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离不开合理的教育政策作指导。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教育政策,以及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政策科学与教育政策的研究。政策执行研究自70年代初期成为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后,它的发展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一些重要成果,希望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能有所启示。一、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政…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问题的日益凸现,推进教育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关系到教育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和深度。本文选取教育政策中公民参与问题为研究主题,围绕教育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内涵、价值、制约性因素、研究领域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就扩大教育政策中公民有序参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维和、陈超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85~2001年中国教育政策的数量及其变化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通过归纳发现,这些年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一直在面对和经历着一个十分矛盾和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作为一个转型社会中的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它承担着主导和控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任务;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及其对教育的需求和压力,又迫使教育管理部门不得不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作为政策建设和调整的首要选择,因而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教育活动本身所需的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甚至放弃了教育政策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这种矛盾和两难选择正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独立、开放且结构紧密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分析软件的交互使用,能够将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整体面貌可视化展现。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随重要会议召开和相关政策颁布而波动,已经形成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机构群,主要关注民族教育政策基础理论、民族教育政策过程、具体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和国内外民族教育政策比较四个方面内容。基于高频词、共现词和突现词的关键词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等话题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民族教育招生政策、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政策等话题是近年研究前沿。未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应紧扣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基本矛盾,着力解决该领域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策价值取向规定了政策工具的向度,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历经了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教师本位"价值回归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利益诉求,由强调"国家本位"走向注重"国家与教师本位";动力机制,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价值取向,由"服务政治""效率优先"走向"公平均衡";路径探索,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运行机制,由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政策工具,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走向"混合型"工具集合体。其中的原因既有政策演进内在规律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先导性作用、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教师教育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师教育利益主体的博弈,以及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与驱动。不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而是从价值取向和工具选择的视角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促使政策研究者对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过程展开理性思考,推动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教育政策概念大都是从一般政策定义中演绎而来的,还有少部分是采用列举的方式,将教育政策看成是各种文件的总称。这种概念的最大不足是过于浅尝辄止。本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的主体、客体及其运行过程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法律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应然逻辑上是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中分本教育沉疴而提出的强制性改革策略,同时也是引导基础教育向人本教育转变的驱动性策略。因此,“双减”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新发展模式的起点。在“双减”政策实然逻辑中存在巨大的区域性、校际性、个体性的认知、实践和价值判断差异。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必然要通过政策的系统性、改革的整体性、价值的人本性、评价的发展性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以国别研究为基础,从中提炼和归纳特定国家和区域中文教育发展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而建构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理论体系以指导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实践。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文纳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缺少政策支持、发展基础薄弱、语言环境复杂、中文教育结构失衡等突出挑战,优化纳入路径应以包容性发展为立足点,加强政策对接,发挥领域优势,优化产品供给,助力中文在非洲国家实现有效纳入。  相似文献   

9.
中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其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中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对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借他山之石,攻我国教育改革之玉,对于促进我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学者易红郡博士的新著《从冲突到融合——20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政策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探讨了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国家对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政策,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失衡。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民国时期,针对西康地区比较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西康省各级政府从省主席刘文辉到基层官员都认识到了发展西康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减轻入学儿童家庭负担,实行强迫教育,制定发展民族教育计划,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管理,加强对民族教育实行情况的督导与检查,建立督导制度。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促进了西康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小学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小学校和小学生的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还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些发展,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的学校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为共和国建立后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政策科学的不断发展,后设评价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价值。乡村教师政策后设评价由西方研究借鉴而来,其意义在于形成“后设评价→政策评估→教育政策→教育质量”的倒逼机制,进而推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乡村教师政策后设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把价值判断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尤其要注重把乡村教育中多方利益诉求相结合,遵循后设评价的基本操作模式,严格对照后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着重从效用性、可行性、适当性和精确性等方面对乡村教师政策评估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政策是保障。农村教师政策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十七年”间政治牵引下低水平向前发展的农村教师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具有显著“阶级斗争”色彩的农村教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系统、全面的农村教师政策。70年里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整体上经历了“大规模扩张”“数量稳定”“专业合格”“高素质发展”的变化,政策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代感日益突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进行回顾与反思,分析其演变逻辑,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制定农村教师政策,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省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是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高级专门人才聚集的重要反映,是衡量这个省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笔者以辽宁为例,从区域视角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辽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各个时期相关政策强调的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恢复阶段、加强改进阶段、调整改革阶段和积极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辽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政策结果偏离政策目标的政策失真现象,主要体现在政策表面化、政策浮夸、政策缺损、政策替换四方面。教育政策失真的原因在于执行资源不足,政策执行机构的缺陷,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议通过加大教育政策资源投入、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策执行观和代价意识、提高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政策执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方面措施矫正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17.
欧盟教育政策是欧盟整个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欧盟发布的一系列 基础性条约和教育政策文件之中。从欧盟教育政策在欧盟整个政策体系中的地位而言,欧盟教育政策经历了 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1957年至1985年的初步发展阶段、1986年至2000年的拓展与深化发展阶段和 2001年至今的整合与完善阶段。从政策所涉及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政策,但也 涉及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方面的政策。当前,欧盟教育政策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治理阶段,呈现出四个方面 的发展走向,即追求政治认同、兼顾质量和效率、消弭发展差异、推进终身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与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北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同东北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存在着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人口绝对数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城乡差异、省域差异较大等问题。树立发展型民族教育政策理念,科学设计、尽快完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实施以来,相关研究经历了兴起阶段(2007-2012年)和深化阶段(2013-2017年),主要关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职业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成效、现实困境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完善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保障地方政府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推动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出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发生了改变,"免费师范生"这一称谓也随之成为历史,同时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要求"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因此,针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提出以下研究思路:(1)继续探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制度设计及法律规范等宏观层面的问题;(2)探索高等院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继续教育模式等中观层面的问题;(3)注重公费师范生个体与群体在校学习状况和就业后职业发展等微观层面的研究;(4)促进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构建立体化研究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99—2010年,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国家创业教育政策提倡、引导、全面推动3个发展阶段。这些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为了完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发展,从创业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监控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