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2.
王奶奶的地摊儿不大,一块包袱皮铺在地上,一只小板凳旁边摆着一只针线笸箩,柳条编的,很古朴。包袱皮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她的“货”,各式各样的鞋垫。这鞋垫都是王奶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摆在那里,就像都市里吹进来一股子山野的风。  相似文献   

3.
□王淑珍老人今年83岁,早年患上精神病,一生没有生育。但熟悉王奶奶的人却都说她福气好,因为她有一个视她为亲生母亲的继子,有一个温暖的家。王奶奶的继子名叫周家新,今年49岁,是湖南津市雪丽造纸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提起他们母子俩的情缘,还得从头说起。周家新身世坎坷,刚出生就被人抱养,两岁时养母去世,养父续弦,继母就是王淑珍。那时,虽然家境艰难,但有继母疼爱,周家新的童年还是过得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哪知好景不长,一场政治风暴又把这个家庭摧垮了。王淑珍是湖北黄陂人,因有过一段给国民党军官当姨太太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金韡 《老年世界》2006,(24):13-13
来到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家时,她正忙着招呼前来维修空调的师傅,虽然她挥汗如雨,但仍一脸笑意地招呼记者先坐。无怪乎,越剧院的很多小年轻都说:“王奶奶老可爱的。”  相似文献   

5.
奶奶     
奶奶云凤说起奶奶,我心里有着说不尽的内疚和遗憾,因为我欠她的太多太多,却已永远无法回报了。我出生不久,爷爷因肝癌病故。一岁时,可恶的病魔又夺走了我妈妈的生命。爸爸、叔叔、姑姑都讨厌我,说我是扫帚星,一出世就克死两位亲人。全家唯一关心我的只有奶奶,她把...  相似文献   

6.
中午下班回家,看到住在一楼的王奶奶又犯糊涂了,正在花坛边晒太阳的她,忽然拍着手喊:"小满,小满!你怎么还不回来看看娘?"说着,就呜呜地哭起来.王奶奶的女儿小莉正在屋里忙着做饭,她隔着玻璃窗听到母亲在喊,赶快打开门跑了出来,一边拿着纸巾给母亲擦泪,一边说:"娘,你又不认识了,我不就是小满吗?"王奶奶就捏捏她的手,再捋捋她额前的头发,盯着瞅了一会儿,然后就破涕为笑:"小满,你啥时候回来的?我咋没看见你进屋呢?"  相似文献   

7.
《老人世界》2013,(11):12-14
运动场上有位古稀“篮球奶奶” 2012年3月的一个薄雾清晨,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宋华婷到篮球场边跑步时,看N-一个矮小的身影在运球上篮,起初她以为是同龄人在打球。两圈跑下来,薄雾散去,她惊讶地发现,球场上腾挪跳跃的是位瘦小、背驼得厉害的老奶奶。看上去,奶奶仅一米五左右,却身手敏捷。  相似文献   

