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殖民地开始,美国曾长期是基督清教一统天下.清教主义不仅是一个宗教概念,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生活方式,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的文化、思想、政治.早期清教移民的宗教观念对促成美国民主政体的诞生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教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近代西方文文明的勃兴。但由于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学者受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局限,其研究成果显现出一些混乱。因此,有必要用历史-文化的方法加以梳理。基督教中的清教主义传统,它的信念、志趣和生活态度,经由苦修僧到形形色色的修士、会士的不断践行与发展,成为西方文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教主义倾向基督徒因其坚守清贫的生活观、勤思勤劳的优秀品质而成为西方广大民众生活态度的导师;他们在教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耕耘,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成为西方文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文化十分重要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清教主义传统对我们理解西方近代科学形成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朝鲜族教会和苗族教会中,我们可以从基督教的思想内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基督教的伦理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基督教信仰与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等四个方面,看到基督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两个民族的教会处理基督教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同,主要取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4.
奥古斯丁是伟大的理想家,是早期基督教会中最热心的基督徒.奥古斯丁集乌托邦主义、理想主义、传统主义、热情的天主教徒为一身,他没有选择用积极的社会批判来重构历史远景,而是献身于教会,他用他的天才和品质向世界表明教会对人类的永久价值.奥古斯丁是对欧洲产生了最大最久最为深刻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5.
沿着以下两条路径,即是否基督徒的作品就是基督教文学和是否非基督徒的文学作品就不是基督教文学,我们可以描述出基督教文学所包含的两种类型:基督徒作家创作的纯正的基督教文学和非基督徒作家创作的非纯正的基督教文学.前者以文学语言承载了基督信仰之言,后者则以文学语言认同了基督教文化精神.但两者都注重用个体的生命来关注和表现大生命气息,这也是基督教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基督教文学所遭遇的两大生存挑战使之至今还没有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它依然是一种等待别人关注的边缘文学.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伟大的爱国者,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著名作家。1922年老舍在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入教以后,与许地山、白涤沙等参加了由宝广林组织的“率真会”和“青年服务部”。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研探宗教、文学、教育以及改造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1922年12月老舍翻译发表了宝广林撰写的《基督教的大同主义》一文,该文宣扬基督教的同情、服从、克制等教义和实现世界大同的途径,翻译这一篇文章使老舍进一步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到后来,老舍很少提及自己的基督信仰问题与教会的直接关系也中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舍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了,其小说创作的一些现象就足以表明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秩序与人心秩序的宗教性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与宗教、道德与信仰(念)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度的关联,因而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建构离不开某种超越性维度,亦即宗教性资源的支持。在现代社会,一方面其制度性基础在于世俗的理性化尺度,另一方面其意义共识严重缺失,在这种背景下,宗教通过提供一个意义系统,既可以参与社会秩序的价值根基的整合,也可以进入个体心灵秩序,使人的德性之居在生存论的向度上获得近神之居的支持。在此,基督教的观念可以为中国当代伦理生活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当今世界的各种宗教的流派,我们要从同佛教、伊斯兰教一样流传甚广的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主要分支有天主教、正教和新教)说起。这三大宗教并称为世界宗教。我国基督教徒人数相当多。我们试图向读者介绍该教兴起的历史及其教义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从下文得到有关正教、天主教及新教等基督教的几种主要教会(基督教的基本组织。该教认为教会是全体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总体。《新约圣经》指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后世所指含义较广,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个组织,也指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教堂全体基督徒的组织。)与信仰的较为详尽的叙述。 基督教(来自希腊语christos。即“受过登基涂油式的君主”、“救世主”的意思。)是公元一世纪做为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起源于巴勒斯坦。这种素有的相近对我们了解基督教的根源至关重要。《圣经》的第一部分《旧约全书》既是犹太教徒又是基督教徒的经籍便充分体  相似文献   

