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的很多NGO,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投入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在这一过程中,NGO和政府、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了密切的合作,NGO之间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联盟,NGO和志愿者之间更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所未有地被广泛接受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舞台上,中国的志愿者以及民间公益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集体登场。相对于NG0发展前30年的历史,这次NGO的参与最显著的不同是:以往很多NGO习惯单独行动,而在这么大的一场灾难面前,NGO采取了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陕西妇女研究会”)是一个有着23年历史的NGO,在5·12地震后,他们迅速组织了陕西10家NGO,成立“陕西NGO赈灾联盟”,并很快进入四川绵竹,并在灾区坚持至今。  相似文献   

4.
《新民周刊》3月18日刊文说,原本应该是绿色事业的NGO在中国尚处在灰色地带,总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罩住了NGO的发展,艰难生存的中国草根NGO只能尝试曲线破围。  相似文献   

5.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要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NGO)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一直是不同国家理论界与实践部门不断探索的一项热门课题。美国学者约瑟夫与米歇尔曾把NGO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种类型:乐善好施型合作;社会投资型合作;商业型合作,制度性合作。其中,理想的情景是制度性合作,即NGO与企业在一个制度性框架下各尽所长。这样,既可以解决NGO的资源短缺问题,也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1,(22):29-33
李呙伟: NGO的培育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值得我们关注:第一,现在越来越多的NGO会与政府合作,这要求NGO会写一个好的方案,比如怎么做需求调研、怎么进入社区等,机构管理人员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具有现代意义的NGO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数十家NGO联合的历史也是没有的,所以。这次突发事件不仅给了NGO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契机。还充分展现了我国NGO存在的必要性、本土NGO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公益型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并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严重的资金短缺却阻滞了它们的发展。NGO组织资金来源于哪里?资金状况对NGO组织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哪些因素影响着NG0筹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别的NGO,对它们的资金来源进行了调研,希求探寻合理的筹款管理机制,为其以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云南瑞丽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之后的官方报告中,云南的艾滋病报告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面对艾滋病恐慌,云南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打破沉默,向艾滋病宣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聚集了众多国际NGO,云南省城昆明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NGO之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0,(13):63-63
2010年4月14日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作为最贴近震区的民间组织,青海省民和残障人康复中心在玉树震后一小时就开始了行动。他们派员进入玉树参与紧急救援,并在西宁设立救灾协调办公室。格桑花西部助学网、青海省社工协会、乐平心理咨询中心等6家本土NGO,以及陕西、甘肃、四川的部分NGO相继加入了西宁救灾协调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阿华 《现代交际》2004,(4):52-53
如今,在很多城市,不同背景的群体中有越来越多的“小团体”、“小圈子”自发地组建起来。“小圈子”成员相对固定,彼此志同道合、兴趣相投,谈论的话题多是风花雪月,为的是愉悦身心,更投入地生活。有的还为“小圈子”起了名称,不只是随意的聚会,有点类似于国外流行的NGO。NGO原意是指那些独立的、自  相似文献   

13.
草根NGO之惑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NGO发育程度是衡量社会自治与活力,衡量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效和廉洁的政府、创新和规范的市场、健康和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基石。  相似文献   

14.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具有现代意义的NGO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数十家NGO联合的历史也是没有的,所以,这次突发事件不仅给了NGO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契机,还充分展现了我国NGO存在的必要性、本土NGO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NGO生存实录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和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进一步强烈,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各类环保NGO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08年10月,全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达到3539家,比2005年增加了771家。  相似文献   

18.
公募基金会与NGO资源难对接 中国的公募基金会发轫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原因,既是给民间资源开放空间、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是为了动员民间资源来弥补政府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供应不足。可见,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上而下产生的,在筹款,  相似文献   

19.
“感谢郭美美,是她牵出了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才让民办NGO有了‘独立’的机会。”几位民办NGO的负责人戏谑道。 7月413,在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以直接登记,不需再找业务主管单位挂靠。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学习培训的二十天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香港NGO的发展。小区、学校、医院、护老院、大学、影院、义工、卖旗(香港的一种募捐活动)等,NGO似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