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旅游场景中,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节日文化内涵与传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泼水节"和"旅游"之间有着"仪式"功能上的契合,"泼水节"被旅游开发和打造可以看作再一次的"传统的发明".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节日在"舞台真实"的展演中传承着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以旅游开发催生的"文化再生产"的形式进行着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大众也参与到这场现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中;现代大众传媒则从各个方面改变和型塑着现代民族文化的风格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面临着新经济形态的挑战,体验将成为旅游产品的价值源泉,文章从旅游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去探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必然性,探讨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真实性和商品化之间关系.合理地去开发与设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本真性、人文化、生态化、体验性.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最基本要素,但是民族文化面临着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尖锐冲突.对民族旅游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地规避矛盾,通过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把握后现代思想在民族旅游中的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浅论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在旅游中的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出发,讨论布 依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问题,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村和把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的开发 思路。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中国资源资产管理研究起步较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化旅游持续、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应当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价值理论研究、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研究、注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产权管理研究、完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行政管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论文在用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分析民族文化性格,梳理民族文化旅游的本质后指出:在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适宜性,不同性格的民族文化应采取不同的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分析表明:彝族文化属于内向型性格。作为结论,我们指出对呈内向型性格的彝族文化,不应采取全面深入的旅游开发策略,宜采取控制性开发,且以前台公共性文化及其载体为主,对后台隐秘性文化及其载体则需要重点保护、控制性开发。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倡导下,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前旅游的主导。然而,目前很多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展的模式选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广西红水河都安三岛湾为例,针对国内目前主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给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民族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上佳选择.然而,是大力发展民族旅游,还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为重任,有选择的适度开发民族旅游,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民族旅游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对立的矛盾,事实证明,对于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旅游开发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笔者认为,经济与文化之间没有对立的本质属性,通过努力民族旅游完全可以做到兴利除弊,实现民族社区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它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又能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族地区著名古镇文化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古朴的历史遗迹及不可再生的地方民族特色,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保护好贵州民族地区原生态古镇文化资源是开发建设贵州民族地区古镇旅游文化的前提和条件;开发建设应该在保持古镇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贵州古镇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园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傣族文化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傣族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黄金水道的咽喉之地;特有的热带雨林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傣族园独具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在旅游开发进程中,傣族园实行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傣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调适.如何协调好傣族园公司与农户、与佛寺、与旅游主管部门等的关系,以正确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的眼前目标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远景目标的关系,使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汉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科学认识与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民族旅游资源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珠宝,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少数民族精神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历史性进展,旅游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冲击也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在西部大开发下旅游城镇的建设浪潮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迅速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象化及泛商业化,文化主体缺乏保护动力,“前、后台”文化断层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民族文化的传续。文章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从“前台、后台”理论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以期为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节日可以调适社会群体的生活,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可资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广西在旅游开发中可以直接利用节日期间的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民艺表演,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可以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为主体,综合运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使其汇聚在一起,让节日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节日民俗动态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民俗旅游的大市场需求为载体,把广西少数民族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聚落作为传统社会的活化石和民族民间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和记忆功能.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具有典型的文化消费行为,与旅游者的价值认知密切相连.从价值主体—中西方旅游者认知的角度,以中国“堂安侗寨”的时空(旅游前、旅游后、中国、西方)两个层面,选取效率价值、质量价值、成本价值、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与享乐价值六个观测变量,探讨中西方旅游者对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旅游价值的认知,分析二者在六个观测变量上的认知差异,为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旅游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贵州苗族民居是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乡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西部经济大开发中,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民族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贵州苗族民居与我国其它传统民族文化一样正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民居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的途径,为民族地区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觉传承、抢救、扩布和创新民族文化,积极保护、建设民族聚居地,合理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和大力开发民族旅游人力资源,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而编制科学的民族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和探索促进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则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如何开发并挖掘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模式需要改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理念较为落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