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波对平菇二级种培养基杂菌灭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波能对食用菌二级种培养基进行袋装杀灭杂菌的工艺实验,以替代传统蒸煮灭菌的工艺。经微波消毒灭菌处理后的培养基培养出的菌丝及子实体与对照组无差异,微波消毒灭菌的时间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能准确控制工艺规范,经济实用,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土法简易快速制种和用多种农作物秸杆、野草等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蘑、香菇新技术,是采用日常生活器具制出各种菌种,在房前屋后,果园内栽培。生物转化率为120~200%。制种周期缩短为8~13天。该技术将稻草经简易处理直接建畦栽培,简单易学、投资小,利润高。可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行业被称为白色农业,是我国三大农业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平菇正是这一产业中产量最高,被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其营养丰富,深受欢迎。然而,由于其受固体制种技术的限制,使平菇的生产很难实现工厂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所以,如何改进平菇制种技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土法快速制种和用秸杆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磨、香菇新技术,是采用日常生活器具制出菌种,在房前屋后,果园内栽培。制种周期缩短,接种不用接种箱和消毒药物,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简单易学。同时传授高墙式覆土栽培法。用菌糠养  相似文献   

5.
叶华君 《小康生活》1998,(11):10-11
湖南常德市仿野生食用菌场场长高德典,14年来从事食用菌的种植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总结和提高,摸索出大多数菇农尚未解决的难题,自创了罕见的“食用菌简易制种、整草食用菌立式仿野生栽培高产新技术”,生物转化率250—300%的奇迹。1995年至1998年8月利用  相似文献   

6.
发酵法制备透明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用发酵法制备透明质酸的新工艺、对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及提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制得了透明质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自从参加县农业局举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班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食用菌种植实践相结合,在胡塘村建立了民兵绿园食用菌新技术开发中心。五年引进试验示范白灵菇、双孢菇、金针菇、香菇、平菇等菌种20多种,有15个菌种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仅白灵菇种植达60万袋,为菇农增加收入300万元。当地农民都称他是“食用菌大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近年来食用菌液体培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已采用深层发酵生产的食用菌菌种、发酵工艺以及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概况.  相似文献   

9.
胡文华 《小康生活》1995,(11):25-26
笔者在长期的食用菌生产实践中,探索成功用棉杆直接露地栽培百里9299平菇(本所培育)高产新技术,每100公斤干棉杆可产菇150公斤,投入与产出比为1∶25,且方法简便.管理粗放,为农家作柴烧的棉杆找到了转化增值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选择广谱通用型培养基(制备方法参见本刊1993年第11期第27页或函索),用笔者发明研制的简易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攀西地区应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和所蕴藏的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及其开发价值,加强菌种、技术和市场建设,强化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大力发展以食用菌生产为主体的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1.
采用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依赖度系数,测算了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及依赖度,结果表明:中国新鲜或冷藏类、盐水腌制类与干品类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且对这些传统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罐头类食用菌出口集中度低,依赖程度也较低。提出了发展多元化出口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传统销售市场;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分散风险等措施,推进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国棉籽壳的价格变动轨迹以及近10年来的棉籽壳供求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棉籽壳价格变动对食用菌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棉籽壳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棉籽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这种供求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大差异;食用菌生产对棉籽壳具有较强的依赖;棉籽壳价格波动对食用菌市场价格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科研力度,寻找食用菌基料新配方,降低食用菌生产对棉籽壳依赖程度;建立棉籽壳交易中心,完善棉籽壳交易机制,平抑棉籽壳价格波动,保证棉籽壳供应,提高菇农收入;增加棉籽壳进口,从海外市场寻求棉籽壳供给.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食用菌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加强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室、实验基地的建设,建立食用菌栽培学创新实践中心,修订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方案等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技术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提高了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征,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确立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解决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1)总产量增长迅速,由1978年的不足6.00万t增至2010年2 201.16万t,增加至366.86倍;(2)品种繁多,平菇、香菇、双孢菇、木耳和金针菇为大宗品种;(3)产业大省不断涌现,其中山东、河南、福建、江苏等省产量、产值一直居于全国前列;(4)出口虽时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势头,日本、东南亚、欧盟及北美则是我国食用菌的主要输出市场。进而就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规模化程度偏低、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方式粗放、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加工业发展缓慢是困扰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用农产品安全被称为"从田间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法》第四章对食用农产品安全作了相应规定,特别是第35条规定:"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这对农村非营利组织在食用农产品安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也是对以往有关农产品安全立法的重大突破,但并不能有效地规制农产品安全,我们应当对农村非营利组织在食用农产品安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加以完善,以实现人们对农产品的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必须有主题才能吸引游客,形成市场。食用菌资源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一种独特的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空间。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茵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品牌规模价值、综合效益价值,利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古田县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战略选择。提出古田县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模式,包括推进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系列、引导开发食用菌主题餐饮、大力发展食用茵主题会展旅游。主题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丰富古田县农业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方式,进一步促进古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海南农信社省联社的成立,标志着农信社新管理体制框架基本成型。为更好地促进下一阶段农信社改革及整个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该文在分别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作出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农村合作金融"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深层原因,并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有1亿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一方面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欠缺,如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竞争能力贫弱等;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组织化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维权等方面工作都急需加强。为此,要转变观念,促进农村青年就业;下大力气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继续深化就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扩大就业容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把农村青年纳入社保范围。  相似文献   

19.
农业政策性金融,其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政策性支农的重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简称农发行)要在构建农业特别是粮棉油产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的同时,使“三农”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及粮棉油产业化经营得到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应围绕大粮食大产业,努力办成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的银行。要实现这种定位,农发行必须在着力经营有效资产的基础上,创新信贷管理方式,把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逐步建立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上,强化与中央银行和国家财政的关系,构建完善的业务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