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2.
台湾乡土孕育的文学之花,一直盛开在阿里山下,日月潭畔。六、七十年代,文坛新人辈出,一批中青年作家在乡土园地上洒下汗水,使乡土文学之花分外绚丽妖娆。70年代末,经历了乡土文学论争后,青年作家宋泽莱,以充沛的创作力,迅速地写出了一系列反映台湾农村社会现实的小说,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艺术形式上大胆地创新,为台湾乡土文学开创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他以卓著的业绩显示了乡土文学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程,被台湾文学界誉为  相似文献   

3.
前期的鲁彦,是以“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的身分登上文坛的,他曾经以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情调表现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和风习,从而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倾向和对生活的理解思索,对此,我们应该加以探讨。 向善的焦灼和童真的寻觅 茅盾指出:“作者的向善心,似乎是在常常鼓励他作一个人类的战士,然而他又自疑没  相似文献   

4.
许钦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作家.他是由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一手培养成长起来的.二十年代中,鲁迅以自己的小说集《呐喊》的版税,为许钦文选编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故乡》.这本以刻划半封建社会世态人情和青年人渴望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短篇小说集的出版,颇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故乡》又被鲁迅编为《乌合丛书》之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的眼光看,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所看重的,仍是描写各自家乡一隅风俗人情的乡土作品系列。自从走入文坛后,沈从文就始终将笔力凝往于故土湘西,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故乡人民哀怨悲欢的作品,为此,他赢得了“乡土作家”的称誉。而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首倡者和“引路人”,已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因此,从乡土文学的视角将鲁迅与沈从文作一番比较,应该是有价值的。深挚的乡情和悲悯的乡愁:鲁迅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一个共同基调尽管鲁迅和沈从文在思想、文化、创作风格以及学识人…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我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从他的《故乡》发表后;逐渐形成了乡土文学派。自然,他的小说表现了浓郁的乡土色彩。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写的地点——鲁镇、未庄、庞庄、S城、咸亨酒店……都是故乡绍兴一带村庄与小镇的化名;写的风物,也是江浙一带的水乡景观。  相似文献   

7.
《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对乡土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鲁彦作为浙东乡土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立足于浙东这块热土,从人物形象上承传了鲁迅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既写出了在外来资本冲击下浙东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描绘了在此环境下人物意识形态的变化,大大拓宽了乡土文学的表现范畴。  相似文献   

9.
一“乡土文学只是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创作领域中的一个区域”。①刘绍棠同志的乡土文学作品,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三中全会以后,刘绍棠同志第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作品,是以《蒲柳人家》为代表的六部中篇小说。随后,他又发表了自称是“小乡土三部曲”,即《瓜棚柳巷》、《花街》和《草莽》三部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里,他以热恋家乡的情感,浓郁芬芳的乡土语言,讴歌家乡运河两岸色彩明丽的风土人情,抒写京东运河滩头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但他那以湘西乡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却在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划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对湘西文化风俗和自然美的世界,作了系统地、整体性的描绘,而且在整个的创作中体现着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其他乡土文学的美学倾向。在鲁迅影响下的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着力于对丑的暴露,而沈从文的湘西乡土文学却侧重于对美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经分析过乡土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侨寓异地 ,关注故乡 ,写出胸臆 ,隐现乡愁。他的相当数量的小说就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表现在他作品中的题材取向、人物类型和语言表达往往具有浓郁的作者故乡的特色 ,而人物的心理蕴含、作者的心理矛盾及特定的历史环境则构成了其小说乡土特色的精神内核。对故乡的眷恋及作者的叛逆精神 ,常常形成作者的写作动机 ,在这种动机之下 ,鲁迅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并赋予与这些人物相适当的心理蕴含。先说阿Q的心理蕴含 ,他是传统农业文明在近代鲁镇的产物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乡土文学”概念的界定五四以来,不少有识之真士都曾界定过乡土文学这个概念.但人言言殊,始终未勾出一个清晰的眉目.在笔者看来,所谓“乡土文学”,是根源于乡土,是关于乡土的文学.它是作者以浓郁的乡情抒写乡土这一特殊地域里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及地理自然环境,并通过这一独特的生活环境,再现出时代和社会风貌.形式上她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视电影等一切文学样式.这里,值得强调的有两点:一是乡情,二是乡土.所谓乡情,不能仅理解为怀乡之情,还应包括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及对故乡传统陋习的憎恨.有的同志认为所谓乡情,即是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学是一种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英国作家哈代素以乡土小说而闻名,乡土情结贯穿了其作品的始终。哈代小说中的深厚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所呈现的乡土风貌,展示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朵不朽奇葩,他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所处时代的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别,对其作品和创作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意识的今天,既可为当下的绿色写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增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态意识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家李宽定在新时期文坛,以其独特的乡土视角,坚守民间的叙事姿态,取材于家乡黔西乡民的生命、生活,构建出女性和男性两个乡土文学世界,寄托着自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呈现出自觉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乡土化审美追求,揭示其对人性世界和历史记忆的哲理思索,从而进一步发掘出其乡土情结小说的创作源泉及乡土写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乡土文学”纷现于二十年代的现代文坛时,至今,引起过许多评论者的关注。然而,评论者似乎只注意到它的浓郁的“乡土气”,却忽略了作为一批现代作家在他们特异的文学世界里所体现的强烈的现代意识。综观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具备着现代意识是这一批作家和这一流派得以产生影响及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基因。乡土作家现代人格的自觉初创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婚姻自由,争取个性解放居于绝对优势。随着文化革命的深入,要求文学在更加深广的历史层面上探掘中国的现实状况,这使初  相似文献   

16.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地域色彩是乡土文学的本质特征,"土地"在乡土文学中既是故事展开的现实的物质背景,更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乡土作家必须立足乡土又超越乡土,才能开掘出作为人类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生活的深刻而普遍的意义。新时期的作家应以开放的姿态,从文学观念、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坚持民间立场,有深度地揭示乡土中国的"乡土"、"乡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艰难曲折的嬗变,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19.
<正> 早在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就获得了“天才作家”、“多产作家”、“文体作家”、“乡土作家”的称号,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湘西特有的泥土馨香,给中国新文学的艺术殿堂芹献了一束奇葩.但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误会,沈从文及其“具有充分生命力”的作品,曾一度被粗暴地埋没在历史的断层里.今天,对沈从文及其作品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本文想就沈从文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作一点肤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兴起于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不论是蹇先艾笔下贵州山乡冷酷的《水葬》,还是王鲁彦书中浙东农村魔杖般的《黄金》;也不论是许杰胸中飘动的《惨雾》,还是台静农倾心的《天二哥》……,无不浸透着乡恋、乡情.乡愁、乡思。寓居北京的青年作家们,用自己的胸臆抒写着对故乡的一片柔情和满腹悲哀。故乡的山水人事,“剪不断,理还乱”,使他们几番思绪飘零,魂牵梦萦。以写实主义风貌展示了中国农村二、三十年代社会面影的乡土文学,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首肯。然而,对于乡土文学的一个支系——田园风光小说,人们的注意是不够的。许多人走进乡土文学的大厅,只对揭示乡土苦难的小说流连忘返,却忘了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