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者服务无疑是今后社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拓展长者社工服务,5月中旬,广州启创社工协会组织我们到香港S机构的长者地区中心见习了一周。短短一周的见习,S机构的长者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广州启创社工在四川灾区驻守已近两年——2008年6月底开始派有实务经验的同事轮流去灾区支援。2008年9月找到资助资源,开始聘请并派驻专职社工团队,由广州有经验的同事带动四川本地的同事开展服务,罗观翠教授亲自督导项目的专业发展,确定“学校-家庭-社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09,(25):F0004-F0004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成立于2008年2月15日,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及一群香港资深社工的带领支持下,由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者创办。“启创”二字蕴含着创办者对协会的期颦和定位,“启”意指“开始”和“启动”,而“创”则意味着“创新”和“创造”。协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区为本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开展服务,至今已在汶川县水磨镇持续服务4年。在灾区的驻地服务中,启创社工探索运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综合服务模式,与当地学校、社区及民众共同经历了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我们在服务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09,(28):F0004-F0004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成立于2008年2月15日,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及一群香港资深社工的带领支持下,由木土专业社会上作者创办。“启创”二字蕴含着创办者对协会的期望和定位,“启”意指“开始”和“启动”,而“创”则意味着“创新”和“创造”。协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区为本的服务,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6月自广州奔赴汶川开启水磨社工站的服务,到2009年12月在社会资源匮乏的北川陈家坝启动陈家坝社工站,再到2011年1月汶川县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启创)成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服务已经近三年了.  相似文献   

8.
8月29日,广东全省最大的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开标。该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和广州市民政局联合购买,委托海珠区团委监管,从2012年9月1日开始,在海珠区共设18个“青年地带”社工站,总标达1650万元,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工服务单项最贵竞标。目前竞标单位中得分最高的是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Jian是个香港社工,2003年因为协助联系一老年社团赴港访问的事情,我在网上“认识”了他,老人们的访港获得了成功,之后我们就断了联系。2004年,我到广州参加两岸四地社会福利研讨会,报到递名片时意外地和Jian见了“面”,很愉快地有了几次交谈,感觉他是个对事业极富责任感、极有爱心和耐心的社工,思维活跃、超前,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震中芦山.一时间,全国各地积极投入抗震救灾.面对雅安的突发灾难,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及时反应,组建了前方应急小组进入芦山地震灾区开展社工服务. 4月24日,经过前期准备,4名启创社工在1名香港督导的带领下顺利进入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随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前期需求评估,并开展部分服务;5月9日,启创社工进驻芦山县太平镇,开展服务至今.  相似文献   

11.
应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 今年,香港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为社工争取更好待遇的提案——建议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 .香港政协委员吴为棉表示,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因薪酬低不愿当社工,即使入行,流失率也很高.实际上,现代社会各方面是非常需要社工的,而广东也支持社工的发展,这需要在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 明星委员曾志伟认为,广州社工工资水平确实有点低.他建议,广州社工薪酬提升到6000 ~ 10000元/月较为合理,也赞成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一提到某人是社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社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医生”。社工已成为香港的一张名片,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引发外界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以来,香港同行在深圳社工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扶作用,而“深圳计划”就是香港督导对深圳社工发展事业所作巨大贡献的生动写照。“香港督导”,深圳社工的一张最闪亮的名片时间回到4年前,2008年3月,作为全国首批发展社会工作的试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青年地带”赤岗街社工站自2007年10月开始为赤岗街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由海珠区政府出资购买,区团委负责牵头及监管,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提供直接服务。赤岗街社工站配备项目督导、1名社工主任、3名社工及1名社会工作服务干事,为青少年提供发展性及补救性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上,基本上以“一校一社工”模式为基础,并已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出现具体服务。内地推行“一校一社工”的地区,是参考包括香港在内的相关工作模式,从中得到启示的。而事实上在香港,“一校一社工”的模式自有它的历史因由。  相似文献   

16.
我和几位同事被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派驻到广东佛山南海人民医院工作已经4个月了。说实话,作为被派驻的社工,很多时候都感觉工作起来非常艰辛。比如协调服务场室、配置硬件设备、熟悉财务报销流程、融入医护团队、平衡医患需求等等,每一项内容都需要动用医院多个部门的资源,这对于作为医院“外来人”的我们来说,十分不易。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补充性的、细微的、见效慢的,比如发展义工队伍、关怀辅导个别病惠、组织专业理发师为长期病患理发、策划儿科亲子活动、组建“粉红之家”乳癌病友会等等。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5月底开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与汶川县水磨镇水磨小学建立联系,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为水磨小学提供服务。社工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样的工作方法,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相关文章参阅本刊2008年7月(下)《在汶川进行复课前的家访》和2008年11月(下)《只怕彼此的心不再相遇》。  相似文献   

18.
励娜,资深社会工作者,在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直以来,她特别关注内地社工发展,2004年创立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从业人员协会及“无国界社工”;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走上筹备和探索发展之路。在5·12抗震救灾社工行动中,广州社工寻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开创了“政府+高校+社团”的社会工作“广州模式”。三方的优势联合,使社会工作这株幼苗在广州这片包容、和谐的土地上更加茁壮地成长。2009年5月27日,拥有419位个人会员、30名单位会员的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正式成立了,从此,广州社工将秉承着“助人自助、点燃希望”的行动宗旨,在广州和谐社会建设的路上高歌前行。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天,我再次去香港上课,不禁回忆起6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有幸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与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合作的实习项目——“北斗之旅”的第一批实习生,前往香港进行为期近1个月的专业实习。那时的我们,即将面对艰难抉择的大四,那时的中国内地,还尚未出现“社工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