8.
“到超市排队去?” “到超市排队去!” 一声吆喝、一声应答。摁下按键,邻居吴奶奶和母亲已走进电梯里。不用说,两位老人又到超市排队去啦。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李女士李女士坐在我的面前,把女儿咪咪从3岁到17岁判若两人的表现一一再现。场景一:咪咪3岁的时候跟着妈妈去办公室玩,当看到妈妈的同事吴奶奶说话时干咳了一声,就赶忙将一个水杯递到了吴奶奶手里,还奶声奶气地说:"吴奶奶,喝点水吧。"吴奶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奶奶名叫李玉梅,是一位农家女,只上过两年夜校扫盲班,却是我们那一代有名的“文化人”。奶奶的左手曾经害过疔疮,落下了残疾,可绣花、剪纸样样出彩,当年给生产队摘棉花竟是数一数二的快手。她除了识文断字,还能歌善舞。五十多岁时,她还在村里登台演唱了《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夸夸俺的家乡好潍节目。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奶奶玛丽是一位业余园艺家。她在自己的花园里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快乐的果实,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她对植物的热爱。当她搬到南加州开辟新家园时,她将新花园看作是一次新的冒险,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可是,不管奶奶如何精心打理,园子中央的一棵果树就是不肯结出果实。喜欢读书的奶奶翻遍了身边所有关于果树栽培的著作,想从中找到可以使果树开花的办法。她甚至连陪树聊天、给树唱歌、与树讲道理都尝试过,可惜全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半个世纪内先后将自己的5位亲人送到了军营。尽管她的两任丈夫都因当兵而献出了生命,但她无怨无悔,又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先后送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乡亲们尊称她为“兵奶奶”。“兵奶奶”名叫张荣花,是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人。张荣花是个苦命的女人。1943年,她12岁时就到一户杨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丈夫叫杨大改,大她7岁。杨大改念过初中,在当时的新桥村算是个文化人了。他不想守在山旮旯里,也不想配个童养媳,但却拗不过父母,只得听天由命。不过,张荣花走进家门后,聪明能干,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13.
两位老太太     
社区里,住着这样两位老太太,一个姓王,另一个姓张,两人都已70多岁了。王老太孤身一人,栖身于丈夫生前留下的一间小小的住房里,她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每月微薄的低保,和捡拾一些废品卖钱。日子过得虽然比较艰难,但老太却是个“乐天派”,她总爱拿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显得很满足,街坊四邻,谁家要是有个难处,她也喜颠颠地前去忙前忙后。家里家外,常常听到王老太开心爽朗的笑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你别说,王老太知足常乐的心态使她的身体格外硬朗,大家都爱和王老太交朋友。有了王老太,大家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欢乐和笑声。  相似文献   

14.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画面,全部在她56岁以后。一位92岁的妇人,每天,对着自三创造出的景物,描画着……一位92岁的妇人,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5.
赵春 《当代老年》2008,(6):12-12
最近去看望奶奶时,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奶奶的一位邻居原本是“有出息”的孩子,在研究生毕业后却主动放弃了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上班,对于她的这一并不寻常的举动,周围的人们却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孩子“孝心难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文 《老年世界》2010,(11):25-25
不久前,从报端看到苏北射县一位陈奶奶,家中有一本“探亲账”,账中详细记载了她的子女们回家探望的时间和次数。她说,正考虑要设个“探望奖”,打算年底给回家看望次数最多的子女发个“红包”,以资鼓励,让子女们常回来看望她。  相似文献   

17.
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不我待,昂扬奋斗。初夏,阳光灿烂,眼前91岁的王芝兰老人,满头黑发,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情不自禁地感叹:"王奶奶,您真年轻!"她很开心地迎上来,拉着我的手:"我享了国家的福啊,生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心中无忧啊!"这样一位乐观的老人,出生在贫苦的旧社会,17岁就走上革命道路——她参加抗战,为民族求解放;投身解放战争,为前线战士做后勤;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18.
黄铮 《当代老年》2011,(3):34-34
韩国一位69岁的老太车四顺为了拿到驾照,光笔试就考了950次,路考也考了10次!“车奶奶”的口号是永不放弃,最近她终于圆了自己的驾驶梦。  相似文献   

19.
萍聚 《老人世界》2011,(4):20-22
重庆有这样一位“梵高奶奶”——她60多岁,仅读过小学,未曾接受过任何艺术训练,但在花甲之年萌生艺术理想,借助300元买来的切割机与27元一袋的水泥创作出一系列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20.
好奶奶     
好奶奶●周伟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我奶奶。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喊她奶奶,盛赞她的种种美德,传说她的许多故事。谁一提起我奶奶,总有人接茬:喔,善塘铺里的奶奶,晓得。一个好人啦!我家的房子紧靠荷塘。塘边几棵大树,枝繁叶茂,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一条阡陌小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