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智香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0-74
"放置"义动词从上古发展到近代经历了一个新旧词更替的过程。"置"是上古至中古时期"放置"义的主导词。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放"在搭配对象、义域上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置"成为"放置"义的主导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方言的"放置"义动词比通语中要丰富,既有承传词,又有创新词。各方言中使用的"放置"义动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
关于现代汉语定语+人称代词(简称M+PP)结构的起源,有固有说、日化说、欧化说三种观点,争论数十年。2007、2008年《中国语文》先后刊文分别支持日化说及固有说之后,讨论渐息,但其中疑点仍存,尚需厘清。基于历时语料库,全面考察M+PP结构语法化的结果显示,该结构可分为助词类和非助词类两种类型,包含隐语法、显语法、消隐、确立四个时期,各有其特点与成因。这一研究,有助于学界更清晰地认识M+PP结构的起源及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4.
"是"的本义是正直、正确."否",可表示选择否定.否定与之并列的形容词、代词、动词.最开始"是否"的连用是偶然的.只是一个作宾语的联合短语.但由于语言中的大量的使用,使得"是否"开始固定下来,慢慢成为一个词语.最后使"是否"成为一个副词.表示"是不是".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时期,表"梳子"义词有"梳""梳子""木梳""梳儿""掠头"等。现代汉语方言中表"梳子"义的主导词有:"木梳""梳子""梳"。"梳"呈远隔分布,"木梳"和"梳子"在长江以北基本呈互补分布。将历时考察与共时分布相结合,我们推测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表"梳子"义的词经历了"梳→梳子/木梳"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介词"把"的演变,以及"把"表义虚化语法过程。然后着重讨论介词"把"生成的语法化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句法环境、语言系统的调整、认知规律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张恒君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4-17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对于在古代汉语中的用例,来找到作为跨层结构的对于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对于之间可能的源流关系,并讨论了前人对对于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开+NP"与"关+NP"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动词"开"与"关"后面带体词性宾语的能力不一致,"开"带体词性宾语的能力远远高于"关"."开/关+NP"不对称主要是因为"开"与"关"作为强动作动词出现的时间悬殊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大量存在于上古汉语词汇中的“大名冠小名”偏正结构的主要组合特点为前语素是事物类名,后语素是其下位小名。根据原型论对这一独特构词法“N+X”式的内部组合特征的深层分析和历时发展状况的研究表明,认为其在秦汉后就丧失生命力而消亡的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1.
刘喜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4):50-51
黑龙江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与普通话相比极具地方特色,有其自己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作用。本文对黑龙江方言中的几个“很”类程度副词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其语义基础及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于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13.
开公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驾公车赴宴吃喝、外出旅游也用公车……公车私用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根据群众举报,8月28日至9月13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对列维·斯特劳斯空间研究的范本解读,揭示出其理论中所蕴含的空间研究的一般性问题——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结构主义试图借助人文社会现象的共时结构来为社会系统拍一张‘永远有效的快照’,像展示一幢建筑物的结构一样地揭示其结构(吉登斯语)。然而,结构主义却存在着本根性缺陷:它无法对同时存在的人文社会的历时性现象加以合理的解读,因此,结构主义的空间研究虽然有某种创新意义,却丧失了现实的实践基础。依据这种视角,只有与时间(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空间研究才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好个X格式来源于唐五代时期(S)好个X这样的名谓句格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中的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成一个专用的感叹标记。随着好进一步虚化,个也由结构助词发展为量词,X项也扩展出引语和专名的用法。好一个X是好个X通过类推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后非典"、"后禽流感"等"后X"结构的新词语不断见诸于报纸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角度对其产生途径、内部结构、语义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其与现代汉语已有的"后"字结构进行对比,并对其广泛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虚词"并"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数量统计,"并"的这种用法长期以来被忽略掉了.而且目前对"并"其他虚词用法的认识也还不甚全面.虚词"并"用法多样,可以作副词、连词和介词,但这些用法一般被认为是"转借"了"並"的用法.关于虚词"并"的用法及词义演变情况需要廓清. 相似文献
18.
卜辞语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客观方面包括卜辞残缺、所借助的研究材料为二手材料等。主观方面多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文字理解有误,如认错字、解错词、断错句等;也在于研究者占有材料不够,对卜辞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张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82-84
现代日语语法的“理解”与“运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广大日语学习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从“省略”的理解与运用、“は”和“が”的理解与运用、“普通体”(基本形)的理解与运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