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浮现》讲述的是无名女主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寻找失踪父亲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传达了对加拿大民族身份、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小说中的后殖民地、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安乐乡的一日>通过一个华人家庭在美国的生活表现了华人所负载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脱离中华母体文化的华裔已经被边缘化为"他者".他们既无法得到移民国家(本文指美国)的认同,又由于时空的疏离而与祖国有着隔膜的尴尬状态.因而,对于身份的焦虑、对于文化身份的追问与认同渐渐地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描写和深层挖掘的主题.笔者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手来探析华裔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评论界给弗兰纳里·奥康纳贴上的“南方”作家标签掩盖了作者对“南方性”的反思与阐释,有关南方性含义和来源的讨论亦层出不穷。鉴于此,本文首先试图对南方性进行“谱系学”式的梳理,聚焦于南方性的“他者”意蕴,并认为奥康纳觉察到且排斥非南方人为南方性强加的他性内涵。其次以20世纪50年代南方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为坚实依托,通过细读《鹧鸪镇的节日》和《临终遇敌》,指出作家虽看似反对南方小镇排斥异己的集体无意识,但实际上批评了年轻一代为摆脱他者身份、回归美国标准而忽视家族传承和否认南方文化历史的行为,同时认为奥康纳表达了对南方历史沦为庸俗文化表征和盈利手段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经典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自出版至今一直备受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刻画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悲剧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处于"爵士时代"的社会现实。事实上,盖茨比不安于家庭,不容于社会的形象,正是一个"他者"的表征,而他的悲剧是他作为"他者"的悲剧。作者以此揭露了"美国梦"的欺骗性,以及美国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相似文献   

5.
波特的《老人》和《他》两个中短篇故事充分揭示了语言与人物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那些会言语的人物不仅书写自己的身份,还构建语言来书写他人,通过书写他人来表达自己主观理想化的身份观和现实观,颠覆他人形象以衬托自己或者达到其他目的。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有助于读者明白波特的无声世界为何有声有色,无语人物又为何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6.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他以塑造南方女性形象而闻名美国剧坛。本文基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对他20世纪40年代的三部名剧《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夏天和烟》中感人至深的三位女主人公阿曼达、布兰奇和阿尔玛进行了评析,指出这三位南方女性是种植园体制的产物,她们展示的是一代南方女性命运的悲剧,揭示了女性不能自强自立就要走向毁灭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一直被冠以"南方哥特小说"之名,作品的怪诞风格是文学评论的焦点,而小说中颠覆的本质却被极大地忽视了.此文将文本的解读置于作品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从解构和建构两个方面,探讨了小说对美国南方等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在这部中篇小说中,麦卡勒斯在解构"南方神话"宏大叙事的同时,通过塑造作品中的狂欢意象,建构了一个真实的南方社会.在解构与建构之间,麦卡勒斯揭示了小说中颠覆本质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8.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展现了康普生家庭由显赫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呈现了美国南部的历史变迁。在小说中福克纳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的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鞭挞、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9.
尤多拉·韦尔蒂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备受瞩目。韦尔蒂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描写了社区边缘人物"他者"。文章拟从韦尔蒂的两个名篇《六月演奏会》和《月亮湖》入手探讨韦尔蒂如何通过"他者"叙事建构群体身份和个体身份。一方面,群体中的主体通过排挤、驱逐他者,将他者消声,实现其群体身份的维护与建构。另一方面,"他者"也可以反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进而瓦解"他者"与主体的边界与壁垒,使个体突破社区文化的羁绊,建构独立自主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10.
祖籍东北的台湾作家齐邦媛以其传记式小说《巨流河》书写了作家个体生命对宏大历史景观的审视和记录,作者发掘和展示了其对战争、家庭、成长、政治等诸多话题的思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身份问题.在小说《巨流河》中,除了建立在亲属伦理关系上的人物家庭身份,作者还成功地勾勒了三类能被清晰指认的人物身份——民族身份、知识分子身份和"流亡者"身份,文章探析了该小说中人物各类身份的建构过程,以及这些身份在不同处境中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兔子歇了》为美国当代作家厄普代克最为杰出的作品。运用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家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小说《兔子歇了》中的主人公"兔子"哈利挥之不去的焦虑,是因为所在个体环境、文化环境使然。他以对名望和财富的追求、对爱的病态追求、情感孤立等方式应对焦虑,而导致他的施虐倾向和自毁结果。因此,厄普代克小说具有其文学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讨了美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和归宿问题,小说主人公的家庭矛盾其实是社会文化矛盾的反映。赫索格面对宗教矛盾和文化冲突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焦虑,对犹太移民的身份和生命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试图从性、暴力和大自然中寻求消解身份焦虑的途径,最终在自然之美和情人之爱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变相地在心理上获得了身份认同。事实上,索尔.贝娄并未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其笔下人物回归自然也有逃避现实的嫌疑,但贝娄通过赫索格对犹太身份的焦虑和认同,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3.
"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原本是小说《简·爱》里的一个毫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可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她"却逐渐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一个遭受父权制社会男性迫害的广大妇女的代名词。1964年,美国当代文坛巨匠索尔.贝娄一反传统男强/女弱的二元对立人物塑造模式,在他的小说《赫索格》中塑造了一个饱受女人欺压的"疯男人"形象。贝娄在小说中通过颠覆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故事灵巧机智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焦虑和关注。他担心女性主义可能会走向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极端,即用母权制社会取代父权制社会,从而反过来让女性压迫、统治男性。  相似文献   

