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 6年笔者研读过前辈学者徐松石先生的两部大作《粤江人民流域人民史》和《僮族泰族粤族考》之后 ,对我国壮族与国内外那么多的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很感兴趣 ,于是我阅读了有关这方面的书 ,如 2 0世纪 40年代出版的《暹罗民族学研究译丛》 ,这本书翻译了西方学者和泰国学者对泰族的研究论文 ,实际上旁及我国华南和西南的许多民族 ,使笔者对壮族与泰族的渊源关系的兴趣越来越浓。 2 0多年来 ,我把壮族的研究延伸到国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国 ,其中泰国的泰族是重要的方面 ,因为泰族人口多 ,他与我国的傣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壮族未曾形成统一的宗教,其信仰还处于原初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阶段。其中,“六乌圣母”之神位赫然高就,广为壮人所祀。据史载:“壮俗每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按圣母不知何指,据邑中武平里诸壮所祀,则为六乌娘,又名六乌婆,庙在六乌山。比人每遇瘟疫,则舁六乌娘巡游村市热闹”。 “瑶祭盘古,壮祀六乌圣母”。《粤江流域人民史》亦有“壮祀六乌圣母、白马令公等神”之说。虽然这些祭祀形式已经明显披上了汉族宗教文化的色彩,但仍掩饰不住它与自然崇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章乃昌先生所著《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们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十分薄弱的,更不用说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农业史研究了。仅此而言,《壮族稻作农业史》就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大作。本人拜读之余,见猎心喜,冒昧地谈点读后感,祈请罩先生和方家指教。首先从选题上看,"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学术课题。因为对于民族史研究者而言,很多问题都是说不清道不白的,这倒不是研究者本身缺乏史才、史学、史识,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大零散、太缺乏了。作为文明古国,我国…  相似文献   

4.
覃乃昌先生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已于1997年4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第一本关于壮族稻作农业史研究的专著。它的出版是广西农业史研究方面的一件喜事,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农业史研究正在走向深化。一、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该书主要探索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壮族与稻作农业的起源;二是壮族稻作农业的历史发展。在探索壮族与稻作农业的起源中,涉及了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稻作的起源。由于稻谷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于是,长期以来,世界性的课题稻作农业是如何起源的被全世界农史学界、考古学界等特别重视,仅在中国稻作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曹成章、张元庆著《傣族》(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已于1987年由泰国国务院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翻译出版。该委员会会长良·西提素为之撰写了译著出版的《前言》。他在《前言》中说:“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选择翻译的这本书,是曹成章先生和张元庆先生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强调指  相似文献   

6.
西瓯与骆越到底是同支异名还是不同支系,这在壮族史研究中是一大疑案。如果从南朝梁人顾野王在《舆地志》中有争论的异称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至今依然众说纷云。解放以来,壮族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一讼至今未息。1980年出版的《壮族简史》认为,“壮族主要来源于土著的西瓯、骆越”,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之说。1987年出版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又“觉得颜师古关于‘西瓯即骆越’的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实际”。两书皆属权威著作,何者为是?此中混乱,究其原因,盖由于历来的史家只在史籍的不同议论上各取所需,各抒所见,而没有从文化语言学、民俗学、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7.
海内外各界翘首以待的《壮族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500多位壮学研究专家、学者两年多的悉力协力和精心编纂,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值得一千五百多万壮族人民庆贺的一件喜事,她终于有了一部全面反映本民族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建设成就的专门《辞典》。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壮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一个壮族的儿子,我为《辞典》的出版感到由衷的喜悦,并且为编篡《辞典》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专家、学者表示深深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中,壮族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对壮族聚居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研究壮族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内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女博士詹妮弗·托克(Jennifer Took)所著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部族首领:中华帝国晚期壮族首领在土司制度下的特权》[1]①就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壮族土司的一部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学者对中国土司制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布侬”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300多年前,壮族曾出现“土俗字”。著名的“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老先民的伟大创造。在广西北流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号称“鼓中之王”。壮族有著名的创世长诗《布洛陀》、英雄史诗《莫──大王》等。壮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共1000种以上。古代壮族先民曾把凿齿当成是成丁礼(成人礼),还曾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壮民崇尚蓝黑色,并将之用于服装的镶边和居室栏杆上,实际上是文身的延续存在。今天的壮族,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教育与文化也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女真,又称女直。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史学界的通说——来源于唐代黑水靺鞨。而继续上溯其源,诸家说法纷纭。今仅依孙进已等先生所著《女真史》中的研究成果,从女真先人肃慎族谈起。一、肃慎服饰的材质 《女真史》转引《逸周书·王会解》及其注云:“‘西面正北方稷慎大麈’。孔晁注:‘稷慎,肃慎也,贡麈似鹿’。肃慎、息慎、稷慎有谓都是女真的同音异译。”其中的“西面正北  相似文献   

