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周代尤其是春秋时期国人的身份属性作了较为全面而详尽的考察,认为国人是一个地位特殊、阶层广泛、且包含有一部分贵族在内的政治集合,但其前后地位有所不同。由于国人与各级宗法贵族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遂决定了其在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对当时的贵族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其政治活动的广泛性也是很明显的:国人不仅参与当时上层贵族所领导的拥护或反对与其利益、愿望相悖的国君、贵族的政治斗争,也积极地以他们的政治舆论影响国家政治的决策。但由于他们受历史时代的局限,其政治活动仍然有其很大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执政思想包括执政为民、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核心内容,它们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中,执政为民是其逻辑起点,它解决了我党执政的出发点、根本动力和评价标准等基本问题;民主执政是其政治关怀,它解决了我党执政的政治导向、政治任务和政治保障等问题;依法执政是其法治精髓,它解决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党执政方式转变的思想前提和根本途径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在界定政治环境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政治环境具有的广泛性;系统性、空间性、复杂性诸特点,阐述了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强调寻求二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循环和协调稳定,是政治系统巩固发展的重要条件。章还探讨了中国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提出保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促使其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民族主义的思想体系里,民族、族性是其思想核心,也是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建立民族国家则是其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介绍几种不同的民族观入手,分析了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族性”,以及为保持民族的族性特质。民族主义所表达的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5.
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取了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资料,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政治思想体系。他从探讨天人关系入手,阐述了循道治国的政治思想。他提出的君道理论和施政原则、治国方略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我们不能因其有局限性,而否定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政治观与伦理观是融合在一起的,其主导倾向是以伦理道德规范政治,这是孔子德治观念的固有内涵。孔子既非一贯地肯定贵族政治,也非一概地反对官僚政治,而是加以调和,其政治伦理观念既保留了很多贵族政治的伦理原则,同时也发展了不少官僚政治的伦理原则,这是其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人本政治,就是人与政治之问具有本质相关性的政治。人本政治的研究方法,是观察与分析人本政治现象的方式、途径、分析视角以及理论模型的总和。其方法论基础是人的哲学即人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它在人本政治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政治的人性分析方法、人的政治主体性分析方法、劳动人本的政治分析方法及其相应的分析视角,将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研究“人本政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形成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克恩曾经说过,每一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一种政治文化的产生,就是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凝结。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重建中国文化、构筑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指出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政治冷漠,是一个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概念,即在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中表现出消极的政治态度,不参加政治生活,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的冷漠和不关心。一言以概之,就是政治不参与。在现今中国农村,虽然农民的政治素质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冷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文章论述了乡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制度建设和降低选举成本等建议,旨在提高村民的政治热情,以使其通过长期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逐渐明白社会问题的症结和自身政治利益所在,从而产生应有的政治热情,减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行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人本理论揭示了政治生活起源于人的劳动生存利益的内在需要。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利益的全局关系所支配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论)同阶级政治(狭义政治论)有联系叉有区别,把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的完整的劳动人本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是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的过渡,其发展之艰辛、道路之曲折,都是空前的。劳动人本政治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发展而发展;即使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类的暂时中断,但人类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