14.
孙薇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68-70
从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押沙龙,押沙龙!》中罗莎小姐悲惨命运的回顾和根源分析这一角度出发,剖析这位自我意识复苏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努力寻求自我身份认同、重构女性自我的艰难历程中所遭受的磨难与挣扎.探索了她是如何一步步从对生活充满希冀的南方女孩变为失去所有的社会身份,被边缘化了的“鬼魂”似人物,最后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一生的根本原因,揭露了整个南方旧传统包括父权社会、南方妇道观对女性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抹杀和剥夺,以及对整个女性群体的摧残、压制与迫害.  相似文献   

15.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明焦虑、荒原情结与杰克·伦敦的早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杰克·伦敦开始写作时,美国的边疆被最后圈定.一种文明焦虑--城市化带来的空间焦虑、工业化带来的精神焦虑和女性化带来的文化焦虑--开始困扰美国人的心理,引向一种荒原情结.杰克·伦敦以克朗代克为背景的一系列早期"北疆小说"创造了文学中的"新边疆",使小说成为表达文明焦虑的象征话语.作家对北疆英雄所代表的品质加以浪漫化,弘扬正在被城市生活消磨的形成于拓荒时期的民族精神.置入历史和文化的语境后,我们发现伦敦的"北疆小说"具有巨大的可阐释性,反映了当时美利坚民族深藏于心的文明焦虑和民族身份危机意识,也反映了美国人对已不复存在的昔日自然纯朴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和被广泛研究的小说之一。小说的主题在于探索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形象难以把握,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清,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着重研究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挖掘其悲剧根源,深入探讨福克纳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18.
"影响的焦虑"是由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关于诗歌影响研究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后来的诗人对前辈诗人有着先天性的焦虑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后发现,《新石头记》中贾宝玉漫游海底一段受当时在《新小说》上连载的《海底旅行》的影响,在仿写过程中,吴趼人试图对《海底旅行》有所超越,而这一心态正是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名作,作者在小说中将象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为读者展现出美国内战之后南方的社会变迁以及南方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命运.旧南方的崩溃、南方贵族的衰落、南方白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南方黑人磨难与希望并存的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在小说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虽然常常被认为是著名的小说家,但他原本是个诗人。他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劝说下,放弃了诗歌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然而他从未放弃运用诗歌的创作革新方法进行写作实验。依照语言学家里奇的诗歌变异理论,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里主要运用了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和方言变异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挖掘主题。福克纳针对处于精神混乱状态的康普生一家巧妙娴熟地把变异的语言加注在他们头上。让他们分别运用适合自己精神状况、身份和命运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来言说这个家族(南方的代表)的分崩离析,契合了美国旧南方必然走向没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