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志彪长得过于苗条,像个吸毒的老头。这个干瘦干瘦的39岁男人更愿意被人称为手艺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一开始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上有老、下有小,偏偏遭遇下岗,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法喘气。最后是他的爱好——"照相"挽救了他和他的家庭,通过创办摄影工作室,他在大家的帮助下走上了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说起非户籍吸毒人员,我不由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局外人”.“局外人”原是加缪小说的名字,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与某事无关的人.之所以用“局外人”来形容非户籍吸毒人员,是因为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处境,觉得“局外”更能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作为非户籍吸毒人员,他们生活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因为吸毒,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困扰.当他们想重返社会而向当地政府部门求助时,又因身份限制、疾病限制,无法享受到本地人的优惠政策.他们在繁华的都市里生存,但又因身份原因,与大都市格格不入.他们就像“局外人”一样,被大都市漠视、遗忘.  相似文献   

3.
从近3年我国查获的未成年人吸毒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吸毒现象出现了总体数量增长、地区分布集中、毒品种类变化等特点。这些变化特征表明:未成年人吸毒的总体风险上升、不同地区的吸毒风险不同,不同毒品类型的风险存在差异。从未成年人的寄存空间来看,未成年人的吸毒风险主要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并会随着条件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对未成年人吸毒的风险防控应当从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和环境控制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吸毒的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我国目前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特点及其危害、青少年吸毒的原因,论述了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吸毒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及社区等层次来探讨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在打击吸食毒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迄今为止,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集中表现为:首先,我国已经从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消费国;其次,吸毒人员总体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吸毒人员、女性吸毒人员、无业吸毒人员、低收入吸毒人员以及农村吸毒人员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第三,新型毒品使用种类日益繁多;第四,吸毒行为与卖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交叉叠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将开始正式实施,《禁毒法》强调社区戒毒的重要性,即一般情况下,对初次吸毒人员实行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对情节严重者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还要接受一到三年的社区康复。社区是戒毒人员实现身心与社会康复的重要场所,戒毒人员需要社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近日,济南市民政局会同当地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出台了《济南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其中明确规定具有赌博、吸毒、嫖娼等12种行为的市民不能享受城市低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观察家》杂志指出,就“上瘾”行为而言,抽烟、喝酒、吸毒、赌博、购物等等,都已out了,生活方式变化和压力指数上升所催生的新潮品种,已扩展到上网、吃药、整容甚至发短信上瘾。  相似文献   

9.
单靠美沙酮药物进行戒毒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借鉴和使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巩固药物维持治疗的成果。 吸毒已经被医学界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因此对吸毒者的治疗是长期和困难的,并且常常会出现反复。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共登记吸毒人员143.7万余人,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104.5万余人,占72.7%,比2009年底增加4.2万人。为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各地政府都在想尽办法,利用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积极开展对吸毒人员的治疗,希望他们能早日脱离毒海。在众多的治疗方式中,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被认为是治疗阿片类依赖的一种有效方法。单靠美沙酮药物进行戒毒治疗,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借鉴和使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巩固药物维持治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吸毒人数在我国吸毒人数中所占比重较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及其原因,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并具体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缺失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急需建立健全对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的社会干预机制.尽管从表面上看.我国现行法律为未成年人构建了一个表面上完善的监护体系.但是却并不适于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吸毒人员具有不宜、无力、不能充任监护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对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的社会干预机制应当包括支持监护与重建监护两大基本环节,对于吸毒人员的监护问题既不能无动于衰.也不能片面强调剥夺吸毒人员的监护权[1]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吸毒人群中女性增加的趋势明显,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由于女性在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期望与规范制约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女性在吸毒之后更加容易陷入边缘化状态,受到社会歧视和他人排斥。所以,女性戒毒工作并非一家之事,它更加需要社会团结和支持的力量,需要专业方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2,(4):F0003-F0003
2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收治吸毒人员“春雷行动”的第一天,全市共收治吸毒人员14人。当天上午,西安市辛家庙派出所,44岁的吸毒人员闫某。从1987年开始吸毒,在接受强制救治前.他已经5天没有吃饭了。  相似文献   

14.
女事资讯     
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68万 我国禁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据介绍,1999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了68.1万余人。在吸毒人员中,17-35岁的人占到了77.9%,社会闲散人员约占一半。 吸毒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仅据京、津等10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由吸毒诱发的杀人、盗窃、抢劫、诈骗、伤害等刑事案件的2.6万余起,各类治安案件约3.8万起,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治安。 经吸毒传播的艾滋病问题也日益严重。截至1999年底,31个省、区、市已全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17302例,其中…  相似文献   

15.
滥用新型毒品的艾滋病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毒不仅损害吸毒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给吸毒者的家庭和谐带来危机,更会对社会造成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和威胁。关于吸毒的社会危害,国内最初的理解多在于社会治安方面,认为吸毒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稳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滥用药物的青少年(以下简称“滥药青少年”)一直给社会大众留下了很多负面的印象,而在不知不觉问,滥药青少年也潜移默化地认同了自己的负面形象。例如,“我是有问题的”、“吸毒是罪大恶极的”、“要吸毒是自取的”、“吸毒的人是失败的”,等等。  相似文献   

17.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一种戒毒措施,是指对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所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在吸毒成瘾人员自愿、公安机关同意或者公安机关直接作出决定下,进入强制戒毒所戒毒。而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则是对吸毒成瘾人员戒毒状态、身心康复、生理脱毒等各个方面的评估,是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戒毒建议的根本依据。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避免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对此,下文就以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为中心,对诊断评估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融入困难。本文通过对珠海市戒毒机构戒毒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戒毒人员吸毒的成因及吸毒的特征以及戒毒人员由于教育、就业、人际支持、自我认同等方面造成的社会融入难题,结合国外吸毒人员社会融入管理经验,提出从治理创新、司法改进、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宣传等方面构建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略谈近年中国禁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毒品泛滥全球并波及中国,引人注目。本文以1993年贩毒、吸毒、缉毒调查(重点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从人口社会学角度阐述贩毒活动和贩毒、吸毒人口构成及形成原因和社会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构想,建议国际禁毒组织和中国政府与社会科学工作者联手抵制毒品黑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广西农村青少年吸毒现象调查情况,浅析了国内农村青少年吸毒原因与解决困境,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