10.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宗教家庭,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其小说《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霍桑的宗教观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对清教教规的怀疑和困惑,使得他反抗这个传统,抨击这些虚伪的教条;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宗教思想的束缚,无形中用清教观去审视世界,审视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红字》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教聚会点——来自北京某高校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北京某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教聚会点为例,通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发现校园聚会点是大学生基督徒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基督教在大学传播的重要基地,建议有关部门在尊重信教大学生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对高校宗教事务的管理,满足大学生在文化层面上对宗教的了解,增设相关课程,帮助他们明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清教主义伦理观是早期北美新英格兰殖民地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清教徒移民追求宗教自由,却排斥和驱逐清教"异己";人们在殖民地草创期勤俭节约、清心寡欲,但随着个人资本和财富的增加,清教伦理价值观逐渐受到侵蚀;清教徒不仅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而且在现世生活中也积极参与选举,争取民主和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至今,文学批评界存在着重理论轻文本的现象。文学批评成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红字》被认为是清教主义伦理观的寓言,我们通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重读这部美国文学经典,探讨小说所揭示的清教主义道德伦理观,并重构小说女主人公赫斯特·普林在当时的清教伦理环境中的伦理形象,最终可得出原罪-惩罚-救赎是清教主义伦理道德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4.
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联剧的两位主角.两位国王虽皆为言必称上帝的基督徒,却在信仰的实质上表现出鲜明反差:前者是"圣徒般的傻瓜",后者则是"伪信徒"式的暴君.通过再现这一对基督徒国王的"属灵世界",探讨他们信仰的诚笃或虚伪、幻灭或犹疑,由此推导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剧作家个人的基督教倾向,特别是这一倾向对深受路德宗教义—加尔文主义影响的英国国教教义的可能背离.  相似文献   

15.
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联剧的两位主角.两位国王虽皆为言必称上帝的基督徒,却在信仰的实质上表现出鲜明反差:前者是"圣徒般的傻瓜",后者则是"伪信徒"式的暴君.通过再现这一对基督徒国王的"属灵世界",探讨他们信仰的诚笃或虚伪、幻灭或犹疑,由此推导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剧作家个人的基督教倾向,特别是这一倾向对深受路德宗教义—加尔文主义影响的英国国教教义的可能背离.  相似文献   

16.
在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过程中,毛姆首先注意的是宗教,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虚伪自私,繁琐、苛刻宗教仪式和教规,以及其教义的虚妄矛盾性,最终令毛姆与基督教及其所倡导的道德分道扬镳.随之,毛姆寄托于理性、哲学的期望也相继幻灭,是神秘主义令毛姆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对于自己生命的独特体验之中.从抛弃宗教到回归宗教,毛姆完成了向生命本源的回归,成为有着真正信仰的人.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使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在线研究最早应该在1995年,其中主要是对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抽样与统计、内容分析、量化对比、田野调查和采访等。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基督教网络传播的工具空间、基督教网络组织形态、基督教网络移民、基督教抵制网络传播、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权威、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虔诚、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修辞、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身份、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价值等九个方面。这些研究通过对照线上宗教和线下宗教,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基督教会将如何对其传统信仰进行现代诠释,进而构筑起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的神学框架,这是教会神学建设的任务。基督教信仰中有若干积极因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之必须加以肯定,以便指导成千上万信教群众投身现实。基督教伦理道德不仅可以为基督徒,还可以为全社会的道德完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祖先崇拜是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宗教与乡村社会生活秩序互构的内核.以祖先崇拜为代表的传统宗教伦理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相对稳定因素,并成为乡村生活秩序的内生性基础力量.在现代乡村生活秩序中,祖先信仰主要体现为:宣扬“祖先”和“孝”的理念、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完成敬祖仪式、构筑乡村社会的权力场域.对祖先崇拜进行适当制度化建构是协调国家、社会和宗教关系的很好途径,也有利于建立以内生秩序为导向的低成本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伦理传统,力求建设新的伦理.许地山作为一名立身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学者作家,也加入了这一探讨.许地山推崇宗教的价值,在宗教资源尤其是基督教的启示下,积极探索新的两性关系、代际关系、人际关系,他的人类整体观也从中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