评价模型及模型等级,并根据效益指数分值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然后以张家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量出其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中级阶段,据此可推导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就此提出了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等三点建议,以期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理念,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机制,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当然,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动力因素,本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四个维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全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征;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研究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始终面临"富饶型贫困"等现实窘境。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各类相关资料展开搜集与整理,并运用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策略对初始文本进行编码和提炼,建构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揭示其作用机理。通过与波特钻石模型对比,证实并丰富了其理论框架与要素内涵,而且发掘了如"情感"、"时间"等难以量化却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基于研究发现,对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旅游产业融合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文章以青海互助为例,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以当地企业为主体,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要素,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概念模型,通过AMOS验证概念模型,确定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为企业,拉力为文化旅游需求,推力为政府主导,支撑力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与世界文化强国差距明显.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从文化发展观念、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战略、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廓清道路.  相似文献   

8.
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和谐,相互尊重,建设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格局成为云南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多年的民族工作实践,使云南各级地方政府意识到: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云南各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保护云南现代化的内源动力.云南民族融合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一个缩影,因此,云南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归纳起来,就是要发挥国家的作用,以发展为动力,鼓励各民族的交往,树立法治权威.同时强调 "以发展为动力",通过发展来解决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以发展来解决潜在的矛盾,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发展,将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本文采用了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模型和DEA模型,对2005-2014年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规模递减和规模调整期,目前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资本要素相较劳动力要素和文化要素,是文化产业中投入要素中的关键,但存在明显的投入冗余情况;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效率波动大,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的发展需要相互配合并结合各自的发展滞后期进行投入调整,尽量缩短规模调整期,尽快进入发展稳定期。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产业集群作为推动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是否在当地形成要从要素条件:即文化资源要素、文化市场要素、文化环境要素、社会资本要素和民族文化产业人才要素以及空间条件:即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辽宁要建设文化大省,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理论,在其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5个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明晰文化企业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参与-反馈-响应"行动逻辑下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的情境优越性,即:在内源系统中,通过主体动员凝聚行动力量、产业融合重塑动能形态、村社理性深化价值认同,从而促进乡村整体的有机参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在乡村内部深入渗透的同时向外扩散,与外源系统进行双向反馈互动,依托政府引导、制度供给、资源链接的条件刺激,提升其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应从增权赋能、整合资源要素、利益联结三方面入手,加强权利保障和制度建设,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参与-反馈-响应"行动逻辑下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的情境优越性,即:在内源系统中,通过主体动员凝聚行动力量、产业融合重塑动能形态、村社理性深化价值认同,从而促进乡村整体的有机参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在乡村内部深入渗透的同时向外扩散,与外源系统进行双向反馈互动,依托政府引导、制度供给、资源链接的条件刺激,提升其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应从增权赋能、整合资源要素、利益联结三方面入手,加强权利保障和制度建设,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运用重庆市2006-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大小,并对各关联度进行排序,然后依据各关联度大小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最为密切。同时也发现,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及人力资源要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文化产业主体——企业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包含了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属性支配文化属性的情况,资本决定内容生产。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属性对文化属性的支配具体表现为资本对民族文化要素的选择性利用和摒弃,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之间难以实现平衡的问题。从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资本在选择性利用具有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又选择性抛弃具有隐含性和潜在性特点的民族文化要素。基于人类学的文化见解,可展示性和可感知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隐含性和潜在性的民族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本身。因此,在讨论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问题时,应基于“建构论”来理解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基于“创造性转化”理论来理解民族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产业是当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人们对于这一产业的表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剖析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到商品的内在逻辑过程,指出文化产业除按经济规律生产和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属性和功能,既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又要服务于意识形态.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分微观和宏观两种,加强对这两种发展动力的研究,对于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文化自觉可以促使民族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找到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自觉意识是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观,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基础的差异,决定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起步同样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西部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新的布局是实施产业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部文化产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重大突破.作为一个地区经济新亮点和增长极的产生,预示着该地区文化产业有可能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但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国家和重庆定位的渝东南及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也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区。近年来,黔江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总体规模偏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骨干企业缺乏等问题,黔江区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紧紧抓住民族文化这个特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着力培养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两大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互补的关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调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城镇的一条重要渠道。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遵循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并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