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病康复者日间训练日心,顾名思义,是以精和病康复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日间的训练服务。该模式不同于中国大陆以往惯用的工疗站的运作方式,它主要是提供一个日间活动的环境,让精神病康复者有机会参加不同种类的活动,以满足其社交、康乐、康复及其他发展的需要。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下面简称“利康中心”)就是一家能够提供这种专业服务的机构,除此之外,机构的家属资源中心服务及社区精神健康支援服务也是两块重要的服务内容。在成立之始,在香港利民会的技术支援下,利康中心就已经开始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精神康复者家属也需要关注 目前,广州市的精神康复者以接受社区照顾为主,但照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期的家庭照顾工作往往让照顾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让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照顾者与康复者一样,也是弱势社群。成立已经10年的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就是一家专门为精神康复者的照顾者(家属)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增长到现在的4‰.据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重度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许多重度精神病患者都面临着精神残疾和病耻感的双重挑战.记者近日在广州市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广州在册的精神病患者超过了8万人.1998年,为满足广州市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与香港利民会共同筹划成立了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该中心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提供以社区为本的服务,弥补了广州市精神病防治与康复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广州市利康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利康中心”)当天联合众多相关机构及服务单位共同开展了“我为康复者正名”的正名行动.除了第一波设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主会场的活动外,还另设有十多个分会场,其中包括广州市荔湾区下属十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活动现场发起了“我为康复者正名”的联合签名行动.活动收集到了众多居民的签名,主会场的快闪活动也受到媒体关注,当天晚上电视台就有相关报道.接下来,正名行动以不同形式持续进行至当年12月,利康中心亦计划将此活动作为常规服务,每年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34):46-47
精神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人的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产生异常。提起精神病,很多入并不了解,甚至害怕。精神病患者也终身被笼罩在“病人、残疾人”的阴影里,他们生活在封闭、自卑的世界里,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其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似乎成为需要监管的社会负累。  相似文献   

6.
成为一名前线社工以来,我一直做着小组服务和个案辅导的工作。最初在服务的过程中,我只知道要努力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却不懂得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生命过程、理解他们的感受。直到为一位精神病康复者的家属提供个案辅导服务的过程中,深层次的同感使我顺利突破了这个个案的瓶颈,真正帮到案主,我才真正明白了深层次同感对于案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项目缘起 据统计,湖南省现有精神病患者100多万人,其中,各类重性精神病总发病率为14.76‰.在长沙市区280万人中,精神残疾者有1.56万人,精神康复者有2.86万人,几乎占总人口的10‰.长沙市区有9家精神病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约1300张,每年住院人数约4000人,平均每次住院时间50天左右,每天门诊量约200人次.由于综合防治康复设施缺失,精神病人出院后,回归社区受到社会歧视,完全依靠家属长期照料而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帮助,病人甚至把家属折磨得失去耐心而放弃,流浪街头、肇事肇祸……精神卫生问题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当有人问我:“心翼会所怎样帮助精神病康复者(会员)恢复自信、重归社会?”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张张快乐、自信的笑脸,而在我的记忆中,这些脸上曾经流露的却都是忧伤、不自信。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是病程较长的疾病,为了精神病人早日康复,正常生活,需要家属的协助。精神病复发是患者家属所担心的问题。许多精神病患者反复发病,多次住院,这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从患者住院和在家的时间来看,住院是暂时的,而在家护理则是长期的,因此,家庭护理便显得很重要。在出院患者中,我们观察到只要家庭护理做得好,疗效巩固的时间就长,复发率就低,那么家属要掌握哪些家庭护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10.
禤文颖 《现代妇女》2014,(5):269-270
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阳光小组"为例,对精神病人家属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探讨了小组工作方法对精神病人家属的介入功能以及小组工作方法的模式,运用小组工作中的治疗模式,将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属面临的问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1.
某日和机构老总去信访办拜会一名社工。我们还没踏进大院,身着保安服的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你们是来上访的吗?”听了心里怪怪的。上访这个词实在是太敏感了,我脑子里顿时想起了“被精神病”、关黑监狱、便衣警察暴打老妪等等,虽然这位保安睑上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去机构化”运动的推动下,社区康复成了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的重点;而在医院向社区转换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和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社区照顾”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首先被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领域。我国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春风 ,自古就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爽心之气”。殊不知 ,春风常常是冷暖气流交汇并相互推进的结果 ,它有时温暖 ,有时则带着寒意 ,并非都有益于人的健康 ,有时甚至还能使人生病或加重病情。春日里 ,当暖气团占优势时 ,春风给人以温柔、暖和、舒服的感觉 ,但一些“特殊人群”并不能承受。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 ,每年的3至5月 ,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 ,约占全年的70%以上 ,其罪魁祸首就是温暖的春风。临床证实 ,当暖流性的春风不断入侵时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  相似文献   

15.
3年前,一次信访接待中,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年母亲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道:“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心被震撼了!从此,作为一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我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在社区的生存状况,开始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金凤 《女性天地》2010,(1):20-22
她本是一个正常人,因和医务人员发生争执,怒骂护士,被医生组织保安强行送到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和真正的精神病人同吃,同住,同睡,还被强制灌药治疗。这恐怖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精神病患者,她变卖家产四处奔走。历时6年才等来正义的判决……  相似文献   

17.
戒除心瘾     
秦伟(化名),男,33岁。与父亲关系恶劣,处于冷战状态;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弟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1998年,秦伟开始吸食海洛因,2002年因吸毒被送劳动教养两年;后因复吸于2006年再次被送劳动教养,期限至2008年8月;因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于2008年2月被允许劳外就医。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08,(10):50-50
症状一:去餐厅吃完饭,招手叫服务生买单。对方问我,“请问先生,您需要打包吗?”我一听,满脸兴奋地说:“你们用的是什么压缩软件?解起压来方不方便?”吓得服务生浑身发抖,以为遇上了一个吃白食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开始,广州市先后推出针对特定群体(如精神病康复者、移居人士)等十多个区级或市级的专项项目.有别于区级项目,市级项目具有“地域广”“人力少”“离地高”的特点.“地域广”,即立足全市向特定群体提供服务,特定群体分散全市各社区.“人力少”,即项目团队大多为10人左右,面向的群体却可达数万到数十万,若只专注社工常用的微观手法(如个案、小组),服务覆盖面窄,难以达到合理的项目效益.“离地高”,即架空于城市层面,服务要落地,需要与各级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建立关系、寻找合作空间,在“接地气”的过程中,可能会与扎根社区的综合服务项目出现服务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马小马 《老年人》2003,(8):18-19
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在抢救北京首例“非典”病人时不幸染上“非典”。为了探索治疗的有效方法,他在自己身上进行生死试验———用“非典”康复者血清治疗“非典”,获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深为感动,向他表示感谢和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