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冠彬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4)
土家织锦的核心价值是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融合一体的技术文化。从土家织锦独特的织造技术和鲜明特征的纹样来讨论其构成的"技术文化"体系,说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其独具一格的工艺技术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是武陵地区土家族的典型文化事象之一。在现代化背景下,土家织锦的前景不容乐观,其文化空间处于急剧变迁过程中。土家织锦在当前要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不仅土家族民族成员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代表,而且主流社会还需通过多种途径,营造适合土家织锦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盛竞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38-140
“大蛇花”是土家织锦传统纹样中一个较为独特的艺术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它是土家族远古巴蛇图腾崇拜的历史见证,寄托了土家先民对蛇超乎人类生存与繁殖能力的钦佩与羡慕之情。传递出土家人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0-50
非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文化认同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机制。由于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对土家织锦文化缺乏认同,需求主导下的市场认同挤压文化认同,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出现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主体层面,部分“文化能人”以商人自居忽视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过程层面,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播脱节;客体层面,土家织锦核心文化符号被弱化甚或丢弃。因此,应该重塑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认同。一方面,采取全方位传统文化教育与专门性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举措,唤醒民众内在的文化认同观念;另一方面,建立配套机制,提供形成文化认同的外在动力,即明确非遗生产经营主体的保护义务与责任,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监管,制定非遗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土家语“梯玛”语义溯源——与《“梯玛”探幽》一文作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德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在土家语中“梯玛” [thi55ma53]是敬神的人 ,是男巫 ,不是“女神”。《“梯玛”探幽》一文认为“梯玛”是“女神” ,是不符合土家语言事实的 相似文献
6.
熊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135-137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核心词"手"<*kre<*gre"肢",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语音对应规则,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手"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缅语、彝语等藏-缅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7.
马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4-27
在全球化的今天,手工艺品是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地方文化原真性的文化事象之一,手工艺品与旅游行业共生发展的基础在于:双赢的经济意义、共同的文化属性。土家织锦参与旅游发展后,在传承物的外观、传承主体、传承物的文化功能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传承主体——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形成了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传承方式——旅游生产性传承。 相似文献
8.
秦和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223-230
四十八甲是20世纪前期凉山彝区部分地方的基层政权,是北山设治局等的底层建构。清末民初,社会动乱、治安混乱、交通梗阻,需要建设基层政权,施以管理,恢复秩序。在川康省府的支持下,邓秀廷、孙子文利用私人武装创建并扩大四十八甲,转为底层政权组织,维护了西昌、越西、冕宁等地的稳定与安全。四十八甲用地缘替代血缘、租佃改变奴役,甲内彝汉民众各阶层平等,折射时代趋势。剖析四十八甲,反映彝区部分设治局或政治指导区的底层组织及管理状况,揭示近代部分民族聚居区建权的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土家语表“生”的动词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德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1):1-4,18
土家语表“生”的动词,因施动者及其施动进程等多种条件不同,其音读有六类十七种。这个动词不同的音读,反映了异彩纷呈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力。探析这个动词,对研究与土家语言相关的其它学科,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刘琦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95-97
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核心层,广播电视服务在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服务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圳卫视推出的大型综艺节目“年代秀”荣获了2011年“中国年度掌声奖”,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对“年代秀”的栏目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该栏目的文化特色、成功原因以及对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产业的启示,能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冉红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2):51-54
湖南叶家寨的织锦工艺除了与传统织布工艺有着相似性外,更多的有着它的民族特性。在分析叶家寨的织锦文化生态、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归纳了土家族织锦工艺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工序繁杂费时、工艺神秘而又平常、流程中蕴含丰富的精神文化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向思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27-29
土家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数码技术的方法对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志满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1):13-17
土家语俗语是在土家族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经过锤炼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由于土家语没有文字,今天已经很难就每一个俗语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考证,但从类型学角度看,土家语俗语的形成与土家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同时土家语俗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3-16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土家族的服饰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四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研究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对深化土家族服饰的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推进土家族服饰的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3):139-144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艳丽、构图巧妙、图形极富特色,应用到湘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湘西土家织锦以实物提炼、神话想象、生活情景以及直观的图形和文字为表现形式,在土家族的生活中扮演了御寒装饰、亲情传递、美好象征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功能,具有图形抽象性、民族代表性和传承稳定性的文化特征,传递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信仰风俗,在其艺术设计中融入民俗习惯,体现土家族喜“斑斓五色”的审美意识。湘西土家织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湘西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6.
刘伦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5):56-61
在现代化背景下,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景阳河社区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互渗,整合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7.
论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5):6-9
科学界定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是法律有效保护的关键。本文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应包括精品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陈伦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3):28-30
土家族地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为地方戏曲的诞生与繁荣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而同一时期的文化环境便如同催化剂一样,催生地方戏曲从嫩芽破土到茁壮成长,本文仅从文化艺术背景在土家族地区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6):48-49
文章主要讨论了鄂西南土家族织锦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历史沿革和当今的现状,阐述了土家织锦艺术对现代视觉艺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文章从挖掘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并提出了苗族刺绣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