11.
李亮宇 《民族学刊》2016,7(4):86-87
中国移民史研究的拓荒者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谭先生早在1932年即著成《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并且计划以省份为版块编著中国移民史。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初衷。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弟子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编撰成六卷本《中国移民史》的煌煌巨制,一举奠定中国移民史研究基础的同时,真正拉开中国移民史研究的大幕,自此移民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觉囊派现今流传于四川省壤塘县一带藏区,以他空见闻名。何谓他空见?刘立千先生所著《印藏佛教史》引用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教派镜史》说,觉囊派所谓“他空者,他法为空,然一切法之本性即胜义谛,常住不变”;《宗教词典》说,觉囊派认为“事物本真是‘自’,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性空义只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藏汉大辞典》说,无分别智“不染其他  相似文献   

13.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壮族“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棉飞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看谁慧舌制新词。这是清代广西龙州文人黄敬椿写的一首“风士诗”,它生动地描述了在繁花似锦的春季,壮族男女青年欢唱聚会的情景。《龙州县志》“风俗”条云:“四月间,乡村男女指地为场,赛歌为戏,名曰“歌圩”。这种“歌圩”习俗,自古以来,在壮族聚居的桂西,特别是左、右江一带和红水河流域普遍盛行,它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传统唱歌节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朋友们!《壮族通史》能够在今天举行首发式和学术评论会,在我看来,这是壮族人民莫大的光荣!我谨以本书主编的名义,并代表参加撰稿的33位专家学者向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深切的、由衷的谢意!本书是在得到陈辉光、赵富林等领导同志的同情。支持下编撰的,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到会的各位简略介绍本书的编撰过程和一些有关的问题。《壮族通史》是广西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1985年下达给广西民族研究所,由该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承担,他们做了4年的准备工作,由于人力所限,难负重任。到1989…  相似文献   

16.
我代表《壮学丛书》编委会 ,感谢大家出席《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首发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并保持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且也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的政策 ,不承认壮族是一个民族 ,因而壮族研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到了 1 9世纪末叶 ,西方国家的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研究壮…  相似文献   

17.
壮族史研究管见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壮族史,我是个老兵,也是个新兵。1958年当我还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时,就学写了一篇(壮族源流试探》发表在(史学月刊)上。现在近四十年过去,两鬓似霜,已近花甲之年,当算得上老兵了。可是,自那以后近三十年中我却与...  相似文献   

18.
“歌会”,是壮族民歌活动的一种体制,是壮族人民用来反映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斗争现实的一种口头文学活动方式。这种“歌的聚会”跟壮族“歌圩”有亲缘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它的活动体制的形成比“歌圩”大约晚一千年,但它自从在壮族人民实际生活中出现,便与“歌圩”并驾齐驱,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功用。而且令人惊异的是,在“歌  相似文献   

19.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贼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壮族民间的一部叙事抒情长歌。它叙述了土司时代一位壮族男子被迫出征的战争经历和爱情故事,记述了土司制度下壮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平乱战争、风俗文化等,反映了壮族传统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贼歌》采用壮族情歌套路式的表现形式,将记叙和抒情结合为一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风格独特,堪称壮族民歌的典范。《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本世纪七十年代,黄勇刹先生将《嘹歌》中长歌之一《贼歌》整理为民间文学《唱离乱》在《广西文学》上发表,引起了民间文学界的…  相似文献   

20.
《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麼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