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孩子尚未出世,女儿就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她打了电话。初为人母,欣喜而又不知如何是好。 她一边剁鸡食,一边握着电话跟女儿说:闺女儿啊,一定要记住啊,不能吃冷的,也不能吃辣的。冷的吃多了,以后孩子容易感冒,辣的吃多了,以后孩子皮肤不好……  相似文献   

2.
生活     
《老人天地》2014,(10):8-8
重庆洪崖洞的妈妈相亲会上一位28岁女硕士出现,受到20多位妈妈的“围攻”,但姑娘终因学历太高落空而归。 【点评】扬子晚报:中国式爸妈一边禁止早恋一边又“逼婚”,在他们心目中,孩子并没长大。  相似文献   

3.
刘淑英 《职业》2011,(25):42-43
现在,有不少的全职太太,一边快乐地带着孩子,一边拿着比先生还高的薪水,生活得惬意无比。读了她们的创业故事,相信一定能给您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家长会的次日,晚餐桌上,爸爸正式组织传达学习家长会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讨论。 “校长说,性格好就是要合群、受欢迎,别的孩子要喜欢和他一起玩……” 三三说:“不对,性格好是他要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对!”爸爸还在愣神,妈妈迅速表示了她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老人世界》2013,(1):62-62
埋头写作的父亲,对在旁边打闹的两个孩子很不耐烦,大声吆喝:“不要吵了!”孩子不敢闹了,委屈地呆坐一边。一会儿,妈妈进来看见,高兴地说:“你们真乖。”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们用粉笔在地上一边画画一边唱儿歌,现在的孩子会一边用电脑写作文一边听MP4;以前的男孩子喜欢在野外玩耍,捏泥巴、放风筝、捉蚂蚱,现在的孩子喜欢在家里看电视里的动画片;以前的儿童放学后和好伙伴一起滚铁环,现在的孩子回家做功课后就开始上网冲浪。这三十年,是传播媒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世界已全然不同,属于这个时代的儿童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8.
正发脾气时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很重要,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每一句话都在告诉他:我不爱你。周末带苏宝去儿童博物馆,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不远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忽然大哭起来,妈妈先是抱起来哄,孩子一边哭一边蹬腿,最后变成了满地打滚。孩子妈妈发飙了,对孩子大吼:"你怎么总是这样!以后再也不带你来了!"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健康》2010,(6):11-11
“我怎么这么累呢?这是小孩的生活吗?”娜娜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委屈地抱怨着。妈妈看着女儿东倒西歪地“蹭”到卫生间,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娜娜就要考中学了,如果初中不能进入第一梯队,上高中就更难赶上了。想到这,妈妈又在心里安慰自己:哪家的孩子都这样,咬牙挺一挺吧!  相似文献   

10.
为民 《女性天地》2014,(11):55-56
你在为孩子忙得不亦乐乎,而老公却在一边悠哉悠哉;才费了好大劲把房间收拾整齐,没过多久就又乱了;总想多挤出一些时间安排工作、照顾孩子,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种种烦恼总会惹得你要大发雷霆。可是你也知道,发脾气是于人于己都有负面效应,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且让心情如鲜花般重新盛开吧?  相似文献   

11.
陈瑾 《当代老年》2013,(10):14-14
“年轻时工作是为了养家养孩子,如今退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觉得我更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冬泳、自行车骑行是我想了一辈子的事,现在不好好实现更待何时呢?”今年60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支持她的老伴一起把家从外地搬到了北京,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冬泳和骑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汪培珽简介】她,毕业于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深感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策略,在幼儿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她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写作,先后写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  相似文献   

13.
这是流传已久的故事——沙滩的水洼里有成百上千的小鱼被困,一个小男孩捡起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别人说:"孩子,这水洼里小鱼成百上千条,你救不过来的。"孩子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陈顺达就是这样一个"傻"孩子,他在西部遇到的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是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  相似文献   

14.
刘重庆是甘肃省榆中县统计局的一名党员、退休干部。1955年刘重庆与张瑞兰结婚,婚后灾难不断,两个孩子不幸因病夭折,1975年张瑞兰又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刘重庆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病妻,生活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正6岁的女儿很要强。她总想第一个到幼儿园,第一个吃完饭,放学后第一个被接。她经受不了任何挫折,作业没得满分就会崩溃大哭,老师没选她参加节目就会一边哭一边求老师让她参加直到"得逞"为止,别的孩子有的东西她也要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好说歹说,但她有本事一直哭,直到我最后缴械。这么下去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完美敏感期,想赢怕输很正常,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想拿"第一"的感受,而不是否定甚至打击她。在日常生活中,少传递些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淡化得失、输赢,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和态度;孩子玩游戏、吃饭时,家长不要过于强调"输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多年儿童读物编辑工作,其实真正理解儿童,还是在离休之后。我有个小外孙叫振振,自幼多病,一直在我家生活。带他去医院打针,他便模仿护士的样子,拿着一根牙签,给布娃娃“打针”。他一边操作一边嘟嚷:“你为什么不哭,是因为没有妈妈吗?打完外我带你去找妈妈。’看到这情景,我便琢磨起他的话来。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是最神圣的,是爱神。不是有这样一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苹……”这歌恰当地抒发了儿童的感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柑我畜我,生我育我。”(峡经小雅·家刑)这是人世间最简单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4,(14):25-26
那个女人又来了。 她中等身材,50多岁。刚开始,小米看到女人走到店前,就把她当成了顾客。谁知,女人不买啥,只在门前来回溜达。 一连好几天,女人天天来,小米不由心生怀疑。自从生了女儿,她就在小区门前开了这家小超市,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挣些零花钱。最近,小区的保安辞职回老家了,丢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弄得人心惶惶。小米这样想着,就忍不住抬头,望着对面五楼自家的阳台,一家三口的衣服,被风吹得飘呀飘,庸常的日子里,就多了幸福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吕传彬 《职业》2012,(28):85
美国先前没有夹心雪糕,卖雪糕的人用一支竹签将雪糕挑起,盛放在一个纸杯子里,顾客就用小圆木棒挑着吃。有一次,一位小伙子买了几杯雪糕送给孩子吃,孩子却弄得满脸奶油,脏兮兮的。他一边为孩子擦拭,一边想,如果将这种盛装方式  相似文献   

19.
洪伍 《当代老年》2008,(12):9-9
我两房儿媳加孙子孙女再加上我们老两口,坐下来不请不约正好一桌(8人)。每顿开饭,孩子们都拣几样我和老伴喜爱吃的、有利老人健康的菜肴摆在我们这一边。遇有难得尝鲜的菜,我们顾及孩子不大伸筷子,他们抢着往我们碗里夹。哪碗菜烧得稍多了点,他们怕我们舍不得倒掉,吃剩菜影响健康,便主动多伸伸筷子,大家齐动嘴,“三下五除二”,这难题也就“解决”了。听儿媳曾教育孩子说:要看菜吃饭,关顾老人,筷子头上可有孝心哩。  相似文献   

20.
笑话     
正广告都是骗人的排队时,我前面有个女人买了汉堡,还没离开柜台就立刻把汉堡里的鸡肉吃掉了。等我买好走到她旁边,听她一边喂孩子吃汉堡,一边问:"好吃吗?"孩子摇摇头说:"不好吃!"孩子他爸也教育孩子:"就是,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骗人的。"她妈又问:"那以后还来不来吃了?"孩子使劲摇了摇头,